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作者杜冲,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期新东方(NYSE:EDU)股价又创新高,从年初深坑中爬了出来。作为持有新东方长达八年的佛系股东,实在感慨不已。
持仓新东方是非常精神分裂的事,起初因俞敏洪而来,后来庆幸俞敏洪离去,最后期待新东方“背叛”俞敏洪。
老俞从农村考进北大,又留校任教,是那种很传统的,怀抱改革中国教育行业愿望的读书人,用北宋教育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形容再合适不过。
这样的老俞,向来重视教研,让早先作为客户的我爱,爱他的人文、情怀和理想。
这样的老俞,忽视扩张与新业务,让后来作为股东的我恨,恨他的隐忍、保守和迟钝。
(2011年以来新东方与好未来股价走势,黄色线段为好未来,点击看大图)
个人担当的高度并不代表企业战略高度,不然新东方也不会从行业霸主变成跟随者(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市值分别为179亿美元、213亿美元)。说得不客气一点,新东方能走多远,似乎取决于老俞离新东方有多远。
2016年,老俞辞去CEO职位(虽然仍然是董事长),股价飙升,我曾以为新东方将变成不一样的新东方。
2019年初,新东方的线下业务负责人孙东旭空降新东方在线(HK:01797),出任联席CEO,把发力重心从大学业务改成K12,对标烧钱狂魔学而思网校,这似乎进一步冲出老俞保守的框架,我仿佛又看到了2016年到2017年底新东方一飞冲天的影子。
然而港股的新东方在线上个月发财报,让我看到,新东方还是俞敏洪的新东方,所以我以不到110美元的均价抛掉了股票,用脚投票,以下是思考过程。
时间线证明了老俞的新东方保守而迟钝。
新东方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993年。
新东方是什么时候从英语培训向K12扩张的?2008年。
整整十五年,新东方只跟英语死磕,从单一的托福+GRE考试培训,拓展至5岁35岁年龄段人群的英语教学。一件事做到九十分还不够,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做到九十九分甚至一百分,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做法。
在互联网时代却是减分项,跑得慢就自然而然的被超越。因为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边际收益却越来越低。
张邦鑫的好未来就是这个时期冒出头来的,2003年创办奥数网、2004年上线中考网和作文网、2006年上线高考网、2007年进入家教市场,起点就是布局K12。
K12细分赛道上有1.7亿量级用户,12年-15年客户生命周期。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8年K12市场规模高达4331亿元。
眼看好未来起来了,躺在英语舒适圈的俞敏洪终于醒悟,2008年新东方全面介入K12, 2010年下令必须拿下K12市场(我在这之后买入)!当然,醒悟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一回事。
从自身的情况来看,新东方的K12业务直到2016年,才超越留学英语、出国咨询及其他业务,成为顶梁柱。
(点击可看大图)
与同行相比,新东方的K12规模要逊色于后起之秀好未来。2019财年,新东方和好未来K12收入分别为19.8亿元,22.1亿元。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如果当初更早的扩张品类,两家公司市值的大小很可能不一样。
K12,并不是新东方唯一令人惋惜的领域。
典型的课外教育培训的三部曲,应该是这样子:垂直领域培训--K12培训--线上教育培训。没错,线上教育新东方也处于下风。
(点击可看大图)
更要命的是,以上几家公司只是在线教育里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的在线教育烧钱猛兽都没上市,仅今年暑假招生战,十家在线教育公司(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掌门1对1、一起学、作业盒子、VIPKID、有道精品课、企鹅辅导、跟谁学)投放总额高达40亿元。
其中,学而思网校、猿辅导及作业帮三家教育品牌累计投入的营销费用约为20亿,新东方在线根本排不上号。
对于在线教育而言,不烧钱根本没有未来。
参加的一次行业研讨会,有这么个比较被大家接受的认知,“网校的学员如果不续报的话,就不一定报其他的课程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抢占学生的初次线上教育体验是重中之重,这是低价入口班这么流行的原因。
那个坚持“不做广告,只靠口碑招生”的张邦鑫也不能对抗潮流,你看看学而思网校大笔投入,导致好未来营销费用近两年起飞就知道了(虽然投放效果并不好)。
2019年1月,新东方的线下业务负责人孙东旭,空降新东方在线出任联席CEO,把发力重心从大学业务改成K12,对标学而思网校,这似乎进一步冲出老俞保守的框架。
如果你看了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Jack马和特斯拉musk的那场对话,你会明显感觉到再往下走的高科技时代,马云老师真的可能玩不转了。
时代变化的太快了,这对老一代的企业家及其不友好。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世界永远年轻,而你终将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