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oka HR SaaS”(ID:sadhrd),作者:菠萝油,36氪经授权发布。
2010年,中国的GDP是10.4%的增幅,GDP总量首次超越了当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中国成为了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当时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是28.5%,大概有4.5亿的用户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在其中大概有3亿手机网民。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们明显看到国家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好,人民富足,量产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2020年,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0%,有9亿用户正在使用互联网,互联网用户数据在10年间翻了一番。同时,在全球排名前10的电商公司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就占了4席,可见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10年间,人们从量产带来经济效益的节奏,变成了追求生活质量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具有高质量、好口碑的产品日益走入大众的视野,受到大家的追捧。
未来1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的经济体会不断崛起,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且它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地位和作用也将逐渐比肩传统的西方国家。“一超多强”的“一超”不变,也就是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暂时不会动摇,但是“多强”的实力的强弱就会发生变更。
5G时代的互联网革命到来,新的技术发展也会加快机器代替人力,同时还会催生出一些新型的岗位的需求。
在这些大背景之下,“Z一代”诞生了,伴随着截然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个体需求,为企业赋能和发展人才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XYZ generation,源自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朗1991年出版的《X一代》一书。
“X一代”:出生于1965年到1977年;
“Y一代”:出生于1981年到1995年;
“Z一代”:出生于1995年到2009年;
“Z一代”其实将是未来10年的职场生力军。伴随着这个时代的人走进社会,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越发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谁拥有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基础,就能够在竞争中取胜。更直接一点,能否抢占到人才,留住人才将直接决定企业乃至一个城市的生死存亡。
在这个时代里面,人口、人才是社会发展最底层的核心驱动力。人是所有生产要素汇聚的中心点,所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的人口大国,未来将成为国际趋势的带动者。那么如何发挥人力资源,尤其是“Z一代”这群人的价值和生产力,也会是我们的关键命题之一。
象征文化,源自美国的人类学家马格里特米德1988年出版的《代沟》一书。
“互象征文化”:同辈人相互学习;
“前象征文化”:晚辈向长辈学习;
“后象征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
改革开放后,“前象征文化”时代到来,社会变化的速度令人目眩,年轻人对未知的将来具有更敏锐的理解,他们具有新的权威。年长的人不得不向孩子们学习他们未曾有的经验,所以在这一代的文化当中代表未来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和老师。那么随着“Z一代”全面参与社会生活,象征文化就逐渐在中国展现,并且发挥它的影响力。
9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本能性的需求以及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都会特别的旺盛,社会性需求反而没那么突出。所以,其实90后是60后的负片,在60后的身上去展现特别明显的,那么在90后身上是弱化的。所以这也给我们用人单位和企业对90后的管理提出了考验,应该怎么样去满足这两部分的需求。
因此,市场既然是这一群90后的天下,我们在用人策略上,这一群人就是我们需要最考虑的,所有我们的出发点都要以90后的管理作为一个主要的核心思考点。
杨三角模型
如果纯粹地把职业发展等同于员工的岗位晋升,我们的目标是告诉员工说你要去学习,然后你什么时候就能晋升,拿到怎么样的待遇,我觉得这个将会大大打击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组织活力。而且客观来说,现在的组织架构越来越扁平化,我们有很多新兴组织形态,各种的组织形态的出现其实必然会导致向上走的岗位越来越有限。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让这些员工思考:真正的发展是什么?除了职位和薪水,背后的成长路径是什么?比如说,明线是员工的晋升,职位晋升是一个明显的发展,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员工的生涯发展暗线来说,其实是支持他人生任务的完成,以及实现自我。
如果通过生涯发展的暗线,能够契合员工的培养和发展的话,我们就能够帮助员工在即使没有晋升,或者是说并不是依靠纯粹的升职加薪跳槽,也能解决员工在企业、组织的活力,解决他愿不愿意干、会不会干的问题。
● 如何在校招中选拔职业定位相匹配的管培生?
1. 案例背景
大型民企制造业,每年管培生项目需求过百,主要集中在一本二本国内院校,以理工科群体需求为主,过往管培生流失率高,很多学生入职不久就离开,主要的离职原因是入职前职位的理解差异与企业文化融合。
2. 企业关注点
学生个性品格优势如何,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对岗位理解程度;
文化融合度。
3.学生关注点
企业薪资待遇;
职位是否符合个人职业定位;
组织氛围是否符合个人价值观。
4. 三合一助力学生职业定位
职业兴趣+价值观测评:
职业兴趣和价值观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兴趣点,以及对未来职业价值观的准确定位。
生涯规划师线上辅导营:
结合上述价值观和职业兴趣测评的结果,还会邀请一些线上的生涯规划师去给同学们进行辅导,让同学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并且让生涯规划师给到他们一些非常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职场访谈会:
在校招中利用专业的方法来评估管培生的职业定位和价值观偏向,有助于更精准地挑选契合企业需求的管培生,降低人岗不匹配的风险。同时让同学对企业加深了解,利于提升雇主品牌,传播更好的雇主品牌口碑。
● 识别员工的发展需求来迭代人才培养体系
1. 案例背景
中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公司成立5年时间,初期员工以90-95后为主,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和晋升通道初步建立,但缺乏明确的人才能力评估模型及培养指引,无论管理层还是员工对如何提升管理能力均未有体系化认知,企业氛围开放创新,但流失率依然居高不下。
2. 企业问题点
员工在工作场合中缺乏成就感;
员工抱怨工作的回报低且无法清楚了解怎样可以获得晋升;
员工感到倦怠,没有找到职业的甜蜜点;
对岗位的能力需求不清晰,没有能力评估;
管理者年轻,管理经验不足;
留不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工作坊
厘清企业职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关系;
理解职业成就感与幸福度的关联;
了解个人职业发展的全景趋势与环境;
梳理能力发展图谱及指定能力提升计划;
4.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5. 通过工作坊迭代能力模型和评估方法
6. 留人三板斧
企业留人其实就三个策略:第一,钱到位,薪资留人;第二,事业佳,发展留人;第三,领导好,感情留人。因此我们说的企业对于员工的回馈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维度的。薪资水平一定程度代表了过去绩效表现的体现。感情好代表着对当下团队的归属感强。而事业强,则是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期许和积极回应,所以企业的回馈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部分组合的。
● 打造“轮”“回”营激活员工活力渡过转型期
1. 案例背景
大型传统快消行业,经历组织变革,部分人员需要调整岗位,有些要短期轮岗从集团至区域,有些需要转岗至别的职能,部分人员甚至考虑减员优化。此部分员工经历重大的职业转型期,面对转岗轮岗的抉择内心十分焦虑。
2. “轮”“回”讲座转型六问
邀请轮岗调岗过以及离职转型成功的同事“回炉”来分享心得,并就以下六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时间:给了自己多少时间转型
精力:你能投入多少精力准备
经验:你对这个领域有多了解
技能:你有哪些技能上的准备
金钱:你有多少转型的储备金
人际:有哪些人可以支持到你
3. 生涯彩虹图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的阶段到80岁左右,其实社会是赋予了他非常多的角色身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让大家的视角发生转变,其实一个个体经历职场上的变革、经历转型,他是需要有通盘考虑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讲座还会涉及到一个职业发展的全景趋势:我如果转型、转岗、调岗了,我之后的生涯中面对的整个生活环境、职场环境是怎样的,我可能还会担任什么人生角色,我需要花多少时间在我的工作上,花多少时间在我其他的人生角色上。所以在这里面让大家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不至于说纯粹地聚焦在眼下的被动局面中。
总的来讲,职业规划之道是应变之道,针对未来的“Z时代”人才,聚焦提升员工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才是企业赋能和发展人才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