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从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他们遇到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

从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他们遇到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转载时间:2022.01.28(原文发布时间:2020.02.25)
11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1次

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已经是一条较为常见的职业发展路径了,一些 VC 机构的分析师/投资经理招聘 JD 中甚至会优先招聘产品经理背景的从业者。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有一定优势,比如产品经理对业务了解得比较透彻,能对创业项目的产品有更好的把握。

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中间产品经理要跨越的难点也不少,本期我们就来具体聊聊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投资的挑战与机遇。

以下 2 个回答,来自问题「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投资有何优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1. 两个职业有相同点,产品经理转行做投资人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本答案作者:黄海均职人社创始人,前豆瓣产品负责人

我之前曾帮一些产品经理朋友牵线给一线 VC 机构,对 VC 工作内容有些了解,尝试回答一下。

风险投资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推动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过去很多年都更多是「站在创业者身后」。随着行业进入下半场,比如在 2015-2016 年眼花缭乱的 O2O、出行、本地生活、在线旅行、视频、电商等领域超大型并购投资,以及外卖、出行、O2O 等上百亿的烧钱大战中,都活跃着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身影。「资本」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更大程度地影响这个行业。

# 有何优势?

国内多家一线投资机构的 VP、MD 和 Partner,不少都曾经是产品经理。我觉得产品经理(PM)和投资人(VC)之间,有这几个共同点:

  • 他们都长期浸泡于行业:PM 负责评估合适的市场和产品进入机会,说服老板投入资源;VC 评估行业规模和趋势,寻找投资机会,一旦看准就加码进入。

  • 他们都深度研究用户:PM 负责抽丝剥茧,洞察个体和群体需求;VC 也通过用户访谈、调研来评估产品是否真的如创始人所说的那么好;

  • 他们都理解并尊重数据的价值:PM 需要持续关注产品的 Key Metrics,发现问题并解决;VC 既关注行业宏观,相信「小池塘里养不出大鱼」,有时甚至比创始人更关注产品核心数据,并更敏锐地指出问题所在。

  • 他们都熟练 get 产品分析的套路:PM「阅产品无数」,随便拿到一款新产品,能够较快进入状态,理解产品核心价值,分析其目标用户人群、场景、产品解决路径以及产品迭代进化思路;VC 不仅如此,还需要在多种类型的各个产品中随时切换,洞察不同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并快速判断。

  • 他们都要求体力很好:PM 不仅要有高情商,处理好 360 度来自老板、工程师、设计师、运营的综合需求和人际关系,耐操和准备背锅;VC 可能需要频繁出差,一年见几百上千人不重样,跟每个人聊天都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体力差的还真干不了…

# 有何挑战?

上面说了 PM 和 VC 的相似之处,这也是 VC 机构愿意找 PM(主要是工作经验不超过 5 年的稍年轻的 PM)转行过来的主要原因。但是,从产品经理到投资人,本质上还是完成了一次比较大的职业转型。

打个比方来说,产品经理(创业者也是)如同游泳选手,要带领项目团队做得出色,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深耕市场力争上游是共识,切换赛道的成本很大;投资人如同教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局视角,不需要自己下水参与游泳比赛,主要职责是发现谁的加速度更快,就给他提供更多补给(钱以及加油呐喊)助他成为 No.1 的选手捧起奖牌。就算看到有人腿抽筋要淹死了,也不会伸出援手救他。投资人也不会死守一个赛道,基本上你问一个 VC 看什么赛道,他都会告诉你我同时看 A B C… 甚至更多。

有一个产品经理朋友转去做投资之后,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之前做业务时的很多积累(比如几十个人团队的管理能力),在投资人的身份上其实用上着了。做投资更需要管住自己的手,投完就是买定离手」。

除了上面说的角色转换,还有就是对事情掌控面的转变。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VC 机构的运行模式,按行业里比较流行的说法分为募、投、管、退四个核心环节,也有 VC 讲「看得见、投得进、帮得上、退得出」。分别是:

  • 募 — 即募资:VC 机构的钱绝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来自出资人(LP),也就是他们的投资人。募资主要是(核心/创始)合伙人的职责,新加入的 Venture Partner 不一定能参与。

  • 投 — 即投资:这也是投资经理和 VP 以及合伙人最重要的工作,大量地找项目(看得见)、评估和 Pass 项目。这里主要是「看得见」,不少 VC

  • 管 — 即投后管理:不仅投资团队会参与投后管理,甚至不少机构还有一支庞大的团队专门为 portfolio 提供投后服务(从招聘、公关、医疗等方面帮得上),甚至通过完整周全的投后服务来为投资团队增加竞争力(投得进,既然市场上这么多热钱,凭什么说服一个牛逼的创始人拿你的钱呢?)。好像经纬中国的投后团队规模大于投前团队。

  • 退 — 即退得出:投资人不是活雷锋,是要追求真金白银回报的。退出途径包括 IPO 上市、并购等。

从 PM 转过去的投资新人,大概率是分析师/投资经理级别。如果有成功创业/项目退出经历或是知名大厂高管,则可以去做 EIR(驻场企业家)或 Venture Partner(投资合伙人)。在上述四个核心环节中,新人 90% 以上时间精力都会在「投」这个环节,实际上能做的决策比较有限(取决于不同的基金风格和模式),这跟优秀产品经理要掌握全局的视角不太一样。

之前看到一个数据(未经考证),说行情最好的时候,VC 市场上的投资经理人数跟京东快递员差不多,小十万的规模。随着市场遇冷、不少人民币基金募资困难,这一数字应该降低了不少。

总结一下我的个人观点:随着下半场「新常态」开启,尽管有上述两个职业的相同点,但跟其它赛道的机会类似,产品经理转行做投资人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哪怕只是看互联网公司内的局面,前产品经理的黄金时代也渐行渐远。

2. 投资工作重点是销售、谈判和商业判断,投资从业经验可加深行业思考

本答案作者:胡天硕鲜榨语感合伙人,前星河互联高级投资经理

别人的我不清楚,自己从在线教育的产品转型做专门看在线教育的投资人的那两年里,总结一下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我是怎么补足的。

#1 优势

  • 对在线教育行业和用户的洞察,对创业团队,产品,教研,增长的判断力,对行业的走向的预估,超过多数看教育但没有从业经验的投资人。

  • 容易得到多数创业者对自己的专业度的认可。尤其是惊讶地发现自己虽然过去只做语言培训和中小学,却不仅能够帮助这两个赛道的创业者,还能够对职业教育,早教,素质教育,知识付费等等不同细分赛道的创业者有帮助。

  • 当发现值得做的细分赛道,但没有适合创业团队时,还可以内部孵化这样的项目。

#2 劣势

  • 投资的一个工作重点是销售和谈判。而不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甚至打电话都紧张,会让自己触达率比其他投资人更低,close 的效率也会更低。

  • 投资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商业判断。而过去从未学过财务和金融知识,会导致自己在这方面短板突出。

  • 投资时,公开渠道能获得的融资项目一般已经都是别的机构挑剩下的,而好项目需要靠人脉获得。过去由于没有过多投资人的关系,所以获得这类项目比较难。

#3 我的解决方法

  • 虽然我不会太多情商和沟通技巧,但没有城府,对创业者真诚成为了我的优势。我会尽可能站在对方的视角去思考,同时给出我自己专业的判断,进而赢得了许多创业者的信任。

  • 既然我不擅长看财务模型,那我就专门看早期那些财务还需要跑一段时间,而产品有亮点和特色,别的投资人未必能够看懂的产品。毕竟投资比的是判断能力,如果仅仅靠靠财务数据就能判断是好项目的,往往已经融资轮次靠后,估值过高了。

  • 别人有人脉,我又不擅长社交,那么我就不断写自己在教育行业内的洞察,用自媒体来吸引创业者主动加我。当文章一周一更新时,几乎一周能有十个这种主动加我的创业者,而且多数是欣赏我的洞察力,进而愿意接受我司的投资。

虽然我在两年的投资中,几个谈判的项目因为非个人的原因都没有最终 close,然而我谈好的这几个项目均都已经在后续的融资中估值翻了很多倍,并且业务发展很好。

现在又转回去创业,有了投资的经验,对行业,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也比过去深刻了很多。所以,如果有机会,还是建议那些有五年以上行业经验,有自己若干成功失败作品的产品人,可以尝试一下做投资人,会对自己的职业高度,对自己的行业广度和深度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从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他们遇到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职人社是围绕个人职业经历和能力开展交流的实名社区,社区用户来自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及独角兽公司,在这里围绕专业、职业和行业开展讨论,而不是其它。

如果你也乐于分享交流,欢迎访问职人社,30 秒加入社区。同时,添加微信号:ZhirenOps 可申请加入职人社的几十个优质社群。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从产品经理转行做 VC ,他们遇到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