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上次介绍的时候,“手工客”还是一个单纯为手工爱好者提供教程的交流社区。这个项目的创始人赵径文上一个产品是手工艺品电商平台“哇噻网”,2013年11月拿到盛大的2000万A轮融资。那时创始人开始思考,作为一个相对小众、主营非刚需类商品的C2C电商,如何精准定位两端用户,手工客项目随之启动。
目前手工客平台上总注册用户量100多万,其中包括全国各地的2000多个认证达人。移动应用日活用户7-10万,周活用户60万,约占总下载激活用户量的25%。每天,有300多篇教程上传到手工客,这种教程分享可以生发出材料包、成品以及定制品售卖等变现渠道,但是社交性比较有限。对于手工爱好者而言,教程制作有一定门槛,而按照教程完成作品后的展示会相对自然,就像在“下厨房”菜谱后面晒自己的作品、在淘宝晒单一样。
手工客将这种展示拓展到一个独立板块,如下图所示,分类的论坛式“手工圈”,每个论坛都有几位管理员。原创、收藏的图片和教程内容,会关联至用户的个人页面。这么做的好处是,碎片化信息和成套的教程可以为达人背书,并帮用户扩展社交功能。
完成了前两步社区搭建之后,就到了几乎所有UGC内容产品都面临的变现问题。赵径文觉得,做手工是一个社交性强于技能性的事情,也就是说它在线上和线下都适合以人群聚集的方式操作,而用户的需求又是多样的,教程和社交,线上视频课堂和线下培训活动可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线上视频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互动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体验和上课效果,以及这种变现手段是否有效。如下图所示,用户在报名的同时也可以购买课程所需材料包;在线报名后,加入App内该课程群组,在指定时间进入观看教学视频,可以与老师、其他学员即时互动。
目前,有90个认证讲师曾在手工客线上授课,新版发布前,曾在微信群中内测,有1800单的购买量,客单价25元左右,也有特价中的仅售1元。由于以群组形式授课,视频教学可以将单价定低一些,同时用户对材料包还是有很强的需求,平台就自然地过渡到电商的角色,且达到了精准定位用户的目的。
线下课程运营起来则会复杂一些,目前只有安卓版支持线下课程功能。首先线下聚集是基于位置的,从场地安排到时间安排,老师的教学流程控制到每个细节把握,都到位了才能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目前,此功能只限北京,从已经上线的课程密度来看不算大。据赵径文介绍,目前在审线下课程有60个左右,主要包括手绘,烘焙,插花园艺,亲子手工这几个门类。
手工客希望帮助那些有手工方面一技之长的个人(而非一些培训机构),让他们借助这个平台,在空闲时间把自己的技能拿出来分享,在社交的同时变现。但是整个流程需要把控的细节过多,实践下来运营成本会比较高。目前团队有30多人,其中运营人员12个左右。
类似地,我们也介绍过帮助女性解决周末时间消费的课程购买平台“取暖”,课程量已经超过了400门,共有6大门类,围绕女性的兴趣(肢体、味觉、视觉、听觉)展开,有舞蹈、烹饪、插花、音乐等。每周有10门课供用户选择,覆盖的城市从广州拓展到深圳。二者在门类上有所重叠,但是目前线下市场不在同一地点。手工客近期只在北京开展线下课程,将体验做好之后才会考虑向其他城市拓展。
从手工客安卓版App来看,教程分享、圈子论坛、视频教学和线下培训四大功能已经全部覆盖,而板块之间是打通的,比如在教程中上传自己的作品,可以一键同步到圈子等。这就是手工客从移动社区到平台变现走的四步。但是信息增多、功能叠加后,不可避免地,应用本身的构架和交互出现了层次不清晰的问题。下一步,手工客要做的更可能是减法,为兴趣不同的用户打造定制化的页面展示,也就是采用订阅式的机制,防止无关内容对用户产生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