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Ray先森,36氪经授权发布。
前段时间,有不少在线教育行业职场人都表示职业发展受到影响:
不是被裁员,就是被降薪,明明说好的上半年升职加薪,一纸政令下来全泡汤了。
抛开客观原因不说,在职场摸爬滚打努力工作无非是求一个升职加薪,但是一个岗位做到三五年甚至是五年以上还没有升职,本身对职场人而言就是一种非常大的挫败。
我身边有不少职场人表示,30岁的职场人,前怕年富力强的领导把持着重要岗位上不去,后怕如狼似虎的下属随时取代自己,更要命的是转眼间职场“中年危机”如期而至。
所谓的职场“中层危机”:
指职场发展到包括总监、部门经理等中间管理职层后,职位稳定却有无法突破的瓶颈,长时间升不上去,陷入职场瓶颈期的尴尬局面。
以前也和很多人一样,以前也觉得职场中年危机离我估计还有十万八千里,怎么着也不会轮到我吧?
后来才发现,职场不仅有中年危机,也有青年危机。
危机如影随形,只不过有人懂得提前规划,而有人总是仗着自己年轻拿最值钱的年纪做筹码,结果当然是有人青云直上,有人永远在职场的泥潭潦草混日。
有时候,导致我们不能晋升的,不仅仅是选择,更多的是也有可能是思维。
有句话说的好,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反之亦然,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最危险。
中高层管理者,看起来是最安全的一批人:
事业有所成就、家庭和谐美满,大事和领导一起商量,小事甩给小弟们去干,正是这样的安全造就他们的危险领域不断扩大。
一方面由于年龄增长及顾及家庭,在工作中的拼劲及激情,已大不如前,更不要说和那群单身爱熬夜的年轻人拼了。
另一方面却还在囿于之前的陈旧经验,能力和前几年比,没有多少提升;
更要命的是,多年混迹职场也学会了推诿、甩锅。
遇到问题,不想着解决问题,而是不要影响自己的职位和薪水。
这样的高层领导,看似风光无限,如果没有稳固的职场资源或过硬的技术加持,甚至没有一两样傍身的关系,迟早会被优于自己的年轻人替代,更不要奢望能够晋升了。
曾经就看过一个求职平台有人留言: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岗位,都没有人要我?
我看了下发帖人的详细描述,求职者已经35岁了,工作10余年,一直是基础行政工作。比如复印扫描、收发快递、支付水电费等。想换工作,简历也是投这类基础岗位。岗位的要求很简单,应届生或1-2年工作经验,薪资也不高。
诚如她所言,虽然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工作年限,却没有突出自己的关键性成果或成功案例,如此一来自然就没有什么含金量可言了。
既然如此,35岁还在做基础行政工作,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
合适的求职者,工作年限应该和职位职称、工作能力、工作薪酬相匹配,有时候甚至还要与你的业绩绩效相挂钩。
要不然即便是你工作10年又如何?
HRBP要的是一个性价比高且合适的最佳人选,而不是10年重复做基础岗位工作的人。
以前在一家公关公司任职新媒体运营的时候,因为公司公关部经常会承接一些地产开盘、店面开张活动,为此公关部招了很多年轻人做活动执行,说白了更多的是去现场布置场地和搬运物料。
有一次和一位同事闲聊,才知道他已经在公司干了3年的活动执行了,和其他小伙子相比,35岁的他显然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了,我问他为什么不换一份脑力劳动的工作,这样让身体也好受点。
他给我的回答是:
“你看我现在这样,要么降低工资,做相对轻松的工作。要么就是继续在这里卖苦力,其他的门路我也不会。”
在未来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甚至部分岗位都会进入智能化的改造后,我不知道这些纯靠体力维持生计的职场人该何去何从。
但他们今天的职场故事,足以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警醒:
要么做职场最值钱的人,要么做职场最不可替代的人,
这两类职场人即便段时间内不被晋升,在未来的职场发展前途也不可估量。
我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HR,在招人面试的过程中,也曾侧面关注了很多面试的职场晋升之路,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这条路上走的非常艰辛,甚至可以用一句扎心的话形容就是:
辛苦工作多年,为什么晋升遥遥无期?
为此,我整理了以下3点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不得不说,职场上很多人喜欢论资排辈,当然老员工愿意炫耀下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在新员工面前吹吹牛倒也没什么,但是自己什么事都不干,学老板做甩手装柜可能就有点不行了。
作为阿里巴巴最早一批员工,甚至可以跻身“十八罗汉”之一的彭蕾,应该可以说是和马云一起打江山的得力干将了,但她在阿里最有名的一句话却是:
“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其实就是交付成果、达成决策目的的过程。
哪怕有可能这个决定未必是你所认同的、甚至是错谬,作为执行者必须深刻领会领导者的真实动机和决策意图,在职权范围内及时提出合理建议,让执行的过程向好的方向转化。
从阿里巴巴集团市场部和服务部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现任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可以见得彭蕾一直在践行她的承诺和言论。
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吹牛皮,那种事情恐怕你的老板都不敢想,更不要说你了。
以前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现在的职场都是以结果为导向,说白了你不能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产生等值的价值,吃了再大的苦劳也是无济于事。
职场中最忌讳的就是“只谈工作,而无思考”,那样的过程最多是重复着往日的工作,压根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上文中提到了那位35岁的求职者,后来有人在她的帖子下面写:
如果你从基础行政这个岗位,一步步升到高级专员、行政主管、行政经理,甚至有更高的职位。
从复印扫描,到文件管理归档,到编写流程制度文件,到节约办公成本,推行无纸化办公。从小的办公室活动,到部门活动,到公司活动,再到集团活动,都有亲自负责组织过。
在这个过程中,去提炼你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整理出你的成功案例,这比你一味强调10年工作经验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我看过很多职场人确实是拥有很好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拿着一手好牌,最后却黯然离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得不说的是,有时候多为将来考虑,并不是什么坏事。
前几年好几家银行理财经理打电话问我,是否需要办理出境ETC业务,其实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很多行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在变化:
以前让人羡慕不已的收费站收费员现在已经有不少被ETC取代,更不用说很多商圈地下停车场早已实现无人收费,
一方面技术进步在加速,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旧行业将被颠覆,无人驾驶、5G、人工智能这些以前只在电影里出现的技术,在现实中越来越普遍。
很多职场人太过于贪图所谓的“稳定”,享受了太多安逸,既不学习,也不成长,丧失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每天满足于钱不多、事少、离家近的安逸生活,忽略了这份工作潜藏的危机。
最舒服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危机到来的时候。
那些只看现在的职场人,到最后无疑会为自己当年偷下的懒付出代价。
如果还有机会,我可能会和当年公关部的同事说下面这句话:
“年轻时不要过度透支身体,保证健康才是第一位。否则赚的钱还不够看病的,就得不偿失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倒不是说体力劳动者就低人一等,而是更多的时候如果我们有更好的上升空间和机会,为什么不去努力争取一次?
Adidas CEO罗思德说的:
“我们只关注消费者,那么不光耐克、安踏是我们的竞争者,优衣库或者其他品牌也是我们竞争者,因为消费者买了他们的产品一样不会再买我们的产品。”
很多时候如果局限在一个角落,人的视野和认知都会被局限,尽量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习新的内容,多向外界寻找机会尽早转型。
达利欧曾经在《原则》中为职场人提出三个经典问题;
你想要什么?
事实是什么?
如何行动?
这年头很多人常常喊“职业规划”,但是能做到的倒是寥寥无几,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关注相关领域资讯,学习新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迷茫,是因为在职场发展的洪流里,很多人往往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丧失了“自我”这个锚点,忘记了自己“要什么、有什么、该做什么”。
与其把命运交给他人主宰,为什么不去早做准备自己操盘?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的表现之一,所以敢于对未知的领域有所探索。
尝试承担更大的责任,挑战更难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的工作年限,和职位、工作能力、薪酬相匹配。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更多是在考验一个职场人的能力和勇气。
同样的起跑线,有人工作10年,最起码是某个领域的总监,如果你不是经理,好歹是个主管吧?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进行深入的交流分析,梳理过往的工作经验,挖掘亮点,匹配市场行情,系统输出你的优势和亮点呢?
最怕的就是一边抱怨世道不公,一边手上身上丝毫不动。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不惑之年曾经写下这段话:
“我突然发觉,自己竟然越来越无知。
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重新学习,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放弃每一件值得做好的小事,也不错过每一个值得学习的机会。
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职场之路走的更远更好,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
有人一生为了躲避不确定性走尽弯路,也有人一生都在不断与不确定性共舞。
而这样的两相比对之中暗藏着一个悖论:
当你不断去寻求秩序的时候,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
就像最可怕的不是35岁没有做到管理岗位,而是一个人的思维永远停留在一线岗位。
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最危险,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最安全。
也希望你在拥抱生命的波动与不确定性的时候,真正做到把握人生秩序、掌控未来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