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这场突发的高速路口爆炸事故,非常让人揪心和难受。
根据官方通报,6月13日16时46分许,沈海高速浙江台州温岭出口互通匝道中段,一辆由宁波开往温州的液化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炸飞的槽罐车砸塌路侧的一间厂房并发生了二次爆炸。截至6月15日7时许,爆炸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170多人住院治疗。
现在具体事故原因还未查明,交警初步确认系温岭槽罐车爆炸系单车事故。有专业人士推测,很可能是槽罐车司机在经过匝道时车速过快,与匝道护栏发生碰撞,导致液化气泄漏,遇明火发生爆炸。而这类LPG液化气爆炸极限低,爆炸威力大。更为最为不幸的是,事故点的高速匝道距离工厂居民区非常近,因此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损失,令人无比痛惜。
其实,我们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这类危险品车辆运输的交通事故或爆炸事故。有经验的老司机都清楚,在高速路上遇到这类槽罐车,都会自觉远离或加速超过。在高速匝道遇到也尽量保持车距。
每次这类事故发生,我们似乎能做的只是在社交媒体发发悼念或者无动于衷。但是,我们更应该深入到这类危险品运输的具体流程环节当中,尝试用新技术来改善这一产业链的薄弱之处。区块链技术,可能成为危险品运输安全保驾护航的一种解决之道。
在这次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交管部门和安全应急部门都在纷纷发声,提出道路危险品运输和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案。
最基本的思路就是从管理流程上,就是不断强调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像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检查,防止车辆“带病”上路;加强货物装卸规范,车辆押运人员要对货物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随时应对处置突发情况;加强运输司机的安全规范,包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合理安排行车时间等;以及强化危险品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做到发生泄漏等情况后的及时处置,如无法处置后的及时撤离、报警和组织周围车辆人员疏散等。
这些注意事项本身就是危险品运输行业的日常安全规范,每当事故之后才特意强调,仍然有一种事后诸葛的问题。
制度规范总是需要具体的承运公司和具体是人来执行,而只要是人就存在麻痹大意的安全风险,因此安全防范需要技术支撑。目前已经有大量车载联网技术在保证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
为保证整个危险品运输过程的安全,就需要对运输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监管和控制。
目前,智能车载终端应用,通过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GPS)、OBD等技术,可对危险品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并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在对驾驶员管理上,可以通过身份识别技术和车载摄像头,来对驾驶人身份确认和驾驶行为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对驾驶人员的高效管理和绩效考核。
在对运输车辆和危险品监测上,可以通过车载外路摄像头、车载OBD端口和传感器对车辆行驶状态、车况信息以及危险品货物状态(是否存在泄漏、被盗或温度压力等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控。
在对运输车辆定位上,可以通过GNSS精准定位车辆位置信息,进行车辆位置跟踪,最优路线规划,运输时间预估等,精确提升运输车队的运转效率。
在应急事件报警上,也可以通过智能车载终端的报警装置,启动之后,将自动将求救信息连同事故相关信息发送至警报中心,方便救援人员实时、准确地对事故车辆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故带来的损失。
智能车载系统在帮助运输公司实现人、车、货的实时动态安全监控的同时,也为整个运输车队实现网联化和数字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危险品运输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服务行业,除了这些细节的安全管控技术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也将带来更多产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
区块链技术,正是可以帮助危险品运输行业进行整体管理和运营升级的新机遇。众所周知,区块链以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而闻名,该技术结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和高级加密功能来记录交易,从而保护交易免受恶意修订或删除。随后产生的数据产生高度信任,最终可以推动相关交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入“智能合约”的概念。
因此,不仅是加密货币领域,区块链已经在金融、保险、认证合同、交通、物流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其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更是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同。
一方面区块链可以在物流行业中增强信任度和透明度,直接减少货物运输当中的沟通成本。要知道,仅一次物流过程中的通讯文件和验证成本就占到运输货物成本的五分之一。
一方面区块链可以改善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特别是对于远洋集装箱运输,其中大量的船运事故都是由于货物错误申报和不当装运引发火灾、污染等运输安全问题和货物错配、错运问题。引入区块链和传感器芯片在内的数字工具如何改善危险品的可追溯性,并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来帮助解决此问题。
由于高风险性、高利润性,但一旦事故发生损失特别严重的行业特点,危险品运输成为物流行业中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区块链的可跟踪、可溯源的特性,将直接帮助运输企业和上游企业、承运车队、交管、安监部门以及金融保险公司等全产业链主体建立一种透明可靠的“数字合约”,将整个运输过程做到流程数据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和责任可溯源等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
具体来看,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危险品运输的全流程做到以下数字化管理。
1、帮助上游企业做好运力分配。基于承运危险品的运输公司的上链数据,上游企业可以准确获知车辆使用和闲置情况,能够实现对车辆的优化配置,提升运输效率。
2、帮助车队实现安全运输管理。通过将车辆安全信息和驾驶人员行为数据信息上链,可以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评估系统和驾驶员安全评分系统的认证,特别是针对驾驶员建立可信的安全诚信评分系统,将其日常行为和未来的职业前景挂钩,将极大避免驾驶员的不规范操作和出过问题的驾驶员的隐瞒事故再求职等问题。
3、帮助车辆交通事故定责。区块链技术与车载智能系统结合,可以通过车辆视频证据与交通部门视频证据等多方数据比对,真实可信地还原驾驶员状况以及交通事故中的驾驶状况,有效判定事故定责和保险赔付认定。
除了帮助运输企业做好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认证,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事故和责任认定问题,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整体性提高运输企业和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平,从整体上提升行业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
我们可以先来看下危险品运输行业的整体特征。2018年,我国危险品运输量约为18.6亿吨,其中50%以上是通过道路运输,市场规模约1.47万亿元。截止2018年6月,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15万余家,从业人员约150.6万人,其中危险品车辆司机70余万人。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逾37.3万辆,主要以罐车、厢式车等类型,其中危险品罐车规模达到18.76万辆,占比已经超过50%。
由于我国5000余种化工原料存在产销分布不均,95%以上需要异地运输,“产销分离”决定了“危化物流”运输的紧俏。而从危险品运输企业结构来看,行业内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规模以上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且区域特性明显。
一方面,危险品运输需求暴增,带来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危险品运输事故频发,政府监管压力增大,在运输企业增长的同时也有大量资质审核不过或者实力不足的企业注销或被吊销经营资质。
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实力弱小的车队挂靠在有资质的运输公司下面,进行实际的危险品运输,其中就存在着非法改装、保养不足,承运人和司机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整体行业激烈竞争,也导致低价竞标,再通过一些违规违法运输,压缩成本以获利等情况。
比如,据媒体核实,这次温岭爆炸事故中,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该涉事公司因未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次进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等原因,受到过11次行政处罚。但这些行政处罚并未得到涉事企业的重视,也未受到托运客户的有效审查。
问题的背后还有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危险品运输企业难以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持续的信贷支持,难以做到稳定的规模增长,让那些资质强、信誉好、管理好的企业做大做强。
由于危险品运输同样存在着巨大的资金周转需求,而非核心中小企业因为数字信息化程度低、抵押物价值小等原因,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难以获得银行信贷以及保险公司的优惠政策。
正如我们上面介绍,通过运输车辆的车载智能系统的数据收集以及区块链数据的存储和认证,将有效保证运输公司的业务情况、承运过程以及安全管理措施透明、真实,数据可追溯、可量化,从而可以形成有效可评估的信用资产。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有效合约来申请金融贷款,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以及保险的高质量数据采集。
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运营数据更新和数据源交叉验证,因而在授信、用信以及贷款使用、还款能力上都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和评估,从而有效保证资金的安全。
依托区块链技术,那些规范经营,严把运输安全,严控成本的危险品运输企业将明显获得技术带来的赋能价值,从而获得全产业链的业务支持和来自监管部门、银行保险行业的授信支持,而这正是危险品运输行业实现整体升级和风险可控的根本出路。
“风险高、成本高、利润高”,这三高特征是一位危险品运输从业者总结出的行业特征。他说过,危险品运输不出事没事,一出事就是惊动国务院的大事。事后追查、严肃追责以及行业整顿都是紧随而至的措施。几乎没有哪家危险品运输企业可以承受这种事故风险,但往往在事后改头换面,再招兵买马就又可以“重头再来”。但真正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车载智能等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以及我们建议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在走向产业应用的前夜,应当成为危险品运输行业重视和采纳的新技术基础。
而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任何一个行业,只有那些能够率先采用新技术,应用新标准,订立新规范的企业,才能赢下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才能带来全新的行业价值。
就危险品运输这种特种行业来说,我们更希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来大幅提升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降低安全风险,让道路上行驶的危险品车辆不再成为一个难以预料的“移动炸弹”,不再成为道路上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