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转载时间:2021.11.08(原文发布时间:2021.08.04)
9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1次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尽管「穷」这个字眼在社交网络中频频出现,比如上周看到股票基金集体大跳水后哭自己「又要变穷」,平时看到富人 3000 平米的庄园式大别墅时自嘲「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但这些对于「相对贫穷」的打趣和调侃,更多是建立在对「贫穷」这一概念的想象,而非实在的经历和感受。

DT财经在今年 3 月发布的《2021国产“穷人”搞钱大调查》报告中提到,那些口头上哭穷、实际上并不穷的「新穷人」之所以批量诞生,是因为当代人对「穷」的收入定义没有统一标准。超过 6 成的 00 后和 95 后认为穷人的收入是不超过 5000 元,45% 的 90 后则把这条线提到了 10000 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贫穷是一个艰难的、遥远的话题。

上周一,我们发起了一个关于「贫穷回忆」的征集,并收到了不少回答。我们发现,在被消费主义裹挟、成功人士随处可见的当下,贫穷是很多读者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切肤体验,那些贫穷的时刻、和窘迫的记忆,给他们的肉体和精神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并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选择。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电影《寄生虫》 

穷到只够「活下来」:最穷的时候,有人一顿白菜、馒头、白开水吃3天,有人只能租「棺材房」

曾经和工人、洗碗工、乞丐生活在一起、又和流浪汉一起流浪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过,「灰尘是最势利的,当你衣着光鲜它退避三舍,当你破衣烂衫它就从四面八方猛扑而来」。因此,他把贫穷的感觉形容为,「像是浑身布满了灰尘,粗糙,黏腻,铺天盖地」。在这样的困境中,人们没有办法,只能硬生生地忍受、并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标准,粗糙地活着。 

@ 这就是青春 

大学时候生活费少,钱花的地方又多,我们寝室几个男生几乎都这样。所以我们就在吃上面省,最便宜的方便面箱子,把墙都挡住了。有时候把一个馒头压扁了,能吃出大饼的味道,感觉太美味了。最惨的时候一颗炒白菜,和个馒头,加白开水,能吃3天,持续了半个月。

@sinqua

十八岁那年,几个人合计打算去石家庄找另外一个老乡,一起打工。到石家庄已经晚上了,电话打不通,身上也没钱了,就在一个很高的台阶上打地铺,那时候外出打工是要带被褥的。几个人嘻嘻哈哈从地上捡烟头抽,看星星聊天。第二天早上,我们把身上所有的钱合在一起买了一屉小笼包,一人也就一个吧。吃完了出去找工作,下午我找到一个工地,跟工头提的第一个要求是先让我们吃顿饭。我今年四十岁。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电影《寄生虫》

@妮铭

妈妈因为补课班的学费和奶奶吵架,爷爷冲出来跟我吼,「你不要上学了,明天就跟你老师说,说你上不起学,以后别上学了。」我妈边哭边把我拉到门外,说就算砸锅卖铁一个人也要供我上学。

@徐先生

还在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电子支付,每周生活费只有100块钱,到了周末就身无分文。当时追求的女孩子向我借钱,说是钱包掉了,坐公交没钱,让我去接她,于是就此分道扬镳。

@小刘

刚来北京住的一个棺材房,屋里只能放下一张一米的床,周围什么也放不下,鞋放在床下面,起床穿鞋要把门打开才有放腿的位置,一套房子六家合租,我这间是个储藏室,中央空调,只有我屋子不通风,冬天很暖和,但夏天就热得要死,晚上经常热得睡不着。

@菌子

毕业后,租房平台暴雷,和房东协商一人摊一半,交完房租身上剩300元,买了共享单车月卡骑车上下班,愿望是能坐每天2元的地铁上下班。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电影《小偷家族》

贫穷后遗症:现在有钱了,还是有心理贫困,舍不得花钱

「世上有三件事情无法隐藏:贫穷、咳嗽和爱」,这是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写的。人们或许早已摆脱了贫穷,但贫穷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最直观的一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选择中,总是下意识地地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无论做什么事,金钱成本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可以说,人们的生活,更多是被金钱支配的。 

@巧瓷 

其实家里不穷,主要是自己接触淘宝后自制力不强,经常买买买,每个月月底只能靠花呗撑着,所以总有10多天每天控制在钱花在个位数上。和同学一起吃过大桶麦片,一杯水,很多都是无味的麦片,顿顿吃到反胃。不想吃就到食堂打1.5元的粉丝加1元无限的饭。还有就是3元一包的榨菜吃一天,另一个食堂免费饭加汤,榨菜拌饭还挺好吃。现在反正有的吃就行,我也不会挑剔什么,只不过估计之前吃坏了,现在胃不好。

@老师

我今年57岁,七几年的,家里也非常穷,买个菜只给一毛钱。小学二年级,记得大家要看电影,五分钱一张票,我自己就没问家里要钱,直接和老师说我不看。那时候真穷,导致现在一个月挣一万多了,还是有心理贫困,舍不得花钱。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电影《完美的世界》

@球

小时候家里是做生意的,后来破产了,有过很长一段买抽纸都要算单张价格的日子。现在每次逛高档商场,都没勇气走进很高档的店,试衣服也会先看吊牌价格。收到男朋友送的礼物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排斥,因为要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还给他,可能是请他一顿饭,也可能是一个等价的礼物。

@不想长大的南南

07、08年的时候五毛钱掰成三份花,一毛钱买奶糖,一毛钱买话梅,剩下三毛攒着舍不得花留着下次买笔。我现在也还有着攒钱的习惯,买东西总要打一圈算盘。有个姑娘说我小家子气,起初我会觉得不舒服,后来就也坦然了,确实这些勤俭计算的习惯是刻在我骨子里和我一起从小到大的,但节俭不是坏事。我虽然抠,但我舍得给爸妈带好吃的特产,舍得从嘴里剩下的花在开阔眼界提升自我上,朋友需要我也尽己所能,国家需要我也尽力为之。

@gtiu

见不得浪费。吃饭时会把点的饭菜都尽量吃完,水果坏了会想着切掉坏的部分然后吃掉,很多东西明明可以扔掉但还是抱着「以后会用上」的想法囤起来。但这些习惯其实不是贫穷直接给我留下的,而是贫穷给我的长辈们留下,我的长辈们又在日常生活传给我的。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电影《岁月神偷1》

@坚持运动的小社畜

17年5月,从广州转到佛山入职的时候,银行卡只剩下12块钱。其实一直都有积蓄的,只是那个时候家里需要钱、姐姐也需要钱,搬家需要钱。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好在新入职的公司连周日都有包餐。就这样熬了半个月拿到了1000块的薪水。但是后来男朋友来佛山试工,不包住不包吃,一切费用全部我来掏,压力很大。现在生活虽然宽裕了一点点,但我依然活在焦虑之中。目前我正在考虑要不要结婚,因为曾经几年的艰难让我变成了一个丁克,对未来充满恐惧。

@九歌

18年大四在北京实习,其实家里不算穷,只是不想跟家里要钱了。于是晚上只能吃饼,连咸菜都没;不舍得开空调,就和室友买个二手风扇。实习的第二阶段,放弃了前途可能更好的产品经理的实习机会,去做了审核,单纯因为钱多。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 

现在穷,是为了把钱留给未来:没有谁想过苦日子,但我相信贫穷只是暂时的

村上春树的一个关于贫穷的短篇小说里,如果只看上半部分,大概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副悲惨的图景:「既无组合音响又无电视机,洗衣机没有电冰箱没有餐桌没有煤气灶没有电话没有电热水瓶没有吸尘器没有电烤箱没有,一无所有。」但他笔锋一转,下半部分却对生活非常乐观,不是逆来顺受,也没有抱怨。「所以,虽说是搬家,三十分钟都没花上。没钱也好,人生简洁至极。」

@京 

现在,大学生,想让自己提前独立,没有找爸妈要生活费,每个月兼职三份工作,自己赚生活费,一个月最多可以挣1500,最少有6-700百,同时不想落下课业所以要求不高,够生活就行。奖学金作为积蓄坚决不拿出来一分钱,吃饭吃食堂,一天吃饭控制在个位数,每个月只吃200-300块。虽然穷,但觉得自己很棒。最近为了提升自己报了个班学习,奖学金都花掉啦,变成彻底的穷学生了哈哈哈,但是内心很富裕。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 

@M.

刚回国,对上海租房的价格毫无概念。但行业起薪相对挺低,留给自己的住房基金挺少的。从杭州来上海看了一整天,从浦西看到浦东,越看越绝望,基本就要放弃了。当天回家,又联系了几个中介,第二天接着看,看了三四家,终于看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地方。一个非常小的房间,但五脏俱全,有厨房有卫生间的小隔间。住进去了再按自己的习惯打扮,放上花,买上烤箱,每个月抽出一点钱置办餐具,和小装饰。就这样在这个小空间里过了一年,直到第二年涨薪后换去了一个更大的一室户。曾经那种没钱租房的窘迫感、找房子时的绝望,就这样在一年里被自己的经营慢慢打散了。

@林先生

25岁,住在一个月五百块租金的小房间里,做着3500工资的工作,一年没有买过衣服,衣服和鞋子都是很多很多年前买的。从来不去参加没有意义聚餐,只想多钱攒点钱,以便以后考研时可以负责自己的花销。从来没觉得贫穷限制了什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长远的未来。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 电影《攒钱罗曼史》

写在最后

如今,消费主义依然盛行。我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更多的,是关于年轻人如何年纪轻轻就月入 x 万,或是出入高档餐厅,购买奢侈名包,甚至买车买房的「成功」故事。在这样的衬托下,「穷」成了这个时代的人最让人不安、最想摆脱的状态,「穷人」的经历和故事也被淹没在巨大的信息浪潮和算法推荐机制中,成为「沉默的」一部分。

这并不是观众的错。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信息茧房给人提供了一种「所见即世界」的错觉。当它把你看过的同类的东西推送给你,并不断提醒你不能输、不能掉队、不能被时代和同辈抛下,于是要消费、要体验、要让生活升级变得更好。这些都在提醒你,穷即原罪。这也是为什么,这一代人能拥有的物质水平并不比七八十年代的人差,但对于「穷」的感受却不比以往更低,「穷」成了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塔门”(ID:DT-Tamen),作者:郑晓慧 ,编辑:王朝靖 ,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这代年轻人的100种穷法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