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多招点爱熬夜的年轻人,公司就能好?别傻了 >

多招点爱熬夜的年轻人,公司就能好?别傻了

转载时间:2021.11.01(原文发布时间:2017.11.13)
25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51次

编者按:本文作者 Alida Miranda-Wolff 是 Hyde Park Angels 的副经理,她就科技公司文化建设、人才吸引和留存以及公司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本文是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她对 Facebook 标志性的格言“快速行动,打破陈规”提出了质疑,认为对于速度和工作狂精神的一味推崇最终只能导致人被“打破”的局面。

多招点爱熬夜的年轻人,公司就能好?别傻了

许多公司理想的员工类型是那些在工作时间之外个人生活内容尽可能少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一天可以工作十四个小时,直接趴在办公桌睡过去。但是如果办公室里一眼望去,都是这样熬夜工作的员工,那事实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好。

——《Rework》,作者 David Heinmeier Hansson 和 Jason Fried。

科技企业文化是由灵敏性、速度、实验、迭代和努力工作这些基础的精神来驱动。这种精神能够促进创新、生产力和变革,Facebook 标志性的格言“快速行动,打破陈规”也体现了这种精神。现在,科技公司用这些来定义企业文化,甚至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强调也渗透到了科技领域以外的其他行业,他们也希望能够以同样的速度来取得同样的成果。但是对于人来说,“快速突破,打破陈规”是行不通的,因为被打破的其实是这个人。

长时间的工作会损害身体健康、破坏幸福感,影响工作表现

对于尽可能快速的向前推进工作这种特质的强调其实并不利于员工的幸福感,也不利于他们的总体工作表现。并且,事实上,这种强调往往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现在,美国各个行业的工人平均工作时间比过去几十年里的时间都要长。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我们总体的工作时间相比 1978 年来说要多四周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每年要多工作 480 多个小时,再细分一下,也就意味着每个月多工作 40 个小时。并且,这种延长的工作时间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员工产出的生产力越高。平均来看,员工在一天中用在处理主要工作任务,履行主要责任上的时间只占到 45%。而且,超过标准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会直接降低员工的认知表现。换言之,这种“不休假”、“高密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所带来的压力会降低员工的生产力,降低员工在工作中的灵敏度。

员工被不断地要求去做更多的工作,产出更多的成果,因此,员工由于工作场所压力而出现失误和相关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据美国心理学会估计,由于这种工作压力所诱发的各种问题问题每年会耗费 5000 亿美元,共损失 5.5 亿个工作日。同时他们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千禧年一代,也就是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那些熬夜加班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最高。而由于千禧年一代占到了美国劳动力总量的 33%,所以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压力成本这么高?一是由于工业领域工人由于压力所产生的是失误和安全事故率增加了 61%。与此同时,压力也会引起重大的健康问题,有高达 80% 的就医人群就是由于压力问题。除此之外,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二者同时发生也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据统计,有 30% 的工人每晚睡眠不足 6 小时。睡眠不足导致注意力降低 23%,记忆功能下降 18%,完成工作的难度增加 90%。睡眠不足也会形成恶性循环,精疲力竭的员工应对压力以及工作表现能力降低,这就推动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工作。毫无疑问,感到疲惫、压力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员工也更有可能会离开当前工作岗位。

工作压力会导致员工自愿离职率增加 50%,这也意味着压力除了通过影响工员工作质量损害公司的利润外,还会导致人才流失。而人才流失无论是从公司财务上来看还是对于公司文化的影响来看,都具有非常显著的负面作用。更换一名员工的成本大约是该员工年薪的 20%,而且这种人才流失现象通常也会促成更多的人陆续离开。

看似“正常”的现状掩盖了工作成瘾的病态

如果这种“快速行动,打破陈规”的方式对于员工来说并没有多少积极作用,那我们为什么还会接受这样一种态度并将其纳入到我们自己的公司来呢?

“因为在我们之中,有很多人仍然相信疲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完美的礼物》(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 Are),作者Brene Brown。

简而言之,这种态度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文化,成为一种理所应当的现状。但是,这种现状掩盖了它背后的一些阴暗的东西。工作领域持续的科技化发展趋势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让人上瘾的工具,而这些工具旨在将我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到工作上。

Natasha Dow Schüll 在《设计致瘾》(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一书中,对拉斯维加斯的机器赌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她对从物理游戏环境到赌博机器本身这一游戏体验中的每一个元素是如何以诱人成瘾为目标来进行设计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赌场和游戏制造商试图提高“持续游戏生产力”和“用在设备上的时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另一方,赌徒们则想进入到“the zone”最佳状态,当他们达到这一状态后,就不再关注自己是否能赢。事实上,他们会把胜利看作是不必要的干扰。这种状态下,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延长游戏时间,这可以让他们进入一种重复与专注的出神入化的状态。这种“the zone”状态所带来的效果就像是我们在机械设备运转时无休止的转动一般。

Schüll 对赌博游戏的研究为我们现在持续的工作效率问题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启发。我们现在的职场文化对于实现“全神贯注”或者是“物我两忘”的这种“the zone”境界的痴迷看起来很像是赌徒们所追求的那种游戏状态。不同之处在于工作场所的这种状态会被接受,因为它被看做是对于实现积极成果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赌博里可能出现的消极结果。但是,这种状态可能会激化成工作上瘾,导致我们无法离开办公室,一刻不停的检查电子邮件,电脑不停的运转,不停的进行类似解压缩的操作。

“(工作狂)试图通过投入纯粹的时间来解决问题。他们并没有想办法提高效率,因为他们实际上喜欢加班。”——《Rework》,作者 Jason Fried 和 David Heinmeier Hansson。

改为“放慢脚步,以人为本”

显然,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快速行动,打破陈规”这一理念,更加关注员工的幸福、健康和生产力。在谈到以人为本时,我们需要采取“放慢脚步,以人为本”的方式。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员工的期望或者是鼓励他们采取非常慢的步调来推进工作,而是意味着要花时间来建立关系。这意味着要创建起一套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合理的工作时间、指定的休息时间、流畅的入职和培训流程、自我导向式的员工行动以及导师制等。这也意味着建立奖励制度,看重想法而不是工作时间,看重优秀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用蛮力,看重整体的幸福感而不是机械式的表现。

好消息是有这样的前景可以让我们做出一些有利的改变。在我们自己的科技行业,相关企业正在开始寻求缩短工作时间,同时保持利润不变或者增长,助长员工工作士气。其中,Treehouse 是首先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做出调整的企业之一,也是最为突出的企业之一,推出了一周 32 小时工作模式。欧洲国家尝试开始推行更多的休假时间、更短的工作周和工作日政策,并推出了更多以员工健康为重点的活动。卢森堡和挪威是世界上最富有、也是经济最稳定的两个国家,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长分别比美国少 146 个小时和 363 个小时。

瑞典有关较短工作日的一项实验表明,限制员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会提高他们的生产率,因为这样员工不太容易分心、不太会感觉到疲惫或者是士气低落,并且相对较短的工作日能够推动他们更高效、更聪明的工作。据报告显示,这些员工在较短工作日体制下,幸福指数会增长 20%。

但是限制员工工作时间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要想培养出人才并且能够留住人才,从而推动科技领域内外企业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就需要投入时间,积极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公司队伍的一员,并了解他们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建立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计划,培养更加协作性的合作环境。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在创建自己的文化活动中,要让跨部门或者是跨岗位的员工承担带头作用,无论是围绕员工进行的教育培训、影子项目还是职业发展指导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打算就如何改变员工倦怠情绪和低生产力现象的相关措施展开探讨,其中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 吸引并且培养合适的人才

  • 构建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计划

  • 强化以员工为主导的公司活动

  • 提供坦率的、有利于增长的反馈信息

  • 创造一个能在实际中应用到的不断完善的企业文化手册

  • 指定休息和休假政策

我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方法,保持企业敏捷和创新的风格,毕竟正是这种风格为科技企业带来了诸多的成果,同时又能强化企业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原文链接:https://blog.usejournal.com/dontmovefastandbreakthings-697e6a5b3d7a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多招点爱熬夜的年轻人,公司就能好?别傻了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