从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阿拉校园的 CEO 魏书国曾给自己的学院做了一款叫做“课堂助教”的产品,希望帮助老师记录学生的考勤、请假情况,后来他发现这个需求在教育市场上还有很大空间,于是有了现在的阿拉校园。
在魏书国看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育资源供给的增加,这表现在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大家都有学可上;第二个阶段需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除了上学机会外,要考虑如何让他们“上好学”。但是前两个阶段都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诞生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高等教育将要经历的第三个阶段: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阿拉校园定位于移动智慧考勤解决方案提供商,和 36 氪曾今介绍过的课堂派一样,希望从考勤切入整个测评领域。在考勤方面,阿拉校园使用了科大讯飞的人脸识别技术,确保到勤者是本人,然后通过 GPS 定位签到,每节课后还设置了给老师评星的功能。
除了客观 GPA,魏书国表示,还有很多指标都能用来衡量人,比如社交能力、领导力、自律能力等等,基于此,阿拉校园围绕指标背后的学生行为做了很多考核,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成长: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指标;
职业成长:职业发展、自律能力和身体素质指标;
社会成长:领导力、创新创业、社交能力和社会实践指标;
对阿拉校园来说,学生的签到情况就是一种数据,上面所有的指标都有学生的行为支撑,而行为又是基于某个事项产生的。简单来说,从学生的签到情况就能判断出自律能力,从参加社团的状况能判断出他的领导力。
魏书国介绍,这些数据都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校管理层,帮助他们随时调整目标和状态。阿拉校园主打中职、中专学校,因为这类院校对智慧考勤功能非常感兴趣,目前公司已经和安徽农业大学、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华大学和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正式签约合作。魏书国透露,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每所学校的年营收在 40-100 万元,10 所学校就能 Cover 成本,平台还会另外提供一些实习、第二课堂、阅读平台等的增值服务。
把线下产生的行为数据搬到线上来,是否会给学校造成困扰、造成某些职能部门的负担呢?魏书国表示,产品入校的前阶段可能需要学校做一些准备,实施阶段也需要一些配合,但是正式运营时可以完全独立。
做数据型公司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数据的价值,也就是谁会为数据买单。魏书国认为,考勤等表现型数据可以加深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学校一定是第一买单方;另外这些数据是个人信用的凭证,对大学生征信、银行贷款等平台都有价值;最后就是企业服务,产品未来会引入以学生为核心的第三方内容,对接人力资源服务。
数据方面,魏书国介绍阿拉校园已经覆盖了 1 万名学生,活跃人数维持在 90% 左右,天使轮融资由团队自己完成,正在寻求 Pre-A 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