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Blink一出来就扎进了泛熟人圈儿的话,那么Biu的打开方式就是通过类似的机制让“附近的人”聊起来。瞬时图片聊天这个特性,放在不同的关系里,信息的来往秩序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附近的人”这一参数看,Biu在现阶段切的肯定是陌生人社交市场。产品形态它采用了TapTalk的基本结构,点击头像发送图片,点取景框编辑文字。
不过为了更好的聊天体验做了一些调整。陌生人要聊起天来总会有“破冰”一说,Biu做的Gif表情贴纸起到了不错的搭讪作用,通过扫滑取景框则可切换滤镜,陌生人还是要看脸的。
一直用Blink的人应该知道,经常发生的动作是,双方会基于同一个场景往复地聊上几句(对话叠加在场景上)。
换到Biu上会有一些变化,刚开始聊天时双方在“介绍”自己、介绍环境上会花一些功夫,当然是通过交换自拍、拍环境的方式,往来图片、对话都会以feed流的形式留存24小时。其创始人吴永辉把Biu称作是“实景社交”而非“场景社交”,个人认为,信息往来的Feed流导致了交流的不同,上面送苹果的是我已经“骚扰”一天的某姑娘,但昨天我们已经通过一些碎片化生活环境的交换打了基础。
虽然都是“附近的人”,但这跟陌陌很不一样,这个东西“前戏”可以很长,有一个通过碎片拼接的生活画像相互认识的过程。而且在依托图片的交流上,Biu和Blink也有微妙的不同。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认识彼此的过程,以后可能继续聊,也可能又跑去认识新的人了。
这个产品的弊端也不得不说,这种以“快”为特色的产品联系人列表因为是一排排icon(添加时也是没有任何profile),又大都属于陌生人,我在添加他们、聊前、聊后往往记不得跟谁在聊,再回去找谁聊(假如有一个人挺有趣的话)。Biu创始人吴永辉说这也是近来用户常反馈的一个问题,他们正在摸索解决。
吴永辉曾是在阿里由PC向移动转型的时期社交项目的核心产品负责人,当时做过淘江湖、湖畔(类似Path的生活圈),现已获阿米巴资本领投的500万元天使投资。
瞬时社交领域越来越好玩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