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从个人消费贷做起的Lending Club,正在向企业经营贷进军,它的目标是覆盖全借贷产业 >

从个人消费贷做起的Lending Club,正在向企业经营贷进军,它的目标是覆盖全借贷产业

转载时间:2021.10.26(原文发布时间:2014.03.20)
14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44次

从个人消费贷做起的Lending Club,正在向企业经营贷进军,它的目标是覆盖全借贷产业

今天,全球最大的P2P网贷平台Lending Club在“个人贷款”之外又上线了专门的“企业贷款”业务,这意味着它在通往一个互联网银行之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Lending Club创始于2007年,目前已募集风险资本约2.2亿美元。在去年完成那笔1.25亿融资时估值已达到15亿美元,据传今年极有可能上市。它的董事会名单拉出来能吓死人,包括来自KPCB的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摩根斯坦利前董事会主席兼CEO John Mack,以及美国前财政部长Larry Summers。

自创立以来,Lending Club已累计撮合贷款超过3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个人消费贷款,直到今天才正式将企业经营贷作为独立业务线。据Lending Club 创始人兼CEO Renaud laplanche所说,他们现有针对个人的风控技术和信贷产品可以很轻易地移植到车贷、企业经营贷、住房抵押贷等其他贷款领域。而他们的终极目标,则是“覆盖全部信贷产业”。

根据公开信息,Lending Club目前的企业贷款额度从1.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未来将有可能将上限提高到30万。针对企业的出借年利率在5.9%到29.9%之间浮动,视乎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而定。至于风控方法上,如Renaud Laplanche上面所说,可能并没有什么实质变化。但作为纯线上模式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经营企业贷款的方式将与国内同行们十分不同。

从个人消费贷做起的Lending Club,正在向企业经营贷进军,它的目标是覆盖全借贷产业

美国拥有发达的征信体系,只要花2.5美元就能拿到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而反观国内,由于征信体系缺失,许多面向企业提供贷款的P2P选择了与小贷、担保公司结合的O2O模式,这与Lending Club纯线上的做法很不一样。不管是Lending Club自己,还是其CTO Soul Htite(苏海德)去年来华创业的点融网,都是比较纯粹的技术流路线。Lending Club的技术员工占比超过60%,继承了Lending Club基因的点融网也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型风控体系。包括很早就在学习Lending Club的拍拍贷在内,这类偏重线上的平台比拼的是风控模型、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能力。相对地,结合线下的O2O模式则强调对传统金融手段的运用,而且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十分“乡土化”的创新,比如多人联保等等。

另外,在撬动市场的方式上,国内P2P与美国也有很大差异。美国传统金融发达,小微借款人可以通过银行、信用卡、典当行等多种渠道获得资金,P2P网贷主要充当了补充角色。而Lending Club真正吸引借款人的点,在于它灵活的风险定价策略(根据借款人资信情况决定利率),这允许信用优秀的借款人拿到比银行更低的利率,而信用不良的借款人在支付更高利率的前提下也能得到贷款。同时,由于Lending Club的中间环节更少,使用技术手段让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更低,相比传统银行有着成本和利率上的优势。而中国的国情则是传统金融机构过于低效,大量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无法得到贷款,P2P网贷的价值主要是对传统金融所不能覆盖的市场进行补缺。而且国内P2P的资金获取成本比银行高得多(利率没有市场化),暂时难以在贷款利率上对传统银行构成挑战。

让我们再回到最初话题。Lending Club进入“企业贷款”无疑会大大拓展其想象空间,但据个人了解,该平台原本就有30%左右的借款人是小微企业主,如果在风控技术、贷款产品上没有针对性的开发,上线单独的“企业贷款”模块可能只是前端体验、用户引导上的一次优化(我还没走完整个流程,不知道跟原本的“个人贷款”有哪些本质不同)。不过如果未来真的能在企业贷款领域走得更深,对Lending Club的IPO估值将是一大利好。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