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标很容易设定,但执行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每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给自己立下flag,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完成若干事情。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却并没有真正地落实这些目标。没有动机,很多人就选择拖延,而拖延往往导致更多的焦虑,以此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只是更多的焦虑和更多的自责。Jotforum公司创始人Aytekin Tank认为,做事情先不要考虑动机,重要的是先朝着目标迈出第一步,做着做着,动机自然就出现了。这篇翻译自Aytekin原创的题为How to make yourself work when you don’t have any motivation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坚持到底。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美国演员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著名单人脱口秀喜剧演员之一。
这个意念,让宋飞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每天都能写出新的段子。
在他的房间里,墙上贴有一个日历。每天完成既定日程后,他都会在相应日期方框中画上一个叉。当单个的叉连在一起形成一连串的叉过后,他的动机就更加强劲了。
图片来源:Pexels.com
当有个年轻人向宋飞提问,并问其成功的秘诀后,宋飞说:
当你看到很多的叉连成一串的时候,特别是在坚持几周过后,你的内心肯定是非常高兴的,并且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坚持到底,用更多的叉把它们连在一起。
通过坚持运用这个方法,宋飞最后一举成名。这算得上是一个完美案例,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即在成功的初期阶段,并不存在多么特别的动机。
就像滚雪球一样,有时候,动机也是在你开始做某事后才慢慢出现的。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具有高动机的人。我也不是早起的鸟儿,我不喜欢健身,我也做不到每周读两本书。但不知怎么地,我仍然成功地创建并经营起了JotForm公司,并在过去12年中,不断地拓展形成了一个拥有420万用户的网络群体。
做事,并不总是靠动机和激情。即便有时候没有动机,没有目标,我们也能成就伟业。
对于某些事情,越是回避,我们越会焦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置之不理。最终,通过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只会变得更加焦虑。
要彻底阻止这种恶性循环,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选择回避。而通常情况下,原因都与预防或者提升有关。
所谓预防,即是为了防止损失,我们会选择刻意回避某事。比如,当你要准备明天开会的PPT时,你会害怕你的PPT做得不好,你会害怕在同事面前丢面子。所以,你在准备PPT这件事情上就开始刻意拖延。
所谓提升,即当我们有一个可以让我们改变现状的机会时,我们总是缺乏立即行动的动机。比如,你参加了长跑俱乐部,俱乐部成员每天早上6点会集合训练。然而,每次战胜你的,却是闹钟的“稍后提醒”功能。
无论是预防还是提升方面,起关键作用的,都还是情感因素。
图片来源:Pexels.com
最棘手的部分,就是内心的“想要”情感。《纽约杂志》记者梅丽莎·达尔(Melissa Dahl)在一篇发表于2016年的专栏文章中曾说:
你并不需要为了真正完成某事而想要去完成这件事。
这一点非常关键。道理就这么简单,但往往运用起来却并不简单。
同样地,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无聊,或者让你不愉快,那你应该把这些情绪抛到一边,并提前想好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在哪里再去做这件事。
比如说,每天早上7点钟,你都是在健身房,也没有任何情绪。你不再是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心中纠结着健身的各种利弊。尽量让自己避免决策疲劳,并按之前制定的日程来执行。
就像我坚持清晨写日志的习惯,经常保持这种行为坚持下去,自然而然就有了动力。一旦开始,哪怕开始时并不会引人注目,这种势头肯定会让我们进一步成长的。
这种为了追求某个目标而形成的持续性势头,可以产生一种复合效应。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持续性稳步增长的改变,从长时间范围来看,可以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巴菲特的净资产在32岁到44岁之间增长了1257%,但这还不足以为奇。真正让人惊讶的是,在他44岁到56岁之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268%。
这种稳扎稳打地做法,让巴菲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链,并且从未停止增长的步伐。
动量的影响力,可以用“生产力物理学”来解释。生产力物理学,可以理解为牛顿第一定律应用在习惯养成上而产生的新概念。简言之:
运动中的物体更倾向于保持运动状态。一旦开启某项任务,更简单的做法就是继续保持执行这个任务。
如果我们从小事做起,我们会觉得坚持下去并不难。从小事出发,你就不会觉得完成每天日程有多么困难了,你就不会总是止步于决策阶段,你就不会总是想着大目标,而是专注具体的行动步骤。
比如说,你一直打算写一篇文章,但总是找不到动机真正地提笔。不妨试试每次只写一个段落,直到完成这篇文章。
此外,你还可以往前走一步:打造自己的仪式感。给自己倒一杯咖啡,用几分钟调整呼吸,然后再开始。
很多成功人士都相信仪式感。
图片来源:Pexels.com
每天早上,著名作家、励志大师托尼·罗宾逊(Tony Robbins)在开始其日程之前,都会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他就可以完成三组圣光调息(一种瑜伽练习方法)、表达其感激之情,同时祈祷并希望得到帮助、引导和力量。一切准备完毕后,他才真正地开启这一天。
无论做什么事,保持一种仪式感可以减少你放弃这项活动的可能性。事实上,这种仪式感还能帮助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好像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自觉地穿上舒适的拖鞋一样。
动机,并不是让你开启第一步的因素。
著有《动机神话:牛人是怎么让自己胜出的》(The Motivation Myth: How High Achievers Really Set Themselves Up to Win)一书的作者杰夫·哈登(Jeff Haden)曾说:
动机是你主动开始做某事并历经痛苦和折磨后才逐渐出现的,而且它会随着你在这些事中逐步取得的成就感而变得越来越强。
很多情况下,都是先朝着一个既定目标行动,然后才有了动机。这其中的关键,则在于要让自己真正迈出第一步。
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无法找到真正让你迈出第一步的动机,那你永远也无法取得进展。
图片来源:Pexels.com
然而,如果你认识到阻止你真正前行的因素,并且从此制定相应日程、保持特定的仪式感,进步肯定会来敲门的。长时间坚持下去,这种进步之火,必定可以燎原。
最后总结,你一定要清楚认识你的目标,一直坚持下去。不要忘了宋飞的秘诀:坚持到底。
编译组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