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黄卫伟,责任编辑:智勇,值班编辑:金木研,36氪经授权发布。
内容来源:2021年4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智行中国高峰论坛》第五站——走进深圳,分享•洞悉•变革。
分享嘉宾:黄卫伟,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注: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阅读前,先思考:
战略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华为可以持续成功?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求生存、求发展,需要战略思维,而战略思维本质上是对企业管理诸多矛盾的平衡与取舍。
企业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面临着各种矛盾的平衡与取舍。比如: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追求规模还是追求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企业是通过多元化扩张规模,还是通过核心能力的深化来寻求质的增长?
企业创新是技术导向还是客户需求导向?
企业是面临市场竞争的,但不管你是什么市场,最终竞争的结果都会走向垄断——“寡头垄断”甚至是“独家垄断”。这就引申出竞争与合作的问题。
而寡头之间如果再采取价格竞争,最后的结局将是两败俱伤。
除此之外,企业面临的矛盾还有很多:
企业组织是集权型还是分权型?在分权体制下怎么解决集中控制的问题,在集权体制下怎么解决企业内部的活力问题。以及企业运作规范性和灵活性、资本和劳动、物质和精神的矛盾等。
1996年,我们帮助华为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现在重新看这个基本法会发现,它实际上是基于管理的诸种矛盾所产生的平衡与取舍的艺术。
将事物看作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对立面的转化就是辩证思维,它和工程思维、专家思维是不一样的。
专家思维、工程思维更多是一种逻辑思维,一种很严谨的演绎、推理、归纳,基本上是单方向的,就是要追求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辩证思维是观察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向对立面转化,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
我们看到逻辑思维的最高形态就是模型化、量化。而辩证思维很难量化、很难做模型。
辩证思维在理论上常被形象地比喻为:“刺猬与狐狸”的思维模式的结合。
美国作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所著的《论大战略》一书使用“狐狸与刺猬”的隐喻开篇,引用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的诗句:“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当代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他的《刺猬与狐狸》一书中借此描述历史人物思维的差异:狐狸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而刺猬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普遍的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
据此,伯林为人的思维提供了一种分类方法:人的思维从思维模式上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刺猬性的思维和狐狸性的思维。
加迪斯进一步指出,刺猬思维与狐狸思维的战略意义在于: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己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加迪斯对大战略的定义为:“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这个定义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战略的实质。
哲学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在1936年提出一个检验标准:一流的智者能够同时在脑海中持有两种相反的想法并且仍然保持行动力。
如菲茨杰拉德所说:“智慧需要对立的元素,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头脑中调和刺猬的方向感和狐狸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同时还要保持行动力。”
1.聚焦核心,压强投入
企业对管理矛盾的平衡与取舍需要智慧,这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比如在华为基本法中,我们对华为的经营目标的阐述是经过反复讨论的,因为西方经济学把企业的目标定义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华为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因为它是一个完全员工持股的公司。
那么华为的追求和目标是什么?当时的定义是:追求一定利润率水平上成长的最大化。有一个最终的标准,这样才能够检验企业资源是否实现最佳配置、是否获得了最佳收益。
同时,华为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所以在上面这个目标表述中,我们要解决利润和增长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基本的矛盾,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增长最大化?企业需要平衡这二者的矛盾。
还有就是人力资本的增值和财务资本增值的关系。在华为基本法中明确表述: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这些都是在一些基本的矛盾上做出选择,做出优先次序的规定的结果。
华为从创业开始就强调“聚焦”:聚焦核心,压强投入。把“大规模投入”劣势,以及跨国公司、跨国电信制造商的劣势,转化为“局部高强度投入”的优势,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
2.成功是“慢富”不是“暴富”
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来说,先不要说哪个区域的规划,关键是企业自己怎么经营,所以企业没有捷径。很多企业都觉得上市是一个捷径,但是企业上市也有一些弊端。
上市是一种用市场的角度来估算企业的实际价值,这让企业的持股者,特别是高管,通过上市形成“暴富”。
“暴富”以后,他还奋斗吗?所以我有一次和任正非聊到这个问题时,任正非说,华为的成功就是“慢富”,不去搞那种“暴富”。
上市融资的钱,既不还本也不付息,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上市本身带来的一种机会主义的诱惑。
华为选择不上市,在世界范围的高技术企业里并不多见。但是华为不上市的好处就在于:它在进行战略资源配置的时候,在处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矛盾的时候,不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掣肘。
什么是战略?
“战略就是做取舍,没有舍弃就没有战略。”这是任正非的原话,这就是华为的思维模式。
3.“先开一枪、再开一炮”
从2011年开始,华为整体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以后开始位列世界通信设备产业的第一梯队中,这个时候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华为作为追随者,在战略方向、技术方向的选择上没有太大的风险,因为领先者已经把方向开拓出来了。关键的风险在于华为如何通过自己的创新、研发来绕过领先企业的专利封锁。
一个企业走到前列以后,前面再没有开拓者,自己就必须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开拓前进的路径。所以如何管理不确定性就成为企业进入产业前列的最大挑战。
华为应对这个挑战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是:在组织上把“研究”和“开发”划分开了。
“开发”在华为的定义中,是以客户需求、商业成功为导向,并且不认可失败,而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但“研究”是对不确定领域的探索,不以项目的成败论英雄。
华为在把这两者区分开后,为科学家做基础器件、基础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研究环境。
华为今天的增长实际上是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一股力量是来自市场、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对企业的拉动作用;另一股力量是在基础技术、基础理论、基础器件上研发的突破。
华为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先开一枪、再开一炮”。“研究”就是先开一枪,研究项目不成功,损失的不过是一颗子弹,一旦打中了就“再开一炮”——在商业开发上投入重金,聚焦、压强投入资源,缩短上市的时间以及开拓市场。
这个模式使得华为现在尝到了基础研究的甜头。但是华为的基础研究也不是什么都研究,还是在战略方向边界的约束下,由科学家凭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研究课题,但是超出边界、超出方向的研究,华为是不提供支持的。
华为在招聘“天才少年”(即顶尖的杰出人才)的过程中,招聘人员都是带着研究课题招聘的。
那这些“天才少年”为什么进入了华为?薪酬只是其中一个必要条件,这些天才进入华为更重视和关注的是:到华为能做什么?华为能支持他做什么?以及通过在华为的这些项目能取得哪些突破性的成果等。
4.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目前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华为销售网络覆盖了世界上173个国家和地区,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政治、经济的风险等等。
怎么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华为的做法是: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这里特别提出一段话,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与利润》这本经典著作中有一段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界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悖论是:我们之所以需要知识,是因为未来不同于过去;而能否获取知识,却又取决于未来和过去是否相似。”
我们之所以需要知识,是因为未来不同于过去,我们需要依据过去获得的知识来预测未来,在不确定性中进行选择。但是我们能否获取到知识呢?
这种能够指导未来的知识,又取决于未来与过去是否相似。如果是完全不同的话,那么我们过去的知识就没有用了。
我们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需要掌握那些规律性的知识,其次才是技术方面的知识。
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到哪里去寻找呢?要到哲学中、历史中、文化中、成功企业家的自传中去体悟。即通常所说的“工夫在诗外”。而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终身学习的任务。
前面讲的“刺猬思维和狐狸思维”方式对企业家和经理人,以及企业管理者来说都很重要。我们用“刺猬思维”的方式坚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用“狐狸思维”制定灵活的战略和战术应对变化的环境。
假如企业应变能力很强,但是企业长远方向不明确或者不坚定,最终就是:企业老是在原地打转,虽然也有增长,但始终摆脱不了你所处的市场中的激烈竞争。
而狐狸式思维,是指我们在方向、目标既定的情况下,采取灵活的战略和战术来应对变化的环境。
所以企业家们要懂得在路径和方法选择上的灵活运用狐狸思维,但在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上又不失刺猬思维。
塑造思维可以在大学完成,而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需要终身学习、实践和不断总结。
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一方的指挥官威灵顿有一句名言:“英国人是在伊顿板球场上赢得滑铁卢战役的。”
那么在伊顿板球场上,学生们学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要求胜,打板球要求胜,这是一种竞赛;其次是自信。为什么有这种求胜的强烈欲望,因为你自信;最后,伊顿的教育方针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
从最后一点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EMBA教育,缺少的就是培养栋梁人才的目的和方法,而偏重于知识的传播。
任正非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顶多再加上一个“素质教育”装饰,我叫它“装饰”是因为本质上还不是素质教育。不过,任正非还是希望学校要重视培养领导力。
华为的员工已接近20万,不缺杰出的工程师,但是缺少领导企业走向世界的人才。
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是拿破仑在他的任期内建立了一所培养法国的栋梁人才的学校——巴黎高师。巴黎高师每年的招生数量200人,设置的专业有:物理、化学、计算机、哲学等。
200名学员是需要经过预科的考试,完成预科的学习任务后被挑选进入本科的学习。毕业以后必须先做3年的中学教师然后才能另选职业,所以巴黎高师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培养出的人才一个顶百个。
而我们的教育体系实际上还没有做到这一步,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补上领导力这一课。
谢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