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转载时间:2021.12.25(原文发布时间:2020.06.11)
12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Anthea,36氪经授权发布。

图中右边的这个瘦瘦小小的少年叫王熙乔,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办了一所高中。

他生于1997年,今年23岁。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那些被人传颂的创业故事总有相似的情节:王熙乔没读过大学。

15岁那年,他只身从四川绵阳前往北京考学,进入北大附中国际班读了高中。高中毕业时,被南加州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合办的天体物理系录取,却决定休学,开始创业。

让他变得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在于,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跟他同样的年纪里,大部分人还在听从老师和父母的安排,忙忙碌碌熬夜冲刺。就连许多30岁的人,连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自己说了都不算。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生的前15年,王熙乔和我们大部分人的轨迹都差不多:上课、下课、考试、做题。也和很多人一样面对升学压力想逃避想放弃。

初三开始,他差点沦为学渣,天天感觉学校就像牢房。“我看到那些高中的学生,从早上6:00学到晚上10点多,太窒息了。再这样下去我肯定完蛋。”

他开始困惑:学习、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在四川绵阳这个小小的教室里考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吗?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恰好,有个关系不错的同学的父母想要送他留学,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经过一番研究,最终锁定了北大附中。征求了父母同意后,他以一己之力通过面试,开启了赴京求学的生涯。

也正是在北大附中,他明白了学习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生计谋个出路,也不是为了拿成绩博家人欢心,而是在不断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

他遇到了几个真正给自己带来启发和思考的老师。

比如讲humanity(人文学)的Grant 和Martha。他们会和大家探讨一些很开放的大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本质?什么是自由意志?

“对比《汉谟拉比法典》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不同时代对同一件事的观点甚至是黑白对立的,从前提倡的以牙还牙如今却不符合人类普世的价值观。” 

王熙乔觉得,似乎没有什么规则是可以确定的,只有变化是永恒的。

这种探究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让他受益匪浅。

高三那年来了个教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的老师张璐鸥,在课上和大家探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和改变。也正是他,带领王熙乔从俱乐部开始,逐渐走上了创业之路。

素质教育,究竟该如何定义?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了,名校国际班、外教、留学等字眼一出来,就说明王熙乔的成长路线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复制。

那我们再来看看他。

这位叫何江的中国学生,曾因成为首位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致辞的大陆学生而引发关注。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88年出生的他从湖南省的一个小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却一步步进入中科大、哈佛,现在在麻省理工读博士后,研究生物医学。

在他看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是“被逼出来的独立自主”,另一个是“乡下培养出的好奇心”。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正是因为资源条件有限,小时候很多东西我都没有接触过,就很好奇。每到一个新环境,我都会逼着自己去多学一点不懂的东西。”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不仅如此,无论是择校、选专业,还是决定出国,也没有多少人可以给他指路,“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和王熙乔有着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很有主见。

这与金钱无关,也与父母的学历无关。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何江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年龄不大时专注于通识教育,渐渐长大后他自然会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方向,不要总替孩子做决定。一旦丧失了主动思考做选择的能力,长大后很难补回来。

王熙乔就是那种有主动思考做选择的能力的孩子。

他当然是幸运的。弃学创业这种决定,要是放在别的家庭,可能早就被一票否决。但他却幸运地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

他选择素质教育当作探索自己和世界关系的手段,而这种自主选择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中非常宝贵的部分。

其实关于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社会上说法很多。有人直言素质教育其实是教育的资本化,只是有钱人的游戏。也有人说,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精英的骗局。

BBC曾经有个挺出名的纪录片《交换学校》,揭秘了所谓的精英教育,除了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就是以异常严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精英们鼓吹素质教育,就是希望普通人的孩子永远当咸鱼,无法跟自己的下一代竞争。”这话来自我一个给自己孩子疯狂报班、不管孩子乐不乐意的亲戚。

但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教育并非靠钱砸出来的精英教育,也不是散漫放任的快乐教育,而是不但知道怎么学习知识,更有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

具体到当下的现实情境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不仅会考试,更会应用知识,主动探索并创造知识的人。

教育想要改革,评价标准首先得变

提倡素质教育,当下还是很难的。

不是学生想一门心思刷题考高分,而是名校看分数,招聘市场看学历。

演说家里有一期,张雪峰说了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全世界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做校园招聘。”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在纸质信息时代,你的过往优势都只能被浓缩在一张A4纸里。通过学历快速筛选的确能大大节约招聘的时间和成本。

但人才选拔机制的改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颗粒度越来越细。具体来说就是:弱化单一的评价标准,如分数、学校,而更看重素养、专业才能等。

这一点其实在招聘上已经有所体现。

参加过大公司校招的人肯定都见识过那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笔试题,企业想尽办法考查你在校成绩之外的综合素质。

性格测试中的一些题目甚至会反复出现,考察你前后答案是否一致,检测你的诚实度。

未来,学历的失效只是个时间问题。

学历的本质其实相当于用这个学校的声誉来为你的能力做背书。而这份声誉,仰仗的是以往优秀校友的努力。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根据一项对中国500强企业高管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高管84%拥有高学历,84%的百万级董事长均毕业于985或者211海外等名校。

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客观,颗粒度越来越细,成本越来越低,像学历这种大颗粒的不精准的数据对决策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弱。

大胆设想一下吧,未来找工作或许就是提交一个领英账号或者个人网站,招聘官点进去就会看到海量数据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你的才能和经历。

到那时,王熙乔的愿望也就成了现实:

“为什么我不能在斯坦福或者麻省理工学院待半年,再去印度半年,去非洲待半年?当我的所有经历都可以被可信地认定下来,为什么我还要用那一页纸(学历)去证明我的能力?”

为什么说项目制,是未来教育的最佳模式?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再不跟上素质教育的变革,可能就会掉队。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在2040年,机器将有能力自动化80%左右的人类现有工作行为;即使考虑到解雇成本、社会接受度等因素,约50%的工作行为也会被自动化。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教育界专家李希贵曾指出,一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巨大的变化,教育却没跟上,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焦虑。

未来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当下的教育创新探索一窥究竟。

巴厘岛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叫Green School。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课程除了文学、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还包括自然研究、生态研究、环境管理、可持续研究、全球前景展望等与环境相关的课程。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他们希望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应世界并发挥自己的能力,敬畏生命的可能性。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美国加州有个教育机构Summit Public Schools,与Facebook联手打造了一个个性化学习平台,把老师从传统授课/改作业/改试卷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知识点的学习和测试都是学生自学完成。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老师的工作,主要就是个性化辅导,设计课程和组织项目。结果就是,学生在几乎没有家庭作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大学录取率,其中也不乏名校。

Summit里用到的项目制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在美国High Tech High学校中也有采用。

纪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介绍了其中一个网红项目。人文科学老师Mike和物理工程老师Scott决心合作一个有趣的项目,从历史和文明的发展到消亡出发,构建出一个奇妙的作品。成果长这样。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长达一个学期的时间里,Mike 带领同学们讨论在不同文明中看到了什么趋势、什么共性,它们如何发展和衰退的。

Scott 带领大家学习具体制作技能,例如通过软件设计去操作激光切割机。顺便研究什么是齿轮?什么是转矩?什么是角速度?

没有考试,却有个期末展览,学生们为此非常努力,用物理的语言讲述人文的知识,改了一稿又一稿。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这种项目制学习,正是当下普遍认为创新教育的最佳模式。

因为它很容易延展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一本书可以是个项目,一座房子可以是个项目,一次促销活动也可以是个项目。

拿王熙乔创办的探月学院来说,没有班级年级的概念,而是分为了一个个项目组,这种因为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集体,反而比普通班级更有归属感和凝聚力。

斯坦福的教育教授Linda Darling-Hammond 说:“现实世界在各种工作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机制灵活、能坚持不懈,不断学习的人。当你围绕着项目和组织紧张学习时,其实是在培养勇气、耐性和智谋。”

当重复性较高的技能型知识可以被机器替代时,人的优势就又回归到了人性本身。

未来,看中的不会是你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你的软技能,如自信、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从批评中学习的能力、时间管理技巧、坚持不懈、职业道德、甚至独立工作的能力等。

在王熙乔看来,要培养这些,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探索。

或者说,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更完整、更丰盈的过程。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他希望探月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找到自己真正希望追寻的事物并为之努力,不仅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遗憾的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终其一生都很难认清自己。

因为“生命中有太多对你重要的东西,如果不往内心深处去探索,这些东西就都会成为杂音。 ”

 参考资料: 

https://new.qq.com/omn/20180820/20180820A1OEZV.html

https://mp.weixin.qq.com/s/u593GqpVvnDV2gqvo5KzHQ

https://www.sohu.com/a/243181621_484992

https://www.sohu.com/a/311113563_48499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75736/answer/132343312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125797

http://www.mafengwo.cn/i/7910518.html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的”: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就是一切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