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ID: CEIBS6688),作者:李秀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本文摘编自李秀娟教授管理随笔集《柔性领导力》,内容有删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旨在为商界精英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信息。
2017年1月23日,台泥集团(以下简称‘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意外摔伤去世,外界一度担忧台泥是否会就此走下坡路。近日,台泥公布了2017年前三季度营业额数据,增长率高达18%——辜成允对台泥10余年的改造,让台泥得以在他离世后依然保持良好发展。
辜成允是家族企业二代接班的典范。在中欧2015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辜成允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看法。同时,中欧学员到台湾游学时,他也曾和学员们推心置腹,分享自己改造台泥的经历。他的经历,让我们对“富二代”,对家族企业传承,都多了几分深刻了解。
在某次台湾的游学过程中,辜成允曾给中欧的学员们做过一次分享。
台湾辜家是赫赫有名的家族。辜成允的父亲辜政甫当年是海基会董事长,“汪辜会谈”的握手是历史性的一刻。身为次子的辜成允,从来没想要接班,一路来都是哥哥辜启允跑在前面。他一直在集团工作,平时就玩音乐,没人会注意到他。
可是命运并不那样安排。2001 年大哥因癌症过世,2005 年父亲也病逝。短短五年,家里的两根顶梁柱断了。原来叔侄一起经营的事业,因为大哥投资留下的债务,致使辜家发生矛盾。辜老在世的时候就决定“理性分家”,金融板块归于侄子,生产事业归辜老家族。所以,辜成允不得不接手台泥。世界突然间变了,爱玩音乐的他发誓,如果不把台泥振作起来,他此生不再玩音乐。
辜成允没说太多家庭的细节,而是诉说了自己在接班历程中的三个遭遇:老臣的绑架,菜鸟的乱套和不甘愿的接班人。三句话每一句都触到了在座许多继承者的痛处。
2003 年辜成允接棒时,台泥是一个比国企还国企的企业。面对一个60 年历史的老企业,加上台湾水泥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发展的空间有限,许多台湾水泥企业早已到大陆开拓市场,寻求成长点。碍于辜老的身份,台泥回避了大陆市场的机会,这反而使得台泥集团走了许多弯路。
辜成允
变革一开始,辜成允就要面对老人和新人的斗争。老臣抵触特别大,辜成允最大的纠结是该用强硬的手段还是缓和的手段来推动变革。他问在座同学从1比较缓和到10比较强硬,大家会做什么选择,同学中有从2选到8的。他说他当时是6,但回想后,他觉得自己应该用8或9,应该更强硬更坚定,这样变革的速度和力度会更到位,因为任何变革都会有钟摆效应,最终回到一个平衡点,如果“矫枉不过正”,最终不会落到新的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很多批评和攻击。但是,“不吃苦, 是练不出自己的担当力的”。他鼓励在座二代,去接受挑战,因为那才是真正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辜成允说他原以为一个公司的变革用上三五年应该可以完成, 但他慢慢意识到没有十年,变革不会完全到位。他奉行鹰式管理, 对企业进行雷厉风行的整顿,采取问责制和赏罚分明的制度。在他的这些举措之下,台泥实现了脱胎换骨。当然,这和他决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不可分开的,他用了加倍的速度去追赶落后的十年。
历经了十余年的风雨历练,这位曾经的“富二代”,成为了一位文质彬彬的董事长。同学问他如果重新选择,他是否会接班?他微笑着回答说,这是他生命中必须面对的,他接受挑战,那是自己的修炼和成长。同学又问他是否让自己的孩子接班,他说应该不会,因为他们没有兴趣,就让企业自然接班。一切尽在不言中。(后记:辜成允意外去世后,由其妹婿张安平接班。)
辜成允当初对中欧学员进行分享时,在座的年轻二代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的确,接班,是他们的使命;不接,是他们的自由。到底要做出怎样的决定,不是别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他们要比普通年轻人活得更累一些。
近几年,“富二代”这个词被网友玩坏了。一提起“富二代”,大家不是想到“国民老公”王思聪,就是电影里那些夜夜笙歌、炫富轻狂、不识人间愁滋味的年轻人们。但事实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偏见。
的确,根据我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二代们确实比上一代人皮润肤白,一看就是家境优渥。不过,尽管他们身上少了许多历史的沧桑,但心理上也多了几分纠结。如果说上一代曾经欠缺物质上的享受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这一代人,欠缺的则是爱、关怀和人生的方向感。
我遇到过好些懂事、早熟、顶着压力鞭策自己成长的富二代。他们当中有许多小时候都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为了事业忙碌,孩子要么跟祖父母、外公外婆生活,要么寄养老师家里,有些甚至离乡背井在大城市寄宿学校。许多富二代的成长是夹杂在富贵和孤独当中,挣扎在光环和阴影之间的。和他们交谈之后,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可怜。年纪轻轻的20 多岁,已有太多“身不由己”:
小何在英国读书时,父亲突然过世,他只得放弃学业回来接班,当时他才19 岁。接棒10 年,现在也还不到30 岁,但已是非常老练沉稳,我能感受到他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他是肩负着重任往前冲。
王晓家里尽管富有,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他跟随母亲长大,现在需要回来接父亲的班。方同说自己和弟弟是野蛮长大的,父母忙于事业,兄弟俩相依为命,现在特别不愿意去接班。
中国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1/3以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家族企业。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民营企业家占比为67%。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这些家族企业正面临着交接班的挑战。换而言之,富二代们所面对的责任,正越来越大。
在中国,由于社会信任度比较低,职业经理人的人才市场还不成熟,所以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还是希望子承父业。对于多年实行独子政策的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来说,这更是个特别大的难题。
要么孩子欠缺能力难当大任,要么有能力也好不容易培养成才了,可他对父辈的事业没兴趣,宁可到投资银行工作或和朋友开个互联网公司。缺乏有能力又有意愿的继承人一直是困扰许多家族企业的难题,连“矮子里拔将军”的可能性都没有。
痛苦的不仅是父辈,许多二代也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自己创业,还是接父辈的班。不愿接班的原因可能是父辈的企业太土,自己没兴趣,也可能是想脱离父辈的阴影,证明自己具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而在接班后,由于和父母的成长背景差异很大,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代沟,价值导向、管理理念、做事方法等差异非常明显。同时,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年轻一代也在企业里受到元老的重重挑战,举步维艰。
未来10 年至20 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接班高峰期,时代背景的差异让两代人的交接棒充满困难和挑战,许多创一代是时势造就出来的英雄,第二代是否能英雄造时势还真的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我觉得富二代们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 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