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杨继云,36氪经授权发布。
新东方成为了史上“最贵港股”。
投资界11月9日消息,新东方集团今日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凭借着1190港元的发行价,成为了首支千元港股。上市首日,新东方开盘价为1381港元,市值达到2332亿港元。
这是俞敏洪第三次站上敲钟舞台。2006年,新东方赴美上市,成为大陆首家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2019年,分拆出来的新东方在线在香港敲钟,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如今,58岁的俞敏洪带着新东方来到港股二次敲钟。
创业近30年,俞敏洪堪称中国教育培训界“鼻祖”。当年他高考三次才进入北京大学的事迹曾是一代人的励志典范,毕业后和同学创立了新东方,也就是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原型。创业之外,俞敏洪还是一位风险投资人,他与盛希泰联合创办了洪泰基金,而他执掌下的新东方更是将投资触角伸向教育行业的各个角落。
因为一部《中国合伙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人熟知。
尽管片中的主角之一的原型——俞敏洪并不认同其中的形象。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80年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这背后是他高考三次的艰辛。这三年里,他的英语成绩实现了33分、55分、93分的三级跳,他当年高考落榜再考、再落榜再报考的事迹成为了人人乐道的励志故事范本。
1985年,曾休学一年的俞敏洪正式从北大毕业,留校任教。没多久,他开始准备出国留学,在留学政策和大环境变化后,俞敏洪决定和同学一起在校外办学习班。
正式弃教从商是在1991年。那一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打工,自立门户的念头渐渐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和俞敏洪的北大同学王强回国加盟新东方,这三个人,曾号称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上世纪90年代,留学从以公派为主向自费留学转换,中国留学人数呈现爆发性增长,新东方也成为了留学语言培训界的龙头。2003年,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俞敏洪身兼董事长和总裁职务。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大陆首家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
如今的新东方早已不再局限于留学业务,而是一家综合性教育集团,目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以语言培训为核心,还涵盖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线教育、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
新东方集团回港也并非俞敏洪与港交所的第一次接触。2019年,新东方推动分拆出来的线上业务“新东方在线”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实际上,经历了独立拆分、新三板挂牌、摘牌、选择港股的新东方在线,如今也已经成立了15年之久。
新东方可谓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黄埔军校”。去年赴美上市的教育公司跟谁学的创办人陈向东,就曾在新东方就职,一度做到新东方集团执行总裁一职,此外还包括:一起科技创始人刘畅、朴新教育创始人沙云龙、智课网创始人韦晓亮等等。而在教育领域之外,新东方还走出了真格基金徐小平、王强以及连续创业者罗永浩。
疫情之下,大批线下培训机构遭受冲击,新东方也未能幸免。
在招股书中,新东方集团专门阐述了新冠疫情对于集团的影响:“招生工作受到影响,暑期报名课程被押后,尽管K12校外辅导课程持续增长,由于海外考试取消及海外旅游限制,海外相关业务(包括备考及咨询服务)受到负面影响。”
受此影响,新东方在招股书中写道,在2020财年度第四财政季度,新东方净营收为7.99亿美元,同比下降5.3%;来自课程及服务的净营收为6.65亿美元,同比下降7.3%。
此外,截至2020年8月31日止的2021财年第一财季,新东方实现净营收9.86亿美元,实现净利润1.51亿美元,实现股东应占净利润1.75亿美元。
转型艰难,新东方依旧以线下业务为核心,线上业务也在徐徐进行。截至2020年5月,新东方品牌在全国91个城市提供教育服务,组成了104所学校、1361个学习中心、12家书店的实体网络,以及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多纳等品牌搭建的在线学习平台。
2020年1月,新东方暂停了全国所有学习中心的运营,通过自己研发的OMO系统将线下课堂转移到小型的线上直播课,以对抗疫情的影响。在招股书中,新东方介绍自己致力于为全年龄段学生群体提供教育及产品,包括K12辅导、海外及国内备考、成人语言培训等。而在竞争激烈的K12阶段,一众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新东方显然不再是“一家独大”。
另据招股书,作为新东方的灵魂人物,俞敏洪持股12.3%,值得注意的是,李彦宏也是新东方的董事,持股比例不足1%。
按今天市值2300亿港元计算,俞敏洪持股对应的身家高达280亿港元。
成立28年的新东方,已经成为一个隐形投资巨头。
教育历来是一个活跃的投融资领域。多年来,新东方在教育行业各个细分领域进行投资、并购,以布局、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好未来完全使用公司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不同,新东方还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进行投资。
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是一只双币基金,新东方是基石出资人,同时携手中国顶级金融机构、海内外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及知名上市企业、行业独角兽等共同打造,聚焦全球范围教育文化产业的创业投资机会,其前身就是新东方集团投资事业部。
如今,新东方的投资触角伸向了早幼教、K12、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各个细分领域。天眼查信息显示,从2015年5月至今,新东方战投的投资动态共有41起,包括天利教育、乐乐课堂、多乐小熊教育、极客教育、盒子鱼等;新东方教育文化产业基金共有对外投资动态15起,包括豌豆思维、育学园、凯叔讲故事、掌通家园等等。
日前在为新东方一家被投企业站台时,面对1.8亿美元的融资金额,俞敏洪戏称:“新东方从来没有融过这么多钱。”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新东方,开始用投资影响这个行业。
而在集团之外,俞敏洪自己也是一名投资人。2014年12月,俞敏洪联手盛希泰共同创办了洪泰基金,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消费升级、文体娱乐等领域。
成立伊始,俞敏洪就对外称,不会具体管理基金的投资团队,他和盛希泰的分工明确:俞敏洪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引进项目和宣传洪泰这支新生的基金,而盛希泰带领的团队负责做专业判断。天眼查显示,目前洪泰基金对外投资事件已超过200起。
在看过几千个项目后,俞敏洪曾分享他对于投资的看法:不投没有商业计划书的项目、不投创业团队不和的项目、不投依赖资源创业的项目、不投没有独立IPO可能的项目、不投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他觉得,项目一定要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说我投的项目一定能IPO,但是我不会投没有IPO可能的项目。”
“三年内将会出现20个市值达到200亿美元的教育公司。”俞敏洪毫不掩饰对于教育领域投资的信心,他认为面向教育的内容、平台和技术提供商、面向人工智能化的教育体系、面向公立学校提供智能化硬件布局、网络服务,是未来教育投资的主要方向。他最看好的,是将地面集约化和在线教育相结合的OMO教育模式。
如今,58岁的俞敏洪已经敲钟3次。在今年年初的一场对外会议上,俞敏洪说:“现在对做企业都没有太大兴趣,并已在考虑退休,但还不能公开。”或许他在离开企业后,将成为一名更加专注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