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ID:TheRisingLab),36氪经授权发布。
新一酱最近的工作日生活发生了一个小变化:公司食堂似乎是换了大厨,做菜的水平变得很不稳定,再加上天气不错也挠得新一酱想要尝试新东西,于是每天都开始加入了上海多数公司人中午出门觅食的大军中。
一旦开启了这样的生活,午饭“去哪里吃”“吃什么”“吃多贵”就成为了新一酱的一日三问。新一酱的办公室位于南京西路这样的核心地段,周边有新开业的商场,餐馆的汰换率也高,但即使这样,要做到每天的午饭不重样,价格能在合理的范围,且不能去太热门的餐厅排队耽误时间,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那些办公室位于新型商务区的朋友困难明显更大。如果公司或园区没有食堂,周边步行范围内能找到的餐厅大多是简餐快餐,菜单少有变化,要提高午餐的丰富度,很多人只能严重依赖外卖。
体会到公司人午餐的不易,新一酱想着至少可以先从数据上看看不同区域上班族的就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开始这个研究之前,新一酱先定义了上海写字楼聚集程度最高的区域:
在计算商务区时,新一酱主要考察的是甲级写字楼的聚集程度。从上海的办公空间分布特点看,硬件配套更好的甲级写字楼周边通常也能聚集其他类型的办公空间,形成租金价格和进驻公司梯度丰富的商务区,这类商务区在规划时也会预留一定的商业配套,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一片办公区域。
上图中,新一酱用甲级写字楼的核密度值识别出了上海的21个商务区。其中包括了南京西路/静安寺、南京东路/外滩、淮海中路、徐家汇、陆家嘴这样的传统中央商务区,也有五角场、上海火车站、长风、四川北路/北外滩等正在崛起的非中央商务区。
要用数据了解在这些商务区上班午饭是否成问题,就要先明确公司人吃饭的一般方式:除了公司有食堂(这个情况比较难统计),剩下的就是出去找家餐馆、买便利店的便当,或者点外卖。
通常来说,公司人在午休时间出门吃饭最远能接受步行时间也就在8到10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定义写字楼半径600米范围内的餐厅为这个写字楼的“周边餐厅”。在上海的所有甲级写字楼中,周边餐厅最多的汇金大厦在600米范围内拥有1264家餐厅,它们分布于整个人民广场至南京东路地铁站沿线,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众多商场中。
与汇金大厦类似,你还能在上海找出至少20栋写字楼周边都有1000多家餐厅,不过它们全部来自南京东路/外滩商务区。在周边餐厅数量上,南京东路/外滩是全上海表现最好的商务区,平均每栋甲级写字楼周边都有761家餐厅。
不过,同样是市中心的核心商务区,在陆家嘴上班的金融工作者们却只能平均在自己的写字楼附近找到305家餐厅,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属于高价餐厅。
新一酱进一步统计了各商务区的餐厅价格分布情况,并按照50元以下餐厅的占比在上图中对它们做了排序。几乎在所有非中央商务区,只需要50元以下就能解决一顿饭的餐厅占到写字楼周边餐厅的一半以上。但在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周边的高价餐厅就多了起来。
在市中心地段,餐厅的功能会更综合,它不仅供应周边公司人的午餐,也要服务于购物休闲、商务洽谈甚至旅游观光等人群的就餐需求。这丰富了周边公司人的就餐选择,但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出于每日就餐成本的控制,不少公司人会时不时在便利店购买只需要十几元便当的来做平衡——当然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中午时间紧张。
新一酱用类似周边餐厅数量的方法计算了写字楼周边便利店的数量。不过,到便利店买便当的人或者是时间紧迫,来去匆匆,或者是图个方便,懒得走太远。所以,新一酱只把距离写字楼400米直线距离的便利店算作了写字楼的“周边便利店”。当然,上海的便利店中,罗森、全家和7-ELEVEn三大外资便利店售卖的便当质量较高、选择也较为丰富,因此新一酱只计算了这三家外资便利店的数量。
按照商务区把每个写字楼拥有的周边便利店数量做了平均计算,中央商务区的表现明显好于非中央商务区。浦东杨高路和陆家嘴商务区的写字楼周边都有平均7个以上的外资便利店,成了买便利店便当最为方便的商务区。便利店配套较差的商务区则集中于上海的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的商务区。
如果附近餐厅不够多,去便利店买便当也不方便——或者选择太少容易吃腻,公司人剩下的选择就是点外卖了。
新一酱从外卖平台饿了么拿到了一批时间跨度为2018年1月至3月的外卖订单数据。从全上海的数据看,这段包括了59个工作日(春节假期前后的数据偏差较大,实际工作日可能更少)的时间里,上海有19栋写字楼的外卖订单总量超过了500单,也就是平均一天8.5单以上。其中,位于上海火车站商务区的恒丰路商务楼甚至3个月内总共点了3171单,平均每个工作日53.7单。
一栋写字楼中的公司人是否频繁地叫外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周边餐馆和便利店就餐的方便程度,进驻公司的工作性质、收入水平等等也都会是影响因子。但如果考察整个商务区内所有写字楼的外卖订单量,并结合观察周边餐厅和便利店的数量,就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将各商务区周边餐厅的数量、便利店数量以及外卖订单量的数据归一化并投射到蛛网图上后,你可以看到,位于市中心的商务区整体外出就餐的便利度相对较高。比如以南京东路/外滩为代表的一类商务区,外出就餐选择多、便利店买便当也方便,吃外卖的人也就比较少;像中山公园、徐家汇这样的商务区,三种就餐选择较为平均;而在所有成熟的中央商务区中,陆家嘴和杨高路的外出就餐环境最为薄弱,人们对便当和外卖的依赖程度更高。
在非中央商务区中,长风和上海火车站的外卖依赖程度是最高的,它们周边的餐厅和便利店数量明显偏低,最方便的选择只有外卖。
为了进一步理解各个商务区内部午饭问题的实质,新一酱找来了长风和陆家嘴两个商务区为案例。它们中一个是非中央商务区中的高度外卖依赖者,另一个则是中央商务区中就餐环境薄弱的区域。
对写字楼周边餐厅的菜式分类计算后,新一酱发现长风商务区虽然写字楼周边餐厅较少,但是适合上班时间便利就餐的快餐简餐很多,主营快餐简餐的餐厅占到了所有餐厅的29.8%。新一酱也将21个主要商务区的写字楼周边餐厅做了相同的计算,发现快餐简餐只占到了周边餐厅的18.3%。这样看来,在长风上班的人们便利就餐的需求可能大体还能满足,但是如果想多换换口味,或者多换几家馆子,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新一酱在空间上对餐厅数据做了核密度分析。按照600米直线距离的计算方法,长风地区写字楼的周边餐厅的确比较少。但是,如果人们愿意走两三公里,或者骑共享单车去得更远,那么这一区域附近的几个地铁站周边都是有不少餐厅的。在长风商务区西北边的真北路,西南边的北新泾,东南边的娄山关路,三处地铁站上盖商业体中都有密集的餐厅,可供人们在休息时间充裕时出来打打牙祭。
陆家嘴商务区的菜式分类则呈现了高端化的特征。快餐简餐和小吃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上海主要商务区的比重,分别为9.7%和19.4%,而西餐、日本料理和粤菜则比重较高。其中主营西餐的餐厅占到了陆家嘴写字楼周边餐厅的19.7%,是在陆家嘴上班最容易找到的菜式。这类餐厅通常等餐时间长,且客单价高,在陆家嘴本就不多的周边餐厅中很难成为解决午饭问题的好选择。
新一酱琢磨着,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苦于周边餐厅太少的数万公司人或许还有更好的外出就餐解决方案。新一酱为陆家嘴以外的地区也做了餐厅分布的核密度分析。结果发现,从陆家嘴出发坐一两站地铁,在南京东路、世纪大道等地铁站周边就有不少餐厅。与这些周边餐厅数量更多的商务区共享餐厅,也许能成为陆家嘴人的新选择。
类似陆家嘴这样,中央商务区的外出就餐问题还是能找到交通近便的附近区域解决。但接下来更容易面临吃饭问题的商务区通常都会出现在非核心地段的新兴商务区。根据仲量联行的报告,2009年上海非中央商务区甲级写字楼仅有40万平方米存量,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500万平方米,它们之中多数位于远离市中心的新开发区域。在长风附近,两三公里还能有区域性或社区型商业体来满足需求,但更多更远的商务区是否还能在周边找到可以与其他人群共享的就餐空间呢?
欢迎在文末留言,与新一酱分享你的工作日午餐问题。
文/陶泽平 视觉/朱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