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36氪经授权发布。
我们先从一组常见又特别奇怪的现象开始:
在抖音,快手上,有些视频能够吸引几百万的点击量,但多数视频却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
在中文里面,人们使用的汉字也就2000-3000左右,但实际上汉字数量在9万左右,换句话说,字典里绝大多数字,你都不会用到,这是为什么?
你看,这些现象背后都有相似的共同特征,在一个庞大的组织中,数据波动特别大,少数的“数值”特别高。
大多数的点数值都普遍低,最大和最小之间,可能相差“好几级”,统计学中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幂律定律”。
简而概之为:
在一个整体中,幂律分布的形状是一个不断下降的曲线,从最高峰开始急速的下降,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听上去是不是很复杂,我们通俗一点,幂律表达的意思是,对一件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少数几个因素,其他大部分因素都无关紧要。
知名二八定律也呈现幂律情况,比如80%财富掌握在20%人手中,80%用户只能使用20%的功能,20%的用户贡献了80%的访问量。
由此得出,所有事情不必都需要付出80%的努力,找到“核心关键点”与能够推动事物发展的那个“重要变量”,就可以事半功倍。
幂律定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网络中的信息对人的相互影响和“正负反馈”结果,这背后涉及一个关键词叫做“正态分布”。
正态也称为“高斯分布”,理论在1993年由德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Moivre提出。
其核心描述为某件事情,不同状态下平均分布模型。
比如人的身高,在中国大部分成年男子身高在1.70CM左右,极端高和极端矮的情况极为罕见。
若以身高为横向坐标轴,以处于该身高的人数和概率为纵坐标轴,得出来的曲线则像“钟形”,中间部分很高,越往两边,衰减越明显。
这种获得平均身高能够代表整个群体的身高分布,就属于正态分布或钟形分布曲线的定义。
社会中还有很多正态分布的案例,比如外卖员,你就算再努力单子接的再多,想要一个月突破十万,几乎不可能,所以送外卖小哥收入都在一个区间。
再比如很多工作,不管怎么付出都有天花板,最厉害的一群人和多数人是有限的。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有三个特征:其一为“集中性”,如上述身高中正态曲线的高峰位置处于正中央。
其二为“对称性”,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其三为“均匀变动性”,正态分布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如果从数据维度,正态基于“样本”与“均值”的之间,均值代表样本所取值的平均值,方差代表该指标衡量了样本总体偏离均值的程度。
正态分布犹如“上 帝之手”,它既是一个数学问题,其实也是一种生活常态。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犹如一条特殊的正态分布曲线,用X轴代表生命的旅程,Y轴代表人生的意义,那么X所形成的面积囊括了人生的核心内容:“学习,爱情,就业,财富,健康,友情等”。
从Y轴开看,当一个人刚出生时仅是一个需要被呵护的生命,人生意义为0,当一个人走到人生终点,人生意义也归为0。
因此人生的生命起点从坐标原点开始,随着生命旅程Y的延续,人生的意义Y从无到低再到高,从高到低再到无。
人生宽度(X值的取值范围)与深度(Y的取值范围)决定人生的轨迹,每一次重大事情的抉择,对宽度与深度对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岔路口,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丰富我们的人生,是每个人值得注意的问题。
就个人而言,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现象呈现正态分布,虽有差异,偏离正常,但表现过高过低的情况总是比较少,而且越不正常的可能性相对越小。
先谈小朋友,从小很多家长会问孩子“长大后要做什么呀?”很多孩子天真回答“科学家”“发明家”等等。
其实他并无概念,只是被灌输出高大上的愿景,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式。
从社会正态分布看,真正发明家不多,而普通人随处可见,明确了这一规律,就不应该以“发明家”“科学家”为目标要求孩子。
而应该帮助他们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树立一个“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阶梯式教育,更容易实现跃进。
再谈身边朋友,从正态来看,人一生会接触很多人,我把他分为三种,“点头朋友”“贴心贵友”“勾心斗角之人”。
贴心贵友不多,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人也在少数,但“不冷不热”,点头之交的朋友却随处可见。
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少数几个“贴心贵友”,对于大概率“点头朋友”,要少些期待,对那些无可救药的坏朋友应“敬而远之”。
只有顺应正态分布规律来处理生活中人和事,我们的生活才会效率,意义的宽度和深度才会有可能“拓宽或加深”,为此,在做出任何选择之前,可以建立三个方面意识:
其一:用整体观点来看待事物。
工作中处理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深林,不能以偏概全,而要用个人整体观去看“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积极,也要看到消极,既要看到事物前进一面,也要看到落后的原因。
片面看待事物必然出现“偏态”,而不是真实的事物本身,最终会影响判断。
其二:掌握核心重点
正态分布曲线的峰值非常清晰的展示了重点,那就是靠近平均数的60%的主要部分,要重点抓。
核心重点其一在于“锁定目标”,其二“反问为什么”,其三“找到有效路径”。
犹如工作一样,若没有目标,没有弄明白遇到的问题核心是什么,就无从下手,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在千头万绪中不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就会陷入无限琐碎之中。
其三.发展眼光看问题
何为发展的眼光?比如开车,当看见前方有车停下来,脑中就会自动判断出来,什么时候松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松多少,踩多少就有数了。
再比如感冒咳嗽,早期医生心中是拿不准的,会去分析咳嗽如何辩证,如何治疗,对于效果如何。
而随着经验的累积,慢慢懂得如何判断,如何治疗,对于病人,大部分人用什么药就有数了。
经验一步一步累积,加上读书思考,就会慢慢发现咳嗽病人中,有些明明有把握治好的,总是各种意外治不好。
不是咳嗽本身问题,而是咳嗽病人生活状态,环境,不尊医嘱造成的,而这一切就是发展的眼光。
总结“正态分布”,从工作中场景角度,给人带来最大启发为,“不要对事物期待过高”“哇塞状态”并不常见,反之失望值会更大。
例如团队下属某次表现异常优秀,那他可能和综合因素(精力,效率,情绪)息息相关,正常可持续的平均值,才是理想状态。
个体投资角度,它给我们的智慧在于押注在“大概率事件”上,用系统眼光看问题,帮助在某些问题上做出更正确的决策,这也是一种在不确定性的世界寻找确定的成长方法。
我们再来看“幂定律”,它的分布本质是“极少数”的头部,可以拥有多数人上万倍的收益。
因此能够得出,“幂定律”有两种特性,其一高度不平均,其二是分形。正态分布则是“倒U型”,杰出和最差都是少数,中间平均才是多数。
若把“幂定律”套在工作形态中,它是一场“边界游戏”,玩的是有限与无限,首先这个边界空间要大,才能找到概率事件发生。
(20%与80%的关系)
多数人毕业后并没有根据自身特长,爱好,市场需求去选择“行业,公司”,就匆匆开始了职业生涯,或称之为打工。
你在工作中培养自身的技能,要知道同样是打工,不同行业存在着不同分布,比如互联网行业,相同的岗位,可能不同公司就有更高的收入。
要知道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也存在幂定律,头部10家互联网公司占据整个行业90%以上的影响力。
也就意味着,毕业后你若进入一个小公司,后续想跳到大公司反之概率很小,除非属于“市场红利期”,同一家公司同样的职位,由于层级,也会有收入的正态分布。
因此,你若没有提早规划好,进入了一个落后的行业,企业,且没有获得重用,这个天花板可能就会降临在你的头顶,这一切就是职业的幂定律,有限内的游戏。
上班就是“边际内”的游戏,你的收入天花板就是“工资”,有的人可能说,那不上班怎么办?创业吗?市场红利太少,幸存者的概率太小了。
一定要上班,为什么?因为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可能,就是“磨炼技能”。
就个体而言,技能是打破边界最实用的东西,它也是“跨边界”最重要的武器,你一定要把它磨炼到极致。
比如李佳琦,薇娅,过去是线下传统美妆门店导购,月薪不足一万。
但当他磨炼自身的专业技能,把卖货能力迁移到线上平台,收入就突破了“传统门店导购员”的正态分布,抓住机会红利,每个月甚至超过1亿营收。
这是因为他从服务线下门店看到“瓶颈”,门店客流量固定,属于有限的游戏,通过转化到互联网线上平台,则变通过线上服务更多无限的人,“原技能”是一切核心“从边界内更换更大边界”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幂定律的分布,注定世界是不公平的,而且这个不公平在互联网时代被迅速放大,不管是在哪条赛道,一开始是千军万马,最后活下来的就是几个巨头。
这些巨头利用已有的用户基础和资本数量,进一步巩固自身的行业优势,提高用户粘性。
但在成为大公司之前,很多中高型公司突然因为差异化竞争,战略缺失,效率低下而丧失“固有市场份额”。
后居而上,小公司迅速占领市场,那么大公司开拓新业务和小公司做“创业项目”的核心区别是什么?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字,“变量系数”。
譬如一个简单故事,如若一个人有一亿资产,但他的增长系数只有1.1倍,还有一个人有1000万资产,他的增长系数是1.2倍。
最后谁厉害?显然是后者,这个概率如同“互联网公司创新”。
纵观市场,在一个赛道中,中高型公司创新采用的一贯打法是“直接抄”要么“战略投资”,而小公司则不同,发现机会风口,各种弯路的尝试,比如“没钱怎么搞营销”,“没人怎么做产品”。
这一切过程,我把他总结为“变量效率的历练”,是处于半上坡的公司无法建立的,一方面由于决策链比较长,其次则是“组织力”胜任问题。
前者是“大公司孵化”永远有后路,后者是“小团队谋生”,做不好就被吞噬,这也是在大生态下为什么小公司更容易突围。
我们应该为这个时代感到庆幸,如若找到“机会点”“把系数保持好”资本便会涌入,便可弯道超车。
所有做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没钱做出来的,因为他的起初的系数高,如若是用钱烧出来的,往往最后很难长久。
但随着公司业务繁杂,体系的不断壮大,“变量系数”就会出现下滑状态,最后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机会”,这类情况多数出现在中高级企业。
如若放在互联网整个大生态下,幂律分布并不会让人感到绝望,从市场动态角度看,随着变量不断改变,便会出现新的超级节点,改变结构,创造更多机会。
新技术出现,时代的更替,社会结构的变化,头部平台的市场洗牌,这些都是“超级节点”。
超级节点下又拥有新的“小节点”涌现,譬如微信生态的视频号,头条的自媒体等,这些都属于给予个人与社会释放的红利。
你只要在“大生态中”发现需求,做好变量效率,就可以进行突围。
就个体而言,和你有关的质变是“市场变成协同化”。
譬如以前的老师只能在学校教书,而现在通过自媒体,也可以收获学员,做起培训,这就是“节点带来的变化”。
大的质变基于平台,小的质变基于自己,怎么抓住机会?我把他总结为三个方面。
其一:你的核心技能
这个技能必须可以通过时间持续优化,迭代。例如小说家,只要你持续精进,成为写作最好的前十名,收益一定是幂律分布的。
这里重要的是你的技能可以持续练习,可以有持续优化的上升空间,而不是做多做少一个样,很多公司,哪怕你把一个技能练的再好,也没法升职。
甚至可能因为这个技能太好,会把你一直留着这个职位上。
其二:可以一对多服务
一个技能再好,在公司还是“一对一服务”。如果你要想一对多服务,就要借助平台的力量,其次就是成立公司,自己创业。
当然,若在前期我一定建议你选择“前者”,大平台现在都变得逐渐开放化,先通过开放的力量把自身技能“有效的打包”分享出去是必走之路。
你能给别人提供什么服务,完全依赖于自身技能,比如你从业品牌很多年,一定会有人想咨询你如何从0-1做品牌,而这些就是你一对多服务的切入口。
其三:拥有多数人没有的壁垒
罗振宇在早些年做每天60秒时,多数人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但又没有人能做到,为什么呢?
一是正好说60秒需要打磨文案,而是需要持续演讲练习,其三是没几个人愿意大早晨6点起床死磕,就算有,也坚持不久。
当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了,也就具备了核心壁垒,别人想复制也很难,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你只要在自身专业领域深耕,慢慢积累,抓住大平台释放的市场机会,质变的一天就会出现。
杠铃策略核心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比如你现在有一份稳定工作,这显然属于“有利因素”,那他不利因素是什么?
工资天花板可见,若想突破,并不是在“工作中使劲努力就可以破层的”,怎么办?加杠铃,在主业外的副业或其他管道上持续精进。
这叫什么?90%的稳定+10%的激进。
我把它总结为“积极主动+保守偏执组合”,保守偏执消除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则让有利因素或者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效用。
如果有一天,当你的副业技能超过了主业,那么你多了份选择筹码,这时你就不再焦虑和困惑,主动权在你。
如果你副业所需技能与主业是一致的,那就更好了,若主业没有做好,也不建议你尝试“杠铃策略的职业发展”。
当然我也见很多人把10%的激进压在兴趣职业上,智远认为,兴趣职业并不一定等于最激进的职业,甚至还会是另一种“平庸职业”。
在选择上,我一般遵循五大特点:稀缺性;可复制性;积累性;长久性;近钱性。
前者是居于平台扶持,当然也需要自身有足够优势,有被挖掘的机会,而后者,只要做好自己就能发现价值,如果按照幂定律的规律,我把它分为两块:
你可以从5年角度进行规划,思考我是否有长期规划,想要的是什么?制定是否合理,其次实施的步骤是什么?
这个目标必须大,或者说它必须有循环渐进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实现,标志着下一个目标的开始。
很多人提倡全面发展,包括学校,其实我们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学习各种东西过后,肯定会出现自己最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从年轻人角度,当还没有找到自身目标时,去积极尝试各种事物,找到合适自己想要的目标,朝着那个方向走,即使慢也没关系。
李嘉诚和王石都是很会运用幂定律的高手,他们每次登顶都从头做起,然后又登顶又从头做起。
每一次体验学到的东西都不同,这样循环几次,不断让自己成长成为最成功的人。
同样道理,一个高管整体忙鸡毛蒜皮的小事,肯定不会对发展有什么洞见,一个永远在准备下一次考试的考生,在学习中也成不了大器。
从个人角度,人每天想做太多事情了,多的我们都不知道哪个好,人的精力也是有限,不易分散在太多目标上。
比如想学英语,又想学数学,还想学编程,我通常认为这些都可以实现,但需要有清晰的规划。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时候就表现出众的文学才能,他的父亲带他去拜访福楼拜,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莫泊桑年轻气盛,见了福楼拜后问:“你究竟会什么”?
楼拜没有回答,反问莫泊桑:“你会什么”?
莫泊桑得意的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都会。”福楼拜很平和的说:“那好,你告诉我你每天的学习情况”。
莫泊桑很自信的说:“我每天上午用两个小时写作,两个小时弹琴,下午去学习修车,用三个小时踢球,晚上去烧烤店学习,周末去种菜”。
说完后他得意的反问:“福楼拜先生,您每天工作情况是什么样?”
福楼拜笑着说:“我每天上午四个小时用来写作,下午四个小时用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是”。
莫泊桑不解的问,你只会写作不会别的吗?福楼拜没有回答,继续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哪方面你做的特别好?
这些莫泊桑回答不上来,于是问福楼拜:那您的特长是什么?福楼拜很自信的说:“写作”,这满屋都是我的作品。
做得多,会的多,并不值得骄傲,有具有竞争力的特长和优势才值得骄傲。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对于认准的事物或者机会,要敢于把不重要的目标砍掉,投入重兵和时间,提高“效率的变量”做深,和其人(公司)形成差异。
写在最后:
真正懂得幂定律的人,会更懂怎样将自己优势放大。
更懂得如何取舍,对成长投资,价值投资,交际圈投资,认准机会,将主要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