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媚的上午,旧京山理工学院(虚构名)的展厅里人头攒动,机器人专业的入学大赛正在进行。一个清瘦的日裔少年羞涩地走上舞台,清了清嗓子,看起来很紧张:“呃…大家好,我…我的发明是…这个。”他从兜里掏出一个轻盈的穿戴式设备绑在头上,又掏出一根拇指大小的长条状磁铁。“什么鬼哦!?”人群开始发出嘘声。
少年迟疑了一下,接着说:“它…它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磁铁,但它能做很多事情。”霎时,整个展厅突然发出“哒哒哒”的响声,大概有数百万个磁铁从四面八方冲过来,最终汇聚在少年身边。它们一会变成会移动的“磁桥”载着少年在观众头顶高速行驶,一会迅速变成纽约帝国大厦的模样,一会又变成杀伤力1000万+的拳头……站在舞台上的少年纹丝不动,而这一切皆由他头上的穿戴式设备控制,少年只需“恣意想象”。
以上场景来自于一部上映于2015年,叫做《超能陆战队》的美国科幻动画片。很多人因此爱上了片中那个蠢萌又贴心的治疗型机器人大白,也对上述场景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磁条——男主角小宏(Hiro)发明的微型磁力机器人记忆犹新。
电影在2015年风靡全国的热潮已经褪去,却在那一年给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几个大学生灵感。这几个大学生一直在从事脑电采集设备的应用场景搭建,她们将普通的玩具四驱车做了改良,以单通道脑波仪为基础设计了一款头戴式设备,让你利用脑电波控制赛车的行驶速度。你的专注力越强,赛车的速度越快,一旦你思想不集中或专注力下降,赛车便会停下或减慢速度。
头戴脑电设备的小朋友在用脑力四驱车竞赛
这一发明被广泛适用于训练青少年脑力,并在之后不断衍生出了更多脑洞大开的产品。
2017年,与团队一起发明了「脑力四驱车」的北科大学生李妮蔚,创立了心潜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北京、重庆、昆明等地建立了团队,旨在通过「心潜能」这一品牌专注于研发脑力训练产品。
“「心潜能」脑电产品的原理都是基于脑机接口的技术,脑机接口我们也叫它人脑-电脑交互技术,现在在医学界和研究领域已经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了。”「心潜能」创始人李妮蔚告诉36氪重庆,这些技术可以记录人脑的活动,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电脑,脑电技术是此类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
脑电产品和数据可应用在教育、健康、军工、娱乐等领域,但多为军用。因此脑电接口技术民用化日渐成为一个趋势,且有数据表明,整个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级。
脑花是川渝人民喜闻乐见的美食,而李妮蔚与她的「心潜能」团队发明了“另一种脑花”——用脑电波控制爆米花机炸出爆米花。你只需戴上头戴式设备,专注地盯住「脑力爆米花机」,无需任何操作,它便会飞速转动起来。与脑力四驱车同理,如果你思想不集中,让爆米花机停停转转,炸出的爆米花还会变糊。
三嬢智博会上真人演绎炸“脑花”
在「心潜能」团队研发的「脑力娃娃机」面前,再牛的“抓娃娃狂魔”如果不专注也会颜面尽失,一无所获。李妮蔚告诉36氪重庆,「脑力娃娃机」很适合如情侣、朋友的双人协作。一人用按键控制抓手下落的位置,另一人在抓手下落后保持专注,专注力即脑力越强,则抓力却强。“每台娃娃机都会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实时监控玩家的大脑波段和情绪状态,未来我们将会把「脑力娃娃机」投放到各大商圈里。”
「脑波月亮灯」则是心潜能一款较为基础但应用广泛的产品,灯光颜色对应不同的情绪状态。旨在让使用者通过调整呼吸、放松冥想来达到平静或专注状态。
另外,「心潜能」还开发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脑力训练课程,用户购买脑力训练产品后,便可获得附赠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和训练。目前「心潜能」的用户群体已经覆盖了全年龄段,患有多动症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可进行静心训练和专注力测试;对于压力较大的成年人和瑜伽、冥想爱好者来说,使用「脑波灯」或有助于舒缓压力,达到理想的练习状态;「心潜能」的头戴式设备还通过监测大脑的波值,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提早预防和治疗训练。
「心潜能」目前在市场上的竞品还有视友科技。视友科技是一家可穿戴脑电设备研发商,成立于2004年,于2015年获得上哲至成2000万元的Pre-A轮投资。主要产品包括大脑健康系统、可穿戴脑电仪等。与「心潜能」相似的是视友科技同样拥有脑力控制的四驱车和脑波灯,「心潜能」的壁垒一是在于其产品成本更低,二是在于其产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爆米花机、抓娃娃机等。
“未来我们不仅想继续开发更多产品用于脑力提升和训练,还要「造梦」。”李妮蔚告诉36氪重庆,「心潜能」新开发的「梦境疗愈舱」正在线下测试中。体验者进入梦境舱可选择恐怖、愉悦、雨天等多种模式,梦境舱通过声、光、音效营造不同的梦,实现疗愈的效果。
我们常在诸多科幻电影场景中,看到人用意念控制一切:意念写字、意念控制物体、意念沟通……科技是未来的钥匙,我们相信,在越来越多像「心潜能」这样助力脑电技术民用化的企业的努力下,遥不可及的幻想正在成为肉眼可见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