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发展是与所处时代的双人舞。我们感受时代的气息和节奏,做出准确的响应,偶尔引领。”猿辅导创始人李勇一直都知道,创业不只是苦练内功,更需要的是为时代把脉。
过去十几年内,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社会对教育重视等因素,让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一片蓝海,各方资本和资源向这个行业汇集,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中研网数据,到2020年,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已达20万,市场规模突破万亿。
时间来到2021年,李勇和他的同行们又迎来了教培行业的“历史拐点”。这一次,李勇和他的同行们能否跟上时代的舞步?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发布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
这份被称为“双减”的最新政策,条条击中校外教培产业的要害,让中国学科类培训机构在炎炎夏日遭遇极寒。一时间,新东方、思考乐等大型教培机构股价纷纷大幅下跌,教育股全线重挫,教培行业哀鸿遍野,阴云笼罩。更有某知名行业分析师判断,“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有大量的潜在配套政策和持续的严格监管。
校外教培赛道难道真的就此被堵死?面对这样的大势,向来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风向有着灵敏嗅觉的教培从业者们自然不会轻易缴械。从目前的业内共识来看,迎着政策风向而行,成为各大教培机构的最优选择。
政策一经发布,新东方、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等120家全国性校外培训机构便联合发布《校外培训机构倡议书》,表态将深刻领会“双减”工作重要意义,主动对标“双减”工作要求,严格贯彻调整业务。至此,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予以应对,开始面临漫长的转型阵痛期。以STEAM教育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服务、智能教育硬件等教育“新基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其他教育形态,也成为各教育机构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好未来旗下教育品牌“励步英语”日前更名为“励步”,将推出涵盖英文戏剧、口才、美育、书法、益智、棋道等新产品的线下学习空间;新东方变更经营范围,增加语言、艺术、体育、科技类培训以及家庭教育咨询、校外托管服务;学大教育表示将在义务阶段提供素质类、科技类等课程产品与服务,计划探索职业教育等领域;昂立教育称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业务的拓展力度;精锐教育推出三大素质教育品牌,构筑精锐少儿素质教育的新体系……
素质教育成为学科类教培机构转型的主要方向
一顿操作猛如虎,素质类教育领域瞬间拥挤起来。虽然头部公司们纷纷表明自己当前已是非学科教育,然而,大象转身并非易事,学科教育类培训转型素质类的教培赛道很难一蹴而就。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之路,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反对的是资本无序化,带动教育行业的内卷并影响学生和家长。教育培训行业不会死,但是快速扩张的“辉煌时期”已经彻底过去,学科类教培机构的转型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状态。
转型素质教育对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除了目标客户群体与原来相匹配,可以让机构在招生和客群转化上略微省力,然而在师资体系、业务线规划、教材编写、课程体系等架构上,学科类机构几乎全都需要重新开始探索,改革成效也有待家长群体的检验。除此之外,各地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资质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从事书法教学多年的某书法学校校长就表示,艺术类培训机构依然存在专业老师培训难的问题,短期发展可以只找有基础的老师,但如果要建立口碑则还是需要好老师,建立一整套教师培训体系。
让我们再来看看“双减”政策还释放了哪些信号。
此次“双减”政策力图解决学科类教育功利性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传统教育症结,减少家庭教育负担和生育压力,弱化精英教育,提倡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科技教育,大力培养承接社会需求的人才,丰富人才种类,推动技能性、技术性及学术性人才地位的平等。
因此,政策正式落地后,在学校端,大量优秀教师将回流学校,学科型教育培训服务变成咨询服务模式,教育服务对软硬件的需求也将变大。同时,校企的良性互动也将随之增多,校外机构将转型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教培企业将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相关课题的校外激励支持。而在家庭端,非学习时间增多,亲子活动、娱乐消费场景需求大大提高;同时,独立学习时间空间增多,促进兴趣教育、科学教育、体验教育场所需求增强;孩子个性培养更加多样化,相关产品、服务、场所匹配的发展需求也随之增长。
这些信号,都给教育培训机构指明了素质教育转型方向:在B端,教育装备行业需大力推进教育新基建发展,加强素质教育设备、学科型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设备的发展。教育服务行业则可通过相关工具、平台激励、产品内容和C端联动,大力加大内容服务、学科型教育装备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在内的进校服务力度。而在C端,玩具、电子产品、K12社交、亲子娱乐、研学基地等都将迎来发展蓝海。
在此背景下, STEAM教育成为广大教培机构素质教育转型的最佳选择。
STEAM即为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等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STEAM教育的理念与“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为学校教育做有益补充、为家庭减负的目标不谋而合。东南大学脑与学习科学系主任柏毅教授认为,“双减”政策对于那些进行学科内容强化培训的机构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对真正专注STEAM教育行业的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猿辅导在“双减”政策发布不久,便抢抓风口,推出了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创新,也为STEAM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一般教育转型简单粗暴地将教学内容“搬到”新平台上相比,STEAM教育通过计算机、机器人、VR等新平台、新玩具,强调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实践能力,通过兴趣引导孩子向专业领域发展,在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知识。STEAM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紧密关联,这也开辟了一条“STEAM教育+AI”的新赛道。
以提前抢位STEAM教育+AI赛道,深耕行业多年的蓝宙科技为例。作为一家将AI技术应用到C端家庭用户的创新型科技公司,蓝宙科技基于AI芯片、AI算法和大数据为AI技术核心,应用自身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和基础硬件搭建能力,打造了一套以软硬件系统、AI机器人、STEAM玩教具及课程内容、智慧教育为核心的业务生态体系。其线下产品蓝宙星球通过为AI硬件产品注入STEAM教育属性,自研了智能及AI应用类、益智类、电动遥控类玩具产品,同时对应玩具属性匹配相应的课程与学习平台,为孩子提供了一套全学习周期的STEAM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国内即将迎来新的婴儿潮,90、95后家长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知识结构搭建和知识获取渠道有了更高的要求,低龄教育成为新的风口。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自K12教育赛道格局基本确立后,教育风口逐渐前移,以启蒙英语为代表的低龄儿童教育赛道开始兴起,占据教育领域新的流量入口。
因此,蓝宙科技也通过AI技术与STEAM教育理念赋能,以玩具为载体,配套线上学习课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对课程知识点理解难度的不同,打造了螺旋式上升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探究式、PBL项目式、通关式学习方式,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为孩子提供全学习周期的STEAM教育整体解决方案。针对0-6岁之间幼儿缺乏家长陪伴等普遍问题,蓝宙旗下的AI机器人兼具陪伴、教育、监测功能,在获得孩子欢心的同时也解放了家长。
校内为学,校外为玩,以“玩”构建完整商业生态,以 “玩”的方式成就科技梦想,这是STEAM教育产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目前,STEAM教育正值政策利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的爆发期。同时,STEAM教育发展时间尚短,还未形成健全体系,因此,市场上的STEAM教育机构及其产品与服务,仍存在着专业技术型人才匮乏、产品杂、师资专业程度低、缺乏完整性等诸多痛点亟待解决。
随着猿辅导、高途、有道、好未来、新东方等机构纷纷加大在STEAM教育的投入,因此,接下来的STEAM教育赛道也必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是转型成功还是退出市场?STEAM教育如何真正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补充,从实践活动的层面助力学校教学实施和拓展?STEAM教育能否得到长期可持续优质的发展,为“双减”政策下的教培转型开辟一条柳暗花明之道?……这些待解之题,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由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