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歌已经很成熟了,但毕竟它太传统,它改变不了这个时代。但是牛班我对它抱有期望。”胡彦斌对36氪说道。
很多人熟悉“歌手”胡彦斌和他的音乐作品,但不太清楚“太歌”和“牛班”。这是“创业者”胡彦斌的两个作品。“太歌”是一个音乐厂牌,在 2014 年初宣布成立。而半年后,胡彦斌在福布斯“云集”活动上发表演讲,说这个时代可能不需要唱片公司,但需要一个音乐行业的整合者。
“牛班”则是他跟两位合伙人去年开始做,今年 1 月上线的一个定位为“音乐教育”的产品,提供团队 PGC 的流行音乐的教学视频和练习模块。课程视频也会上传到视频网站,目前在优酷已经有 4300 万播放。而后来的版本更新中加入了 K 歌秀场社区之后,我开始感觉“牛班”并不是真的想做音乐教育,它的角色更像是胡彦斌提到过的“整合者”里的其中一环。
“互联网对我有一点刺激”
“我是一个音乐的受益者,所以很希望可以当一个老师把毕生所学教给大家。本来这件事情可以放在后面,但是互联网对我有一点刺激。”胡彦斌说他做牛班的初衷还是教育,但互联网让他有机会更有效率、规模化地实现。
资源可能是牛班做这件事情独特的优势。除了胡彦斌之外,公司另一位合伙人汤佩弦也从事音乐多年,他曾是《中国达人秀》的音乐执行总监,也经营着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我们几乎跟亚洲的顶尖乐手关系都非常好。”汤佩弦说道。第三位合伙人则是胡彦斌在中国电影学院认识的一位同学,他经营着一家视频制作公司,恰好能为团队的课程内容制作服务。
牛班课程里的“老师”们包括一些著名幕后音乐人,和王铮亮、郁可唯以及胡彦斌自己在内的一些明星,课程内容从器乐到声乐多有。这些明星会为产品“自带用户”,而反过来看产品也有机会把一些学习者变成明星的粉丝。
所以某程度上,比起严肃的教育产品,牛班会给人一种偏娱乐性产品的感觉,尤其当目前的课程内容还很零散,结构性、体系性不足。而这一块的专业度牛班会在之后的迭代中体现,胡彦斌提到团队现在有 20 个人在负责整个系统化的教育梳理。他还提到牛班已经拿下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等著名音乐院校的音乐教程版权,之后会将这些专业课程内容汉化、本地化,成为牛班自己的优质课程内容。
“练习”是音乐学习者除了上课之外的一个重要需求。“老师最重要的功能,与其说是‘教’,其实是‘陪练’。十年的教学精华捏在一起其实一年都没有,但是他的陪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汤佩弦提到,从这个层面上看,纯线上的教学是永远无法替代当面一对一教学的。
但在练习这一块牛班也有所准备,他们切入的角度是提供谱子。“其实你去琴行、新华书店买能买到的流行歌曲谱,都是不对的。为了卖谱他们会做一些简化,把和声改简单。这就导致了华语乐坛的 500 金曲,市场上其实是没有谱的。”牛班的制作团队会把每一堂课里的每一首歌都制作乐谱,而且是四大件(吉他、贝斯、键盘、鼓)的谱都会做,让学习不同乐器的学生都用之练习。
而“陪练”就不是产品能解决的事情了。所以汤佩弦说,牛班定位的用户群并不一定是专业音乐学院的那拨非常专业的学生,可能是在少年宫、在琴行、在培训班的那些音乐学习者。
目前在课程和练习的部分,牛班还是全免费的。“我们也在犹豫到底收不收费。不收费,感觉不尊重,而且如果你花钱了可能就比较会花时间。”胡彦斌提到之后更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起来之后,会开始尝试按课时来收费。
从内容到社区,未来要嫁接的是音乐产业上游
秀场,或者说社区,是上个月牛班 2.0 版更新后上线的。明星、课程内容和工具性(乐谱)是产品前期吸量的关键,而社区承载着产品未来的可能性。
首先是激发用户活跃,用户们可以在社区里分享自己的演唱、演奏的练习作品。其次社区里可以做些运营保持用户的粘性,比如设置一些排行榜、等级制度,举办一些比赛和活动等。
而最重要的,还是它有可能嫁接到音乐经纪的部分。跟大部分秀场一样,用户有机会在这个沉淀内容的社区里脱颖而出;不同的是,脱颖而出后,胡彦斌和汤佩弦自己的公司以及在音乐产业里能调动的资源,都有可能将这些有潜力的音乐学生打造成真正的艺人。汤佩弦承认牛班会有这个打算,但是现在还不能说太细。“谈不上具体的 O2O 模式,但是我们希望有自己的养成计划。从学习、成长、到产出和收益。”胡彦斌也提到社区这块年底就有大的动作,但现在不愿多说。
大部分互联网音乐创业公司都是先做用户,然后往上游渗透。而音乐行业出身的胡彦斌从太歌到牛班,从做上游到做用户,路径是正好相反。胡彦斌认为像他们这样“从上往下”,才是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人家都往上游走,往音乐人走,我觉得互联网公司做音乐人我并不是非常认可。”他认为好的音乐人资源其实非常稀缺,并且难以被互联网公司撬动。而独立音乐这一块空间更大,但是存在变现问题。“大家发现 to C 无法变现,就开始 to B,然后这件事情就又变回到传统唱片公司的时代。”
牛班的三位合伙人都有各自自己的公司,都不是初次创业,也都见过钱。所以胡彦斌认为“不着急”追去商业回报,是他们的最大优势之一。“我们(做音乐这件事情)很纯粹,但我觉得商业可能就是属于纯粹的人的。”
从纯音乐产业跨到互联网,有什么改变吗?
“从最早的什么技术都不懂,到现在可以和技术人员交流了。这是我最大的一个突破。”团队有专业的产品经理,但胡彦斌还是会比较深度地参与到每个部分。他给自己的起了个 title 叫“产品医生”。“负责挑毛病。他们有各自的想法,但是我就挑毛病的,想办法解决。”胡彦斌说产品上的事,他可以一票否决,但是没有一票通过权。
除此以外,他在团队里负责最多的还是外部资源对接和方向把控。包括融资。
最近他们开始在谈融资了。“最近见了很多基金,很多人都看好,但是你要知道,最近是一个钱很紧张的情况,大家都囊中羞涩。”虽然心里已有准备采访的是“创业者”胡彦斌,但听这位平时在娱乐新闻里出现的人物聊起了“创投圈的寒冬”,还是感觉奇妙。
“我们最主要的还是看谁快吧。”胡彦斌接着说,“我们也不太多考虑其他的。因为老实讲这些 VC (在音乐产业)的资源也差不多。其实还是财务投资为主。”
那这个项目的未来愿景是什么?“我不敢去预估将来。那些都是给自己打鸡血。”胡彦斌说,“我觉得不要抱怨时代有多差,只有夹缝中求生存的人才是最屌的。在这个时代里你可以做这个时代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题图来自网易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