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园的新闻出来之后,后台也有些读者让我写写。
大意是说:虽然我基本不写热点,但偶尔写到一些备受关注的事件,比如之前的奥运女排、前几天的奚梦瑶等等,思考都与旁人不同,所以希望听听我的看法。
其实面对这样的事件,我的第一反应也没什么不同,当然也会有情绪,只是,用文字表达愤怒不是我的擅长,而事实也绝非掌握在我的手里,所以一直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但这两天关注事情的进展,我开始担心一件事情,就是这次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而且跟很多人认为的“这次事件会让行业变得更加规范”观点相反,我并没有那么乐观,相反,我对三色园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是持悲观态度的。
我对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持悲观态度,理由有三:
1)这次事件会增加行业信任成本,而这个成本,最终还是会由家长买单
教育跟医疗行业有很大的共性:
一方面它们对人的影响都很大,教育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而医疗是身体层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的共性是,它们都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比如说,我们去看病,其实你是很难判断医生水平高低的,你也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来判断他开的药是不是对、诊治方法是不是最优。
所以,医疗行业的用户跟其它行业不同:其它行业的用户会自己选择产品或服务;但在医疗行业,病患是放弃选择权的,他们把选择权交给了专业的医生,由专业医生来决定你吃什么药、接受什么治疗。
而在幼教行业,信息不对称就更加明显。
因为医疗行业的病患至少是成年人,但对于幼儿园来说,买单的是家长,接受教育服务的是孩子,而孩子根本是不具备任何能力,来判断自己是否接受了好的服务和教育。
在这种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行业,赚钱固然是可行的,但其实,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信任成本也是极高的。
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医患纠纷,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信息不对称。
对幼教行业来说,发生了这次事件之后,家长跟幼儿园之间的信任会变得非常脆弱,这会让那些有爱心、认真教学的幼儿园面临更大的困境。
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成本来建立信任,比如频繁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比如装更多摄像头,比如花更多时间来解释自己做的事情,等等。而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给生活压力本来就很大的家长。
2)这次事件会带来更强的监管,这让三色园面临了更宽松的竞争环境
除此而外,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往往监管更严。
这次三色园事件之后,政府可能会加强监管,比如限制办学资质。这种监管,当然对市场的规范性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但是,本来幼儿园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限制会让家长的选择更少,反而让已经拿到资质、扩张开来的三色园,面临了更加宽松的竞争环境,限制了竞争对手的进入。
当供给严重稀缺的时候,家长们除了原谅三色园,寄希望于他们良心发现、以此为戒,未来能够改进,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3)大众对赚钱和成功的崇拜,会让三色园未来有可能洗白
我不知道未来三色园会不会改进,但它们发生过不止一起公开报道过的虐童事件了,当然,最后是判定为个别项目的个别员工的行为。
未来如果三色园的业绩亮眼,洗白之后再次辉煌,我也不会太意外。
一方面我们刚才说了,家长们也没有太多选择。
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大多数人判断对错的规则还是“你赚到钱了,你就成功了,你说的就都是对的”。
大众的观点一直就喜欢走极端,以前大家觉得“为富一定不仁”,可现在反了,漫天飞舞的文章都是“穷人就是因为穷人思维”。
大多数人的逻辑是,如果你不赚钱,一定是你赚不到钱,他们不能理解什么是价值观。
正是由于这种判断标准,才会促使三色园在出了事之后,不是拿钱赔偿,而是拿钱来回购股票;
正是这种判断标准,才促使他们出了事之后不是道歉,而是跟投资者说“警方调查的最坏结果将是,这次的事件会被认定为一起独立的,红黄蓝旗下一个项目的员工做了坏事”。
企业要赚钱没错,但如果只赚钱,必将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圈外做的是成人教育,其实比起三色园,我更关心前段时间咪蒙推出的“咪蒙教你月薪5万”“3年后涨薪不超过50%就退款”的课程。
咪蒙的每次大举动,都会招来一波讨论和谩骂,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有人说咪蒙粉丝都月薪两三千、3年后不涨50%还怎么活,也有人说这个性质跟“包生男孩、不生退款”的骗局差不多,等等。
但我在思考的,仍然是咪蒙开课对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好几个朋友跟我说:咪蒙的粉丝里,真正爱学习而且有学习能力的应该不多吧?这个会卖得好吗?
其中有位教育同行还特意提到,他们让咪蒙推过一个课程,转化率很低,并不像她推其它广告那样转化率高。以此证明,其粉丝构成不是学习的主流人群。
还有朋友说:咪蒙卖课程,也未必是件坏事,她有1000多万粉丝,是快要比得上知乎月活的数据。带着如此大量的人群涌入知识付费,或许能够把行业做大,对知识付费甚至在线教育,都是件好事儿。
对这些说法,我都不太认同。
为什么?因为就我的愚见,咪蒙在玩儿的,根本就不是知识付费,离在线教育就更远了。她玩儿的,本质上还是粉丝经济。
道理很简单,从标题来看“月薪5万”,而且公司副总裁称“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可申请全额退款”,那么被这个课程标题和承诺吸引来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课程的目标用户多半会符合这几个特征:
特征1:离月薪5万还有不少差距,否则收入都3/4万了,也不会来学习如何月薪5万的课程;
特征2:相信花99块钱可以让自己月薪5万,或者可以让自己月薪大大提升;
特征3:认为学习一个课程,花费的最大成本是99块钱,而不是自己的时间,所以会被无效退款这样的承诺所吸引,而不仔细思考内容的科学性。
符合这3个特征的人,仔细想想,其实跟咪蒙的典型粉丝有很大重合。
也就是说,咪蒙通过这个标题和承诺,成功地让自己的粉丝转化为学员,从而让自己成功地从广告业务拓展到了知识付费业务,踏在了另一条变现的康庄大道上。
而且,她还用这样的标题和承诺,成功筛除了那些高收入、珍惜自己时间、懂得理性思考、又特别难取悦的人。
当然,我也不是来批判的。因为对咪蒙来说,这是很自然的选择,公司要发展,她也需要拓展广告以外的变现渠道。
而且我个人认为,对她的粉丝来说,未必是什么坏事。
从她过去职场类文章下面的留言来看,她讲的很多故事,至少能让她的粉丝意识到:要努力工作,光靠男人不行,老板不是给你拿盒饭的……这些积极向上的道理。
所以我毫不怀疑,这个课程,对咪蒙的粉丝群体是有启发的,是能给他们正能量的。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对这件事对行业的影响,非常悲观。
实际上,过去这一两年,太多人涌进了知识付费大潮中,质量层次不齐,但无一例外都声称自己在做有价值的内容、在做有用的课程、甚至在做教育。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大多数人分不清大V变现、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的区别。
在线下,我们是能够分清的,我们知道买一张唱片、看一本书和老师给自己上课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到了线上,我们却搞不清5分钟的音频节目和60分钟的课程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方面,他们的载体看起来差不多,比如都是音频方式;
另一方面,现在哪怕是3分钟的音频,给你讲个故事,都称自己是课程,都称这是学习。
但实际上,三者的逻辑完全不同:
大V变现,是因为粉丝喜欢这个人,所以愿意听他说话,跟以前买喜欢的明星的CD、听人说书是一个道理,他卖课程还是卖本子还是卖面膜都不重要,核心在于,用户本来并不需要一个知识产品,但因为喜欢他,所以愿意买下;
而知识付费,典型的如“每天听本书”或者一些付费专栏,满足的是人们对信息的渴望,降低人们的焦虑感,所以追求的是短时间内大量的快感和爽感;
那在线教育呢?就苦逼很多了,这个苦逼对于用户和企业是等同的,因为它是以提升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技能或能力为目的,需要企业提供很多学习服务、需要让用户进行刻意练习,最终才能改变行为。
2)大家开始不相信知识付费甚至在线教育了。
当你听完很多号称“课程”的音频后,觉得自己没什么成长,觉得也就那样,那么你就再也不相信这些课程了。
因为前面说了,教育产品有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一个课程适不适合你,只能自己尝试,但根本没有人有时间去尝试所有的课程再下判断。
那么这时候,就得看谁宣传得更好了,而宣传得好的,很多都不是真正有价值的。
比如说,同样的两个课程“1个月教你瘦3斤”和“1个月教你瘦10斤”放在你面前,几乎没有人会去选择前面那个,尽管它更现实、更有效。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面那个,因为尽管可能知道那是虚假宣传,但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万一有用呢?
所以,当市场上充斥着XX块钱就能让你如何成功的课程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这些课程。
至于学完之后发现没用,从而一棍子打死所有的课程,就不是这些课程提供者要考虑的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打算长期做下去。
3)本身不学习的人,全部都涌进来了。
之前知识付费起来的时候,很多朋友说:是不是人们更爱学习了?人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
还有很多人跟我说:你看,大家都学习了,你的机会来了。
我还是不乐观。
自古以来,学习就不是一种大众活动,而是少数人的爱好。大多数人,并不是真正想要学习,他们只是想——
第一,听一些故事来消遣,就好像古时候老百姓在路边听说书一样;
第二,怀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想象自己一觉醒来突然成为白富美和高富帅,所以听别人给自己贩卖“XX就能XX”的梦想,这就是成功学之所以受众广的原因。
而无论是听书、听成功学,这些根本不是学习,也不是教育公司要做的事情,而是一些所谓知识付费在做的事情。
所以,知识付费才是真正刚需、能做大的生意。而教育,真正服务的不会是大多数人。
不管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会是一件毫无门槛的事情。
所以,关于咪蒙开课,我是有点担心的,不是担心她没生意,也不是担心有人学了她的课程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我担心的是,这些大V们,变现了一波又一波,然后转头走了,去下一个战场继续收割,只留下满地狼藉,和被伤害过的用户,让真正想在这个领域做点事情的人,辛苦地收拾残局……
相关文章: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工作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的话,请点这里:
《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
如果你想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请点这里: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值多少钱?》
为何互联网公司能轻易吸引优秀的年轻人,传统行业却很难?答案在这里:
《讲真,大家真不是为了这点钱工作》
关注圈外孙圈圈(ID:iquanwai),回复【精华】送给你20篇职场能力提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