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 张良计,36氪经授权转载。
最近Ayawawa 被封杀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朋友在后台让我写写关于她的文章。Boy 对情感领域不了解,但看了几篇她的理论后觉得值得讲讲。
今天不聊她的发迹史,也不谈她的价值观问题,而是从她的一套所谓“情感理论”开始,聊一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信她,以及,我们如何避免被这样的人操纵。
下面进入正文。
Ayawawa 的情感理论其实并不新鲜。
知乎上早就有人分析过,她的爱情理论里揉杂了进化心理学,人际关系技巧,市场经济学等这些过去已有的东西,然后通过挑挑拣拣来搭建出最基础的理论模型。同时她又填充了诸如亲子不确定性(PU),婚姻价值(MV)等这些听上去高大上的洋气词。当把这些元素通过简单的拆分和组合之后,很容易拼装出一套所谓的爱情理论公式出来。
她不像咪蒙一样一天到晚骂男人来让你爽,但爽过之后并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像一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那样教你“女人要靠自己闪闪发光”,但具体怎么去发光也不会说。
Ayawawa 不仅给你灌鸡汤,她还手把手教你怎么去做。
这才是真正的一条龙:
先从认知上进行颠覆,再从行为上进行改变,最后从精神上进行控制。
而这,正是她相对于其他情感流量大号们最大的不同,也是她“高明”的地方。那么具体她是怎么做的呢?
我先摘取几条她比较“著名”的言论:
“女人在二十几岁事业比男人好,是因为利用了性别优势,并不代表能力强。”
“老公出轨是因为女人的条件不如老公,高攀了他。”
“想要拴住老公的心,你不能表现得像女强人。”
仔细去看这些理论,能够发现Ayawawa 的一个共性手段,那就是:
通过不断削弱,甚至是摧毁女性的自信心,从而潜移默化地摒弃掉她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们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弱势地位,接着再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拯救她们,最终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
如果你本来意志就不坚定,或者正好处在感情困境中,最容易被她蛊惑。
因为外界的负面挫折已经开始动摇你的内心(比如男朋友不理你,老公不回家),她要做的是顺水推舟,让这个动摇的过程开始加速(比如说是你自己有问题)。然后在你心理防御最脆弱的时候切入进来,一切水到渠成。
这就好像万里之堤上出现了一条裂缝,她没有帮你去补上这条裂缝,而是拿一个小锤子在旁边不停敲打,最终裂缝越来越大,直到溃堤。这时她再跳出来说,你不该建一个堤坝,而应该让洪水进来。
这让我想到一个著名的电影系列:《电锯惊魂》。
在这个电影里,大Boss 竖锯每集都会抓几个处于生命困境中的人来进行人性实验。这些人本来各自都有弱点,生命也开始失去意义。而竖锯所做的,是把他们通通推到人性深渊的边缘,通过杀戮来让他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做出选择。
影片最后的幸存者中,也有人最终认同了竖锯的理念,从一个“抵抗者”变成了他的“门徒”,继续执行他的人性实验。
这同样是一个“先摧毁,再重建”的精神控制过程。在历史上,这种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无论是邪教巫术,还是各种“主义”,千百年的人类历史上总会时不时冒出这样的人,用一套理论说辞来俘获人心。门徒被反复洗脑,教主享万人敬仰。教主抓住人性的弱点(例如自私,贪婪,懒惰)轻易在门徒心里撕开一条裂缝。演变到最后,就变成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
这种模式能大行其道的原因,首先在于人心脆弱,意志薄弱。教主们把种种人生的不顺利进行简单归因,然后用逻辑陷阱构造出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模型出来。同时,辅以“眼见为实”的少数案例(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伪证)作为旁证,最终取得大众的信任。
“工作辛苦赚钱太少?那是因为你没有抓住时代脉搏。现在流行的是用社交人脉赚钱。你看我这里的学员小张,三个月就喜提内环两房......”
“没有女孩喜欢你?那是因为你不懂把妹技巧,PUA了解一下,一周让你成功晋级朋友圈泡妞达人......”
他们无一例外,都提供了一套“模型化”的思考方式。简单,易学,容易大规模复制,这倒是很符合我之前说的“倍数化能力”。但如果仔细深究,除了价值观有问题以外,这些“理论”往往经不起任何逻辑推敲。而这,也是我们破除迷信,摆脱控制的最好方法。
那么如何去做?Boy 最后说三点,帮助大家以后再遇到这种骗人的把戏能够火眼金睛,明辨是非:
任何一项理论,模型,方法论,先不要看它带来的效果如何惊人,而是追本溯源,去寻找它的来源出处。
一切皆有因。很多所谓“理论模型”能不攻自破的原因,就在于源头首先就不可信。
任何一个完整理论被建立出来,都需要经过最基本的假设-验证-修正的正向循环。
哪怕是创造出一个X+Y=Z 的“爱情计算公式”,也需要先提出模型假想,然后辅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案例来验证,最后再根据证明的结果来不断修正模型。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并不能高效地赚钱。但这才是严谨和负责。
脱离了这个思维过程而得出的理论模型,都属于“野鸡”理论。越是强调自己帮助多少人摆脱了命运烦恼,解决了人生困惑,却避而不谈自己怎么得出理论模型的人,我们越要小心去求证。
记住,不要关注模型能带来什么效果,而是先关注它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这世上绝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任何一个模型方法,都一定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脱离这个范围去大谈特谈的人,都是耍流氓。
众所周知的牛顿力学三大定理,在微观粒子世界并不适用;纵横IT 界几十年的摩尔定律,最近也渐渐失灵;管理学上经典的木桶短板原理,与之对立的还有一个长板理论(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彻底摒弃弱势),在企业竞争中同样适用......
究其原因,当然不是这些模型理论都错了,而是它们的应用范围随着时间和生产力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牛顿力学定律提出时,还没有微观物理的概念;摩尔定律的失灵,是因为电脑芯片制造工艺已经接近极限;木桶原理的相反观点同样成立,是基于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实践得出的结果。
在看待任何模型理论的时候,一定要伴随着了解它的适用领域和范围,而不是想当然的“拿来主义”。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不要怕,这里说的数学逻辑,都是初中基本的理科常识。知道加减乘除的含义,懂得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有了这些,就能帮你迅速辨别谁在忽悠人。譬如Ayawawa 曾经在答读者问中引入过一个自己发明的公式:
乍一看很有道理。越受欢迎,伴侣选择权越大,婚姻市场价值越高;相反对另一半的需求越大,婚姻市场价值越低。
但如果仔细看,这个公式是生拉硬凑出来的。表达同样的字面意思,我还可以写成:
婚姻市场价值=受欢迎程度+伴侣选择权-需求度
或者:
婚姻市场价值=(受欢迎程度+伴侣选择权)/需求度
究其原因,是因为Ayawawa 的公式只解释了最肤浅的“此消彼长”关系,并没有解释更深层次的“计算意义”问题,属于逻辑不自洽的公式。不然,你告诉我受欢迎程度乘以伴侣选择权是什么意思?或者受欢迎程度除以需求度能得出个什么玩意儿?
那什么叫逻辑自洽的公式?我举个例子,电商平台上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计算公式如下:
这个公式遵循的是“有多少人,平均购买了多少次,每次花了多少钱”这个逻辑顺序。因此当我们从左往右看的时候,这是个有意义的公式。
所以大家以后不要被所谓的数学公式或模型给唬住了。越是看不懂的东西,我们越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说不定对方比你还不懂。
说白了,就是少看鸡汤多读书。
Boy 在过去多次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今天讲的这些,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坚持看到这里的各位,没有觉得浪费时间。
感谢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