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100offer”(ID:im100offer),36氪经授权转载。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身在互联网科技圈的江湖中,你或许听过不少离职员工和前东家的爱恨情仇。其中有一种「逆行」现象,很耐人寻味:员工离职后,辗转工作了一段时间,又重新回到老东家任职。比如曾经从腾讯去了阿里,又回到腾讯任职开放平台部总经理的侯晓楠,还有出走金山创办小米、重返金山董事会的雷军。
抛开大佬们传奇的职业生涯不谈,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普通公司雇员选择与老东家再相逢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利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
「还是老东家好,」动过这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
《第一财经周刊》曾引用过一家招聘平台的全行业调研数据,有 47.9% 的员工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回到原公司;也有 31.4% 的企业表示接纳前员工再入职,60.8% 的企业视情况而定,只有 7.8% 明确不允许二进宫。
不过愿意归愿意,真正成功回到老东家的人又有多少呢?可参考的是,腾讯曾公布过一份内部调查,显示共有 200 多位前员工在 2014-2016 年期间被再次聘用,在腾讯总体员工规模中占比不到 1%。而在流动性更大的阿里巴巴,已有超过 2000 名老员工被返聘。
离职员工再入职更常见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的员工流失原因往往和公司业务瓶颈、工作稳定性有关;而大公司的业务、团队规模大,可吸纳人才回流的空间也更大。
每年踌躇满志地离开大厂创业的人不计其数,「再回首」的创业者有两种情况。
一是创业成功,商业模式得到市场验证,业务也恰好与老东家的商业版图互补;于是被老东家以战略投资或收购的形式收编麾下,顺理成章地回去担任负责人。比如乔布斯、支付宝出身的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以及阿里出身的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
二是创业失败,重新寻找就业机会,包括融资不顺、团队变故等。他们有的技术实力过硬,有的因为对市场理解更深,受到老东家的赏识,挖回公司甚至直接升职。
「老树抽新芽」也是驱动候选人二进宫的常见诱因。比如老东家开辟了新的明星业务,市场更有前景,或者是技术上更有难度和挑战性。
以 BAT 为例,在核心和非核心部门的集团资源和技术历练可谓天壤之别。一部分通过校招进入BAT非核心部门的员工,当初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而选择离开;如果老东家恰好有新核心部门招人,足以吸引他们二进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互联网企业终究也是由机制和人治凝聚成的劳动关系组织。因此,未必需要喊什么「一日XX人,终身XX人」的口号打鸡血,任何企业都可上情下达、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价值观,最终形成文化烙印。 长期习惯于某种工作氛围的候选人,前东家的文化烙印很深;在跳槽时如果没有做好充分评估和自我调适,很容易在 culture shock 下心生退意。
最后一类人的二进宫,更多是出于无奈。常年的同质化工作导致他们的技术提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未及时转型和拓宽技术广度,就业面狭窄,除了回到原公司,几乎别无选择。但这只是短期权宜之计,如果不主动做出改变,「被动选择」这一柄达摩克斯之剑迟早要落下。
100offer 有幸找到了几位有过重返老东家经历的候选人。从他们看似千差万别的职场故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促使人们选择「逆行」的共同原因。
现处百度 T7 的宇阳是一位 100offer 候选人。他从某名校计算机科学本硕毕业后就进入了百度,4年后作为某广告业务条线的技术 leader 开始带团队。
工作的第 5 年半,宇阳期望去看看机器学习在广告领域的实践究竟怎么玩,就跳槽去某电商,负责商品个性化推荐等功能的实现。但新团队技术实力不如人意,让他很失望。
在此期间,宇阳留心经营人脉,与老同事和HR都保持了联系。熬过了一年,正逢百度新建立了某电商广告项目,从HR那里得到消息的宇阳,发现自己的资历背景与新项目正好匹配。于是,宇阳毫不犹豫地通过内推再次投身前东家怀抱。
大多数时候,「风口」是一个看上去比实际更美的词。有些一波三折的重返老东家经历,就是为追风口所付出的代价。
100offer 曾经在《离开 BAT 去创业的人,后来怎样了?》中,讲述过一位候选人离开大厂追风口,却创业失败重返前东家的故事。除了追错风口的人,还有选错风口的人。比如 100offer 的高端猎头接触过的 Y 先生。他在真正的风口面前判断失误,最后通过「二进宫」实现了自我矫正。
X 和 Y 同是出身于某大厂的资深互联网人,在 2013 年一起进军 O2O 领域创立 A 公司。没多久,Y 看中了某 B2B 领域的商机,按捺不住心中那股闯劲,从A公司单飞另起炉灶创业。但在单飞的半年内,Y 一直和前创业伙伴X保持联络。了解到 A 公司融资成功的近况,Y 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该领域的巨大想象空间。最终 Y 决定破釜沉舟,放弃自己的创业公司,重回 A 企业当高管。
由于受企业文化冲突而选择二进宫的案例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员工自我预期管理不足,以及新公司在员工磨合期也缺乏沟通和引导。
比如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张思宏。他曾经离开亚马逊去了乐视,那是他工作15年来第一次试图从外企的环境「断奶」,但「工作生活平衡、尊重个体」的外企文化已经深入骨髓。此后的第 5 个月,张思宏终于忍不住发长文吐槽乐视「浮躁」的企业文化,离职重返亚马逊。
如果说张的二进宫,代表了外企和民企的文化冲突,100offer 的候选人 R 先生,则代表了从互联网大厂到创业公司的水土不服。
R 在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游戏大厂,在技术导向、管理规范、业务成熟的环境下待了七八年。时间久了,他感受到了业务推进的瓶颈,想去有活力的地方拼一把。某 A 轮创业公司是他跳槽时聊的第一家公司,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让多年身处安逸的他很受触动,当即决定加入。
R 没有想到的是,新公司的工作强度超过了 996,团队内还出现了管理混乱的各种糟心事。两个月后,R找老同事谈妥了前东家另一事业群的工作,回到了让他熟悉的环境中。
企业对离职员工二进宫的看法,视其现处融资阶段、规模、人才制度和企业文化而定。比如华为就是出了名地对二进宫抱有谨慎严苛的态度。
不过,如果着眼于互联网大中型企业,大多数 HR 都对离职员工秉持着欢迎和包容的态度。究其根源,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到如今不过二十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优质人才仍然非常稀缺,外部招聘新人的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从 HR 角度来看,盘活「离职老员工」这笔人力资产也有不少好处。
首先是信息透明,招聘和培训成本低。只要不是被开除的人员,前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胜任力都是经过实际环境考核的,HR 从候选人的老同事、上级处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再次聘用的评估意见。员工愿意回来,说明其对企业文化足够认同,融入环境的磨合期也更短。
其次,员工的自我定位更清晰,预期也相对客观稳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归的员工对人才市场有更清醒的认知,往往会倾向于在老东家任职更长时间,甚至表现更佳。腾讯2016年内部调查显示,回流员工的绩效在鹅厂的社会招聘渠道中是最好的。
那么,企业喜欢再招聘怎样的前员工?
本质上,企业对二进宫员工的考核标准与其社招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100offer 的高端猎头 Eva 就提到,一些大厂非常看好离职后有创业经历的人。「即便创业以失败告终,这群人仍然有更高的格局和抗压能力,会站在老板的角度换位思考,更能理解公司的决策。」
此外,在离职前有过重要项目成果、离职时交接顺利,离职后善于经营老公司人脉并有明显的成长,这样的人回到公司都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反之,在外两三年却没有明显技术提升,资质和潜力较差的;得罪过老同事和领导的;以及被竞品用高薪挖走,难以体现忠诚度的,二进宫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同时,「三进两出」的人也基本没戏,除非你是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稀缺人才。对于试图「三进宫」的人,HR 会尤其顾虑其稳定性和雇主忠诚度,并着重考察你之前的离职原因是什么,毕竟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是有限的。
如果你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仍想打道回府;那么建议你在第二次签协议之前,明确以下几点,把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和任一次决定该不该接受某个 offer 的道理相同,回去之前最重要的还是那三个字:想清楚。
你对下一份工作的期望,到底是追求成熟的技术沉淀,风口的潜力,还是稳定的环境?比起其他 offer,老东家的优缺点、绩效指标、业务发展水平和文化氛围,于你而言,信息的不对称性已经降到了最低。此时,平衡好主观因素就更为关键:你能否接受这些缺点,对下一份工作提出合理、健康的诉求?
100offer 的大客户经理 Annie 举例说到:「比如对薪资和 title 期望过高;幻想加入的新业务能一飞冲天;指望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公司已经消化掉了那些老问题,等等,都是不太健康的期望。你当下的诉求,前公司如果能满足80%,就比较合适了。」
以阿里为例。由于阿里的流动性大,即便你回到之前熟悉的同一条业务线上,很可能因为时隔一年半载,你的直属领导、同事都已经换了一批,但你直属领导的上级却是老面孔,甚至还和你关系很好;这等于是在给你的直属领导出管理难题。
因此,在入职前一定要尽可能弄清新的人员架构和你的汇报关系,防止之前的人脉给你的新工作「埋雷」。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成功二进宫的候选人,通常会基于之前在职的观察,以及离职后对老东家的密切关注,提前选择好自己看好的业务线和岗位。毕竟你曾经离开过,对于老团队你肯定有过不爽,再进公司时不妨换一个更合适的新起点,重新经营人际关系。
这在二进宫大厂的人中尤其常见。我们的确见证过一些回老东家升职加薪的人生赢家,但如果两次进出间隔不到一年,或从大企业离职去小公司,薪资涨幅过高,又回到老东家,老东家的 HR 很可能还是参考你离职前的原有职级和薪资开 offer。
理由很简单,一些在互联网热潮中成功融资的创业公司,会为了争夺人才而开出虚高的价位,但即便你依靠跳槽让年薪「通货膨胀」了十几万,实际的职级和技术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HR是不会突破公司的薪酬体系 offer 你的。
职业缱绻就是在常年不变又缺乏挑战的工作环境和节奏中孕育出的。因此,为避免回到老东家后旧病复发,你需要给自己提前打好预防针。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自己会变回原先的状态时,2 个月内从创业公司重返大厂的R先生给了肯定的答复。但紧接着,他说道:「我不后悔当时选择离开舒适区,时间久了,同事们还是会有的离职,有的结婚,团队越来越图安逸。 但在此之前,我会把想做的事情做好。直到那时,再去寻找我的下个目标。」
在面对二进宫的可能性时,不少人会唯恐陷于「回去多没面子」、「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说辞,而止步于行动。但在 100offer 看来,你不可能通过跳槽寻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你明确了职业诉求之后,回到老东家也未尝不是一条值得奔赴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