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转载时间:2021.12.22(原文发布时间:2018.06.19)
16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3次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以健身人口渗透率来说,中国健身市场还处于早期的增长阶段。但从商业模式变革而言,中国健身业变革的“下半场”已经到来互联网、智能化、零售化成为大部分健身业态标配课程内容、线上线下边界日益模糊,新旧健身房模式进入同一赛道。赛道内的所有选手,在健身人口渗透率依然不到1%、覆盖不超过3公里的门店半径,展开共同竞争。

回归商业本质,是“下半场”健身业竞争的核心命题

2017年末先后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的互联网健身房,正踌躇满志展开2018“拓店竞赛”。包括超级猩猩的全国100家店计划,乐刻的5000店平台化发展野心,以及LikingFit的全托管快速加盟路径。

不论目标能否达成,但有意思的是,几大健身品牌在单店盈利和规模化压力之下,被推上了相似的道路:乐刻2018年开始扩大拓展操课类门店“LE Plus”,对标超级猩猩,并宣布全国合营加盟之路,而超级猩猩开始托管操课类健身房“魔力袋鼠”,一直坚持直营的头部品牌开始开放合营托管。LikingFit则推出全托管加盟品牌“逗号健身”,结束了相对粗放的加盟之路。

不论做品牌、做平台,还是做规模,在资本助推下,探索三年的互联网健身品牌,已经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单店盈利。也不管团操、私教,还是版权课程,能提高单店坪效的内容都被积极引进,品牌的内容标签已经越来越模糊。而迫于规模化压力,合营加盟甚至并购,已成为各大健身品牌规模化拓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一边是经营不善亟待被并购的单体健身房,一边是不断拓店的连锁健身品牌,盈利压力,正成为行业共同主题。

淘汰赛、突围战,一切都在表明,健身业变革的「下半场」已经到来。而新旧模式在下半场面临的核心命题,是回归“单店盈利”的商业本质。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上海开业的搏击精品工作室b-monster ,品牌来自东京

健身房下半场:无边界竞争

把时间拨回三年前,传统健身俱乐部的标签是大场馆,乐刻标签是24小时小型化,超级猩猩的标签是操课,LikingFit、光猪圈标签为小型智能化。但三年之后,除了年卡预售和按次付费之分外,上述标签已经日渐模糊。

健身内容,是首先标签模糊的地方。如果说莱美版权操课,是超级猩猩打开市场的核心课程,那么这个日趋火爆的版权课程,已经可以在包括乐刻、Keepland,和各大精品健身工作室同样看到,类似的课程包括小团课、CorssFit和动感单车等等。加大开设类似的课程的,甚至包括传统一兆韦德、威尔士、金吉鸟等健身俱乐部。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SpaceCycle精品健身房,以音乐和内容结合著称

健身房不再执着于器械健身和团操课之间的区别,一切提高门店坪效和留存的内容,都是好内容

这也几乎促成了“健身内容的春天”,更多有版权特色的团操课程,正在被健身房采用。以超级猩猩为代表的健身品牌,甚至开始了课程研发之路,试图在课程产品sku之上,做到领先。

也因此,规模化的品牌健身房,开始走向产业上游、拓展教练培训,行业上下游边界开始模糊。除了传统俱乐部一兆韦德、威尔士、金吉鸟开办的基础性教练培训学院。超级猩猩的超猩学院、Liking的提炼学院,甚至包括PURE Yoga等高端健身品牌,也开始了对外教练培训之路。

行业的上下游分野正在弱化,掌握特色课程版权的健身品牌,具备产业上下游同时拓展的能力。而毛利颇高的培训行业,都是健身品牌无法拒绝的福利市场。

与同一业态的上下游拓展相比,不同业态或区域市场的并购也正在不断发生。2017年底金吉鸟并购宁波本土最大健身品牌“美日健身”,近日乐刻健身并购深圳团操健身品牌LoveFit,也将乐刻较弱的团操环节补强。而更多的小型工作室,收购的案例甚至更为高频。不盈利的健身工作室,为追求门店规模的连锁健身品牌提供了低成本的扩展标的。

并购甚至发生在健身SaaS等领域发生,近日青橙科技收购上海本土健身SaaS WeFlex,预示着SaaS行业的整合或将来临。年初完成B轮1.1亿元融资的健身SaaS三体云动,预计将在2018年展开整合并购之路。浩沙健身收购啡哈健身APP,以及阿里体育收购乐动力APP,都预示着行业的线上线下整合正在加速。

历经O2O、线上化、团操课和小型智能化变革的中国健身业,正转入竞争的下半场。与宏观大变革的上半场下半场,健身房下半场的焦点已然回归“单店”。

回归本质:单店盈利

与其它行业相比,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并未给健身行业带来核心效率的提升。如果说Keep培养了中国上亿的用户健身意识、乐刻超级猩猩落地了部分小白健身的用户习惯,那么未来承接这些用户的核心健身消费,依然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个个实体健身房。

这些健身房像餐饮和美业一样,高度分散、高度非标。分散的单店,甚至在成本结构和获客模型上,也并未被连锁健身房大规模超越。行业竞争的共同主题,依然是选址、课程服务和运营。

以乐刻为代表的99元包月制健身房,正在不断调整产品和收入结构,以提高单店坪效。乐刻的典型做法是提高团操课和私教的比例,在乐刻常规门店,通过高提成的共享私教,使得单店月卡和私教营收结构平衡。并通过新增LE Plus团操店,和CrossFit等门店,扩展团体课的营收占比。按照莱美中国CEO Jane的描述,乐刻已成为LesMills最大的版权购买方,乐刻也同时签约CrossFit、郑多燕和MFT搏击等多项团操课程版权,以提高单店坪效。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乐刻运动,坚持平台共享模式,图为乐刻528健身嘉年华

而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做法,则在年卡预售上疯狂发力。夏季健身旺季,也是俱乐部新店拓展的旺季,更低价、年限更长的年卡,是俱乐部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格局下,扩充单店现金流的无奈之举。在新型零售化健身房快速扩展的背景下,预售和年卡制的俱乐部,正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单店盈利压力,健身俱乐部的销售导向和现金流模式,依然积重难返。

因此,健身俱乐部开始下沉二三线城市拓展,挖掘新兴市场红利。而私教工作室也无限接近社区化,在成本更低的社区范围开拓市场。与此同时,以公园盒子、觅跑为代表的健身舱,以成本结构优势快速铺开。

城市下沉、社区下沉和无限小型化是健身房追求单店盈利压力下的三大趋势。

单店盈利背景下,也让盈利性更强的团体精品健身工作室,成为创业投资者的热门领域。比如2017年末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连锁品牌Orange Theory Fitness(OTF)、和近日上海开业的日本精品健身工作室b-monster等,以及扩店加速的V+Fitness和SpaceCycle等,他们以团体训练、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和娱乐化氛围等方式,切入中国消费升级的健身市场。

对以小白健身人群为主,追求社交和时尚体验感的中国健身市场来说,团体精品工作室或将迎来它的春天。

商场、酒店、办公,健身房的场景红利

中国健身用户消费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各大场景对健身业态的全面拥抱。而这些线下场景红利,或将是未来健身房扩张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兴商场正对精品健身房产生更大的兴趣,原因在于:目的地和体验式消费吸引人流,而运动类的场馆,将带动商场运动服饰等品类零售的增长。2017年各大零售品牌的年报显示,相比Zara和H&M等服装品牌的缓慢增长,NIKE和Adidas等运动品牌以接近30%比例的逆势增长。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SUPERMONKEY超级猩猩,品牌效应已逐渐凸显

运动服装零售的增长,加大了商场对精品健身房的租金补贴力度。代表案例是上海兴业太古汇L3两千平SpaceCycle的健身房配套,同层便设有各大国际运动品牌零售店。新开商场如浦东晶耀前滩项目,便单独设立运动主题Mall:My Stadium,同步招商多个健身房业态,为商场的运动零售消费吸引客流。

酒店和联合办公社区,也正在加大配置健身房的力度。除了已经配备健身房的高端酒店,以华住为代表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数千万元投资健身舱公园盒子,以补充华住酒店各品牌的健身配套。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联合办公社区,除了在社区配置基本健身器械外,正在和包括乐刻等健身品牌合作,加大办公社区的健身需求的功能性配套。

可以拓展的还包括长租公寓,甚至社区商业配套,健身房的功能性配套需求越来越强烈,在给予租金补贴和资源配套等情况下,未来健身房将迎来一波十足的场景红利。

健身业回归本质,是回归线下和回归盈利,这是中国健身业经历近五年商业模式探索之后,来到的最终落地。下半场,健身用户快速度增长,健身内容百花齐放,但回归商业商业本质的健身模式,才是迎接中国健身人口红利市场的“中流砥柱”。■

GymSquare精练,健身消费行业垂直媒体,由36氪原体育板块主创克里斯唐等创立。公众号:GymSquare。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泡沫破灭,回归本质:健身业变革「下半场」已来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