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敲黑板”(ID:qiaoheiban8),作者 贡晓丽,36氪经授权发布。
在美国纽约州的雪城大学,教授们再也不用担心学生逃课了。
在杰夫·鲁宾教授(Jeff Rubin)的信息技术导论课上,格兰特礼堂报告厅周围隐藏着七个蓝牙设备,会与学生iPhone或iPad上的SpotterEDU应用自动连接,学生的出勤情况就此记录到校园数据库中。要是有学生无故旷课,这款应用还会提醒鲁宾教授联系学生,询问他们去了哪里。
看上去,SpotterEDU真是一个让老师省心,催学生奋进的自动化考勤监控和预警平台。毕竟,被记入校园数据库的逃课记录,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绩。
不只是雪城大学,还有数十所美国大学也在借助SpotterEDU监控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该应用已覆盖了美国数十万名大学生。
SpotterEDU刚一上线,就曾被质疑是否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
有些学生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秘密,但更多的学生怨声载道:“我们都是成年人了,真的需要被继续追踪吗?这有什么必要呢?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直到我们每分每秒都得到微观管理吗?”
甚至,一部分教育界人士也持怀疑态度,认为SpotterEDU的存在,代表侵入性科技正在大规模侵犯学生隐私。他们担心SpotterEDU会在每个学生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始终把他们当小孩一样对待,甚至会训练学生将监视视为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论喜欢与否。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抨击:“这不好,我绝不会上一所任由别人这样跟踪我的大学,如果我有上大学的孩子,我会强烈劝阻他们不要申请。”
SpotterEDU的支持者,多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学校职员。雪城大学部分职员就认为,位置监控有助于学习,如果他们充分掌握学生的动向,校方就可以在问题产生前就提前介入。比如,学校可以掌握某学生去图书馆的次数,以预估该学生的科目成绩,并在学期结束前提醒学生是否存在挂科风险。
“今天的大学生,面对着太多的干扰。”密苏里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塔米·奇沃(Tami Chievous)说,如果该校的新生运动员在上课5分钟内没有出现,老师就会给学生发短信询问,“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在做正确的事情”。
监控个人行为引发的争议,可不只发生在美国,也不局限于校园。
今年9月,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就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监控学生”一时间成为爆炸性新闻。
这种人脸识别系统,会在学生进入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对学生签到情况、上课听课情况(以抬头低头了几次和多长时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是否发呆等维度打分)进行评估。
对此,正反两方各持己见:学生认为,这是在侵犯自己的隐私;校方却认为,此举意在减少学生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代课以及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行为,提高学生到课率,严肃课堂纪律。
而且,校方还称早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教室属于公开场所,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
之前,南京河西区某环卫公司还为环卫工人配发了智能手表,以监控他们的劳动行为。这款手表除了能定位环卫工人外,还会催促工人劳动,只要工人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报警声。在舆论的一片谴责声中,环卫工人的智能手表最终被摘除了。
另一个更为知名的案例,是今年4月份爆出的亚马逊通过人工智能来追踪仓储物流系统员工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会自动警告效率低下的员工,甚至可以直接解雇员工。
在监控下生活,似乎正成为现代人难以逃脱的宿命。
管理者们,当然有充分理由支持监控行为,比如可以帮助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问题在于,反对者的声音经常被有意无意的忽略,因为一些国家的法律,并不限制这种充满争议的行为。
众所周知,美国十分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权益。根据《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然而,美国同样有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雇主可以监控员工的,学校也可以监控学生——公民的隐私权是否受到侵犯,取决于雇主试图查出雇员的什么事情。
而根据“雇主试图查出雇员的什么事情”这一要素,如果雇主只是监控员工的工作情况以了解工作效率,一般都可以被接受的。因此,雇主确实可以在工作场所安装视频或音频监控设备。
同理,学校管理方认为课堂是公共空间,所以为了督促学生好好学习,就有启用监控的正当理由。不过,即便员工和学生可以被监控,也存在监控程度和范围如何界定的争议。
作为被监控的一方,雇员通常很难预料这会给自己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从公平的角度看,发生纠纷时,被监控者明显处在弱势一方。
那么,从主张监控者所宣扬的善意动机来看,监控学生或雇员,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促进学习效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曾有一项研究,花了足足三年时间,去追踪42家医院的5200名护理人员。
研究人员发现,在现场有监控设备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按照操作规范洗手的次数会有所增加,但监控放松,洗手次数又会回落。在彻底取消监控措施后,洗手率甚至还低于监控前的水平。
而这项研究的结论就是,监控或许可以改进短期的行为,但却无法形成习惯。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研究员戴恒晨(Hengchen Dai)表示,监控甚至可能会改掉人们的好习惯,取代促使医务人员洗手的常规内因和动因,例如真心希望避免病人受到感染。
在监控学生与提高学习兴趣之间,在监视员工效率与培养责任心之间,究竟哪一个更重要?还是说为何不始终采用AI监控,让医务人员永远保持工作前后洗手的行为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SpotterEDU这款应用只在App Store中提供,美国高校的学生们如果不想暴露行踪,或许只有换掉苹果设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