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稻盛和夫到底在讲什么? >

稻盛和夫到底在讲什么?

转载时间:2022.02.07(原文发布时间:2021.01.18)
6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61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曹岫云 曹寓刚,高级笔记达人:微笑天使,责任编辑:马畅,审校:马畅,音频录制:李盐,36氪经授权发布。

一、稻盛哲学只讲了一句话

稻盛哲学在讲什么?它跟我们平常理解的哲学,有4点不同。

分别是,简朴性、实践性、道德性、辩证性。

第一,简朴性。

稻盛和夫当年创业,28名员工跟着他,其中20余人都是初中生。当他要讲自己的哲学时,他发现只有用初中生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员工才能理解、接受并实践。

一般情况,我们认为哲学要讲一系列术语,是非常深奥的学问,并且是专家学者该去研究的事。稻盛哲学没有术语,都是最简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与实践。

第二,实践性。

哲学普遍讲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理,而稻盛哲学全都来自实践。稻盛和夫在科学研究、企业经营、生活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哲学,又立即用它指导科研工作和企业经营。

稻盛哲学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实践和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循环,是一种高维度平衡。

第三,道德性。

哲学是哲学,道德是道德,二者虽有关联,但属于不同范畴,这是人们普遍认知。

稻盛和夫却把道德,放在稻盛哲学的核心位置,即——以利他之心思考行动。这在其他哲学中是不明显的。

第四,辩证性。

稻盛哲学强调兼备事物两极:既要利己,也要利他;既要大善,也要小善;既要大胆,也要小心;既要有斗争心,也要有慈悲心;既要有大家族主义,也要有市场竞争主义;既要关心爱护员工,也要严格要求员工等等。

唯物辩证思想,存在于稻盛哲学的每一个具体项目中。

——稻盛哲学的内容很丰富,相关书籍也已经很多,稻盛和夫总结说:

“我的哲学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人生方程式。”

稻盛哲学的人生方程式为: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一个人,人生是否幸福?幸福的程度如何?事业是否成功?成功的程度如何?答案是,“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个要素的乘积越大,人生和工作就越接近幸福与成功。

如果有一句话能概括稻盛哲学,那就是人生方程式。不过,这个方程式还可以更完整: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100~100)×热情(0~100)×能力(0~100)

能力是天赋之才,因人而异,分值范围是0分到100分;

人只有能力还不够,如果没有热情、干劲、朝气,不肯努力,懒散怠惰,结果依然不会好,这个分值范围也是0分到100分;

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与能力和热情不同,它的分值范围是-100分到100分,有“正负”之分。

稻盛和夫说,这是因为一个人即使能力和热情都很高,但由于方程式是乘法,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的人,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则会是一个更大的正值;相反,如果持有负面的思维方式,哪怕是很小的负数,都会导致人生和工作的最终结果变成负值,这样的人,轻则“抱着金碗没饭吃”,重则“难免加害于社会”,是不可取的。

今天的大多数企业家在面对利益问题时,左右为难,无法抉择,但在稻盛和夫眼里,企业家个人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全是统一的,这些问题都是同一个问题。

当下人们碰到的很多现实问题,稻盛和夫也碰到过。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松风工业去工作,这家工厂连续十年亏损,发不出工资,包括稻盛和夫在内的每名工人,都想找机会跳槽,新上任的领导又把劳资关系搞得十分紧张,工会经常组织罢工运动。

但后来稻盛和夫发现,天天发牢骚,说老板坏话,抱怨社会不公平,嫌自己家里因贫穷而没有后门,感叹自身命运不好......这些负面情绪,除了让自己更加消极,没有任何意义。他决定,不如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眼前的研究中去,先把本职工作干好再说。

思维方式一旦转变,他的心情马上就轻松了,稻盛和夫立刻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而且,人排除杂念后,更容易发现事物真相,他很快就取得研究成果,还受到领导表扬。

因为他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有机化学,所以一开始对石油化学很感兴趣,对精密陶瓷没有兴趣,但由于自己取得成果,他越来越喜欢上制作精密陶瓷的工作,于是便更加努力。越努力越有成果,越有成果他就越投入,进入了良性循环。

从年轻时期的稻盛和夫反观当下,任何企业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充满激情地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

稻盛和夫研究的精密陶瓷,是电视机里面的绝缘零件,要阻隔几百万赫兹的电流,普通陶瓷无法使用。不久,公司就交给刚刚大学毕业的稻盛和夫一个任务:研究开发一种叫作“镁橄榄石”的新型陶瓷。

镁橄榄石的绝缘性能好,特别适合于高频电流,用作电视机显像管的绝缘材料最为理想,而且市面上的需求已呈爆发式增长。松风工业当时接受了松下电器的一个订单,正需要大量的镁橄榄石原材料。

但是镁橄榄石的粉末非常松脆,没有黏性,过去的办法都是添加黏土,但黏土总是含有杂质,制作出来的陶瓷纯度不高。因此,镁橄榄石的成型问题,成为了困扰全世界科学界的最大难题。

稻盛和夫一开始也像其他人一样,用各种比例的黏土、用各种压制方法,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尽了,绞尽脑汁,可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就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非要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不可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渗入到稻盛和夫的潜意识里。他每时每刻思考这件事,简直是吃饭也想、走路也想、睡觉也想、工作时也想、回家时也想。

人处在这种精神状态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一天深夜,稻盛和夫又做实验到很晚,当他感到疲劳打算休息时,脑子里还在想着陶瓷的事,结果一不小心踩着了一个容器,鞋子沾上了实验用的石蜡。

他当时还很愤怒地喊:“谁把石蜡搁在这个地方!”但脑子里马上划过一个思想的闪光,突然来了灵感。

第二天,稻盛和夫架起一个简单的锅,把石蜡放进去加温到60℃融化,再放入镁橄榄石的粉末不停翻炒均匀,这时镁橄榄石粉末表面上就产生了一层粘性薄末,粉末成型了。稻盛和夫惊喜万分。

他又发现,如果一开始石蜡加入太多,它就彻底融化了,镁橄榄石粉末的形状也会瓦解;如果太少,黏性就不够。经过反复实验后,他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石蜡,当镁橄榄石粉末成型后,石蜡也挥发了,粉末的形状也保留了下来,且没有任何杂质。这下子,令全世界头痛的科学问题,就被稻盛和夫用这样简单的办法,给解决了。

用有机物帮助无机物成型,现在这个科学道理已经是常识,但在当年是稻盛和夫首先发现的。后来他才知道,成功合成镁橄榄石的除他以外,就只有美国通用电气一家公司。通用电气合成出的陶瓷,结构跟稻盛和夫的陶瓷结构一模一样,但是合成方法完全不同,加入石蜡也是稻盛和夫的首创。

没有像样的设备,也没有理论的指导,在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里的一间简陋实验室中,一个非对口专业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赤手空拳,竟然创造出足以跟通用电气的技术相媲美的科研成果。就连稻盛和夫自己,也觉得这是瞎猫踩中了死老鼠。

他感到格外幸运,认为这是神对自己的怜悯,因为自己拼命地工作,神看不过去了。他想,这样的灵感不可能再出现第二次,但事实上,在他之后的人生中,类似的“幸运”接二连三地来临。

根据人生方程式,企业家到底要努力到什么程度?就是像稻盛和夫一样,抱着无论如何非解决不可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前思后想、苦思冥想、千思万想,强烈地想,反复地想,深入地想。

一个人“想”到这种程度,愿望就会渗入潜意识。潜意识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不休息,是24小时工作;第二,它对人非常忠实,如果你动好脑筋,它会帮你实现好的目的,可如果你动坏脑筋,它就会帮你实现坏的目的。潜意识千方百计听从你这位主人的吩咐,所以我们努力勤奋,是为了把工作做到极致。

至于稻盛和夫为什么产生了一刹那的灵感?他后来领悟,为了看破现象背后的本质,为了看清事物包含的真理,我们心灵的镜子必须纯粹透明,否则我们就见不到真相。

把本质和真理,同自己的心灵状态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稻盛哲学所讲的——心纯见真。

稻盛和夫到底在讲什么?

二、天堂地狱一纸隔

稻盛哲学的核心基础,即“利他精神”。

这与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截然相反。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与人的接触交流变得频繁,人的生存也越来越依靠组织,利他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天愈发显现。

如果按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大家都把实现个人欲望当作根本目的,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纷争不断,组织也会经营不善,每个人获得的一切就只是极浅层次的欲望满足,而难以真正幸福。

稻盛哲学中的“利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概念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孔子的“仁”、孟子的“义”、王阳明的“致良知”及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全都有利他之意。

但是,利他心存乎人的内在,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也难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于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稻盛和夫构建了一套具体的数字化体系,让个人内在的利他心,能被外在的数字呈现出来。

所以,这套数字化体系,本质上是在人的“内向观照”与“外向关切”之间,建立起的一套“对应匹配”体系。什么意思?

商业的逻辑,本来就是一个“利他自利”的结构。商业想取得成功,就要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这就是一种利他。所以在成果上,利他精神也给予了我们更好的回报。

可是,人的利他心、心灵状态和人格,这些“内在观照”在主观上很难衡量。因此,稻盛和夫用企业经营、科研实践、人生经营的数字成果,以这些“外在关切”来给内在做相对应的匹配。

“企业经营不好,一定是经营者的心性与人格不够,没有得到提升。”稻盛和夫告诫所有企业经营者。

如果单从经济学来看,人是理性的、利己的。但是稻盛和夫曾在一次禅修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群人,行至某地腹中饥饿,恰巧发现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锅,里面煮着美味的面条。但是,每双筷子都有一米之长,尽管他们能够夹起面条,却送不到自己嘴里。

他们都只想满足自身欲望,自己吃不着,看到别人夹起面条努力往嘴里送时,就马上你争我抢,不让别人吃。他们争吵起来,结果锅翻了,面条撒了一地,谁也没吃成。这个地方就是地狱。

另外一群人,也围着同样一大锅面条,其中有个人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夹起面条跟对面的人说:“这面条很好吃,您先尝尝。”蘸蘸佐料,就送到了对方嘴里。

对方吃完,很满足地说:“谢谢,现在让我回报您吧。”于是他也拿起长筷子,夹面条喂别人吃。结果大家都吃饱了,气氛也很和谐。这里就是天堂。

地狱和天堂,物理条件完全相同,同样的锅、面条和筷子,不同的是人的心态、人格和理念。所以你说,究竟是利己的人更聪明,还是利他的人更聪明?

利己的人,生活在地狱;利他的人,生活在天堂。

现实中的交通问题也一样。有些人开车,很狭小的空间他也要挤进去,结果因为他而堵车,谁也别想走。有的司机就比较文明,不抢不挤,每个人都稍微遵守些交通规则,路就通了。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差距。

因此,想满足自己的欲望,怎么满足?你先让对方满足,然后你就满足了,大家都满足了。这是思维方式问题。

人生方程式,就只有“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个要素。把能力和热情都做到接近100分,把思维方式做“正”做大,你的成绩就大了,人生和工作的结果也就更好了。

稻盛和夫便是努力发挥自身的天赋能力,思维方式也非常正面,所以能够创造出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他亲口说过,自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圣者贤人给予过自己很多精神滋养。

人的欲望和本能,跟动物一样,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也可以生存下来。饿了就要吃,无论如何都要吃到东西,否则就会饿死,所以要抢、要争夺等等。

但从人类的农业文明时期开始,人类社会就出现了“组织化大生产”,直到后来的工业文明,包括今天的后工业时代,人类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组织化、社会化的生存方式。我们早就不再生存于一片丛林中,而是生存于一个社会结构当中,或者说一个人际关系网络当中。

现代人的一切生存资源,都来自社会结构,来自人际关系网络。同样,对从事商业的人来说,一切生存资源都来源于商业网络。

“仁”“善”“慈悲”“致良知”“敬天爱人”“为人民服务”等等理念,它们实际上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为了让人类在高度组织化、社会化的环境里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

尤其在一个组织里,在一个商业大时代里,我们要想生存得更好,必须与他人保持和谐相处。不管是人与组织,与其他物种,还是与周边自然环境。

如果人类仅仅以利己为中心,社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组织也无法有效运转。

在整个商业环境的大循环中,谁为企业生存提供机会?客户。企业的一切资源,都从客户中来。想要经营好企业,就要真心实意地关爱客户。

企业或者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一定是依靠全体员工。因此,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必须真正地利益员工,要通过工作帮助所有员工实现幸福和谐的人生。

因为只有这样,员工的个人目标,才能跟企业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全体员工才能真正有动力,去服务好客户以及企业周边的一切利益相关方。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在当下的商业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而且也必须这样。稻盛和夫的哲学体系正是如此,一方面承接了中国先贤主张的利他价值观,另一方面又通过数字化体系,用数据呈现出人的利他心状态,非常适合现代社会。

基于组织,他在个人内在的利他心程度,和外在的经营结果之间,构建了一套刚性关系。每一位企业经营者,甚至任何组织的领导人,都能运用这套简单易懂的数字化体系,照见自己内心。

向内观察自己的心,发现本来的实相,这便是佛家讲的“内观”,同样也是对当下的巨大现实意义。

三、一件工作如何做到极致?

认清事物本质后,我们的工作才可能做到极致。

所有工作都如此,我(曹岫云)翻译稻盛和夫的著作也是这样。《活法》刚被翻译出来时,怎么也卖不出去,后来我只好在北京一场会议上,给在场每位企业家一人送出一本。

其中有一位企业家,通宵读了《活法》后,转天就找我购买了7500本,后来陆续还有人向我买了一万册。今天,《活法》已经畅销。

很多出版社说我的翻译传神,但其实我的日语是从广播里学的,并没有那么好,而且也不是专业学翻译的。不过,我对自己把日文翻译成中文的能力很自信。

我过去翻译稻盛和夫的日文著作时,他讲的话我看懂了,他的故事也打动了我,但是怎么用中文表达出同样的力量来,很难表达,有时也很苦恼、焦虑。

但我想,无论如何我也要把稻盛和夫的思想,忠实传达给中国读者,无论如何我要把自己的感动,跟大家分享。于是,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渗入我的潜意识。我告诉自己,这样翻译一下、这样挑战一下,不就行了吗。

有时候翻译完,我会很得意,自己能把稻盛和夫的书翻译得这么淋漓尽致,但是如果两个星期后,再让我重新翻译一遍同样的文字,我未必能翻译得像当时那样好。这是因为,译文的水平不光需要译者语言的能力、翻译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表达的能力,还要看译者翻译时的精神状态。

如果你工作不在状态,那么你制造(创造)出的物品也一定非常粗糙。“造物精神”就是这样,稻盛和夫说,物品是其制造者心灵的反映。粗糙的心灵,绝对制造不出精细极致的物品。

我们常见到,那些打造日本刀的日本匠人们,在锻造之前,都会先沐浴,再穿上洁白没有瑕疵的日本浴衣,向神祈祷,以纯化自己的灵魂。达到心灵与器物相结合的境界之后,他们才开始工作,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完美无缺的产品。

一把把锋利的日本刀,就是这样被制造生产出来的。“物心一如”就是这个道理。造物,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手艺问题、一个经营问题,它跟人的心灵状态也有很大关系。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利他自利。

企业所有的经营成果都来源于客户。你不利益客户,客户就不愿意掏钱给你。所谓“造物”,也是为了让客户愉悦、为了让客户满足、为了让客户愿意买单。产品和服务都是这样。

造物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利他精神。商业最原始的状态是“物物交换”,你的物无法令对方满意,对方肯定就不会和你交换利益。因此,造物是以利他为起点,在利他过程中让自己获得收益,而且这个过程是持续循环的。

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利他,不是互相矛盾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关键问题是二者的逻辑关系,即企业家是把利己(自利)放在首位,还是把利他放在首位。

“只要动机是善的,过程是善的,结果一定是好的。”稻盛和夫对此深信不疑。这就是他的信念、信仰。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人际交往极为密切的社会结构当中,我们的商业也处于这样一个大的商业网络当中,人时时刻刻都需要克制和驾驭自己的本能,不能被本能干扰。

有本书叫《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提到人类过去和所有动物一样,都生活在丛林里,生存本能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但在社会化的文明中,人类过去的生存本能反而干扰了我们今天的生存。

基本的吃、喝、穿、睡等等合理的本能和欲望,应该被满足;但是此外多余的本能和欲望,就需要被克制、驾驭,使其不成为我们的生存障碍。要做到这点,就要时刻观照我们的内心。

造物精神,也可以引申出很多其他状态。比如稻盛和夫过去在工作时,经常进入“忘我状态”,时刻想着产品如何做好、服务如何做好,一门心思只做好一件事。

今天,稻盛和夫又已经从忘我进入一种“无我状态”,做任何事情,都只考虑他人。可以说,他的人生已经非常幸福美满,他的经营成果也丰硕。

现在企业家们常谈的丰田“精益管理”,实际上稻盛和夫在领导京瓷公司生产精密陶瓷时,也实现了精益管理,做到了制造业的极致。京瓷的陶瓷产品,达到了“双零”——不单是废品率为0(即成品率100%,也等于产品质量合格率100%),而且原材料损耗率也为0(毫无边角料)。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

生产过程中,哪怕有百万分之一的损耗,稻盛和夫也会让人找出原因来,而且事在人为,找到人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把问题解决掉。

总之,稻盛和夫的思想体系,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他讲的道理也都通俗简单,不故作高深,但是我们都能读懂,不代表都能做到。

稻盛哲学,是一门实践哲学、行动哲学,是用来直接指导行为的,按中国文化的讲法,它是用来修身的。

稻盛哲学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思考的,我们更应该把它用在每一天的工作当中。

而把这些至简的道理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阅读甚至背诵稻盛和夫著作中的许多经典语录,然后如实去做,这会对我们的人生和工作有更大的帮助。

四、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点评过这样一位企业家。

很多人看完“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之后,认为很有道理,但这位企业家不同。他看完,认为人生方程式能救自己的命。

这位名叫大谷正彦的日本企业家,早年家境贫寒,以刻图章为生,他和母亲在街边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小店铺。

由于他的图章物美价廉,不久,生意就小有成功。成功后的他异想天开,冒出在新潟(日本新潟县)开连锁店的念头,于是去找银行贷款。

银行当然不会借钱给他这种毛头小青年,灰头土脸的他决定先把连锁店开起来再说。

可是命运弄人,就在这时,他被诊断患有绝症——大细胞增殖症,这种病症甚至会导致肿瘤长到他大脑内。此后他四处求医做手术,每次都是在头上开刀,医生断言,他的生存几率仅有几十万分之一。

当年轻的大谷得知自己将会短命的现实后,他开始有些怨天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一下子就顿悟了,同时也一下子就把方程式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

他想,人生方程式有3个要素,自己因为健康问题,在能力上大打折扣,既然这样,那就在热情和思维方式上做出成绩,结果不就改变了吗。

他立即相信了人生方程式,首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让自己所有思维都朝着正向发展。

大谷的心态开始转变。正因为自己有可能短命,所以他争分夺秒地工作;正因为自己是小学学历,在人前抬不起头,所以他立志要把工作做出业绩,在同学面前抬头挺胸;正因为自己生了病,所以他才觉得这是上 帝在考验自己。

他把绝症视为促使自己心灵成长的绝佳机会。“不要埋怨,不要背叛,反而要感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我这辈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谷说。

后来接连发生几件事。他的女儿出了车祸,礼拜天送到医院后没有医生理睬他,他立马抱着女儿跑到就近一所大学,跪在地上激动地说:“把我的命换我女儿的命,我这条命已经没有价值了!”

女儿抢救成功后,他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但他联想到,当初自己也躺在手术室里,门外等候的母亲心情也一定和自己一样,是希望用生命来换儿子健康的。大谷心想,自己还没对母亲尽孝,也还没对女儿尽到教育的责任。

他的员工里面有很多残障人士,有智障患者和侏儒症患者,这些员工虽然能完成简单的刻图章工作,但上下班仍然需要父母接送。这些父母们对大谷说:“谢谢你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机会,像他这样的身体,还能工作赚钱。但是如果我们去世之后,他们该怎么办呢?”

大谷听后,决心一定要把公司做大,赚了钱以后,要给残障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措施,并为他们养老送终。所以他对天祈祷:

“老天爷,求求您让我晚一点死,我要先把公司做到全日本第一,至少也要成为新潟第一,然后您再让我死。”

因此,为了他的女儿、他的母亲、他的残障员工,他的思维完全变成正向的,人也非常勤奋努力。没过多长时间,他的企业就做到了日本第一,开店240余家。

这是个很奇妙的故事,感动了盛和塾的许多企业家。大谷对大家说,只要改变思维方式,从负走向正,人生就会随之改变。这是一种积极的、开朗的、向上的价值观。

大谷的身体伤痕累累,还是能保持健康的状态,连他的医生也很惊奇。应该怎么来理解这种现象?稻盛和夫说:

大谷的目标很大,他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日本第一,是为了要终身照顾残障员工,正因为他的所想所做,包含了巨大的利他心,所以他才能一心不乱,减少对病痛的担忧,朝着目标迈进。如果没有这样利他的目的,他就会把注意力放到病痛上,这样的话,他可能很早就病逝了。

“因为意识和心灵都集中到为他人尽力的利他心上来,意识的变化起到了保护健康的作用。所以从生物学、医学上很难解释的现象,活生生地发生了。”

人生方程式救了大谷的命,78岁依然健在,他去世前把事业传给了自己的女儿。

每个人都一样。利他心多一点,更努力一点,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心性,人人都能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实现人生与工作的幸福圆满。

提高心性,意思是克制自我、利益他人,也就是提升人格。“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者也是有因果关系的,当企业家具备提高自己心性的思维方式,真正希望为他人服务和创造幸福的时候,热情自然能够升腾起来,能力也自然能够不断增强。

思维方式如何提升?修心,克制与驾驭自己的本能和欲望。

那如何修心?稻盛和夫在2018年出了一本书叫《思维方式》,里面有10章,可以作为我们修心的参考。依次是:

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充满善意。

思维方式不是很玄的问题,在稻盛哲学里,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判断基准。

判断事物,是有基准的,基准可以衡量一切事物的长度,对一切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有了正确的判断,人才知道如何通往最终成功。

这个判断基准,不是以利害得失,而是以是非善恶。“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稻盛和夫经常用来判断事物的基准。

知善知恶是良知。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是非善恶,但多数人往往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导致自己的是非观念被蒙蔽,最后做出错误判断。

“一灯照隅是国宝”,是说一个房间暗着,你亮起角落里的一盏灯,就把整个房间照亮了;同理,你经营出一家有利他精神的企业,就能照亮整个行业,不仅在行业里做到极致,还改变行业走向。

“一灯照隅,万灯照国”,是说如果每一家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里,都能按照利他精神来干事,不以自己眼前的利害得失、不以自己面子的得失、不以自我保护的得失为判断基准,而是认真思考“作为人究竟何谓正确”,那么一万家这样的企业,就能照亮整个国家。

作为人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更不应该骗人;作为人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更不应该当“寄生虫”;作为人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更不应该贪污腐败;作为人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更不应该飞扬跋扈;作为人应该利己也利他,不应该损人利己,更不应该损公肥私。

所以,别人都在卖假冒伪劣的产品,只有你的公司货真价实,你自然被客户信任,更多客户都会来找你。

把作为人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企业家只要做到这一条,不但能够赢得客户信任,赢得全体员工支持,甚至还能赢得“天助”。

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一直能感受到上天在帮自己的忙,否则,他当初就不可能让濒临破产的日航这样糟糕的企业都起死回生。而且是在短短的一年内,用十分简单的思想,把日航经营得非常成功,利润远远领先全球航空业平均水平。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稻盛哲学的威力。

当然,只靠天助也不现实,没有稻盛和夫个人的勤奋努力,没有他的阿米巴经营,没有博得全体员工对他的支持,他也没法取得巨大成功。

五、经营者如何实践稻盛哲学?

京瓷公司创立第三年,发生过一次劳资纠纷,员工们罢工,并提出非常多条件,要求稻盛和夫承诺保障自己的未来。

稻盛和夫创业时,只希望自己的技术能被发扬光大,根本没考虑过自己要为员工做些什么。他没想到,尽管公司经营艰难,员工却已把他们的一生都托付给了公司和自己。

他开始反复自问,经营京瓷到底是为了什么?从那之后,他就把经营企业的理念修改为: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这条新理念,是对内、对外的双向利他,而且它的意思等同于盛和塾的口号——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也是盛和塾37年以来从未改变过的唯一口号。

企业只有真正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员工才会真正替客户着想,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来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不是员工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而是要真正为员工思考,该宽容的地方要宽容,该严格的地方要严格。

在企业经营,甚至部门经营、小团队经营当中,不论你是哪一层级上的经营者,唯有思考团队成员的幸福,并将成员幸福放到第一位,才能对内提高自己心性,对外拓展企业经营,并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做贡献。

你做出了贡献,回报自然会来,是必然结果而已。

能够切实落地稻盛哲学的阿米巴经营,其威力是巨大的。稻盛和夫说过,只要能够正确地导入阿米巴经营,我们的企业都能像日航一样快速地提升业绩。

阿米巴经营,代表一种人类未来的经营模式。当今社会,很多企业都对阿米巴经营有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它只是一个专业问题——但凡有家公司打着“阿米巴”的名号,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公司,只要请过来讲讲课,自己的企业就能学会阿米巴经营了。

然而事实却是,真正掌握阿米巴经营的咨询机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挂了个名头,混淆是非。这是稻盛和夫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局面。稻盛和夫1983年创立企业家们的学习组织——盛和塾,从那时起,这个平台里关于稻盛哲学的信息都是最准确、最正确的,盛和塾里的企业家如果想确认某个阿米巴项目的实施结果,可以亲自到当事企业访问,亲自跟当事企业的经营者沟通。

通过阿米巴经营真正实现业绩提升,有3个严格标准:短期见效、长期有效、导入哲学。而导入稻盛哲学,是整个阿米巴经营的核心,没有稻盛哲学,阿米巴经营就毫无生命力。

导入哲学,不是拿着稻盛哲学的书读一读,而是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到战略,到组织,到核算制度,到会计制度,到工具,到流程制度,到方法的层层落地。

稻盛和夫有两句话,第一句是“阿米巴经营从哲学共有开始”,第二句是“阿米巴的成败取决于经营者的意志”。所以,不是搞一些花样翻新,就能被称为“阿米巴经营中国化”。花样不仅不是真正的阿米巴经营,更与阿米巴经营背道而驰。

阿米巴经营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的本质是销售额最大化与费用最小化。这是由企业所有成员实现的,不是由老板一人实现的,因此每个人都关系着阿米巴经营的成败。

企业更要明白,自己导入阿米巴的目到底是什么?只有两个。还是刚才讲的,一个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一个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但往往,中日很多企业都无法接受这个理念。

甚至在2010年,稻盛和夫对日航的干部们说:“我到日航来,我要宣布新生的日航的经营理念,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

刚说到这里,所有的日航干部全部反对这条理念,有人直接当面反驳稻盛和夫说,日航有八大工会,跟公司经营者斗争了60多年,你不追求他们的幸福,他们还追求自己的幸福呢,你追求他们的幸福,他们一定会更加没完没了;而且你追求玻璃般透明的经营,那只会成为工会“进攻”经营者的“炮弹”。

可见,当时的日航,员工不信任经营者,经营者也根本不信任员工,但稻盛和夫还是成功扭转了日航的破产危机,还使其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日航的每个员工变得每天都勤奋工作,而且经营者不断进行改革,力求把销售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做到极致。这样的团队天下无敌。

稻盛和夫坦言,所有事情都不是自己做的,都是日航的干部们和员工们做的,因为他对航空服务一窍不通,也不拿一分钱,日航的干部和员工看到自己78岁了,年龄像他们的父亲或爷爷一样,还这么拼命地工作,他们还好意思不努力吗。

而且稻盛和夫当时三个女儿都退休了,日航很多员工比他的女儿、孙女年龄还要小,所以他认为自己为了这些年轻员工们的幸福,也要拼命工作。

经营者要努力得到全体员工信任与尊敬,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最大动力。不管你把使命说得多么漂亮,不管你把目标定得多么崇高,不管你的经营哲学多么完善,不管你的商业模式多么健全,如果你作为经营者(领导人)不以身作则,不率先垂范,没有强烈而持久的利他愿望,没有洞穿岩石的经营意志,那么你讲的所有东西都是空的。

包括京瓷公司在内,如果有一天,它的经营者淡化了稻盛哲学(利他精神),京瓷的寿命就走到了尽头。京瓷现在的接班人也这样承认。

尾声

最后,希望经营者们通过学习稻盛哲学,能够吸收利他精神的精华,将其运用到自己企业的经营实践当中,并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实现利他自利,甚至体会到忘我利他、无我利他的幸福圆满境界。

一事做到极致,精神就随之升华。稻盛和夫在精密陶瓷上,钻研得很透,他就参悟到了事物的真理。所以一通百通,每件事情的深处,都包含着这个宇宙的真理。

只有觉悟真我,灵魂才有着落。人有贪嗔痴的私心,也有真善美的良心,一个人是同时具备利己心与利他心的。无意识状态下,我们都是从利己出发,因此很容易判断错误;然而觉悟了真我(真我即良知,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后,经营者就能让大家齐心协力,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全世界第一也有希望。

因此不要对自己的企业或是社会抱有过多的悲观,不要被自己的私心和傲慢情绪蒙蔽真我,要以是非善恶作为评判标准,不要以利害得失作为评判标准。一个经营者不管以前再怎么官僚、腐败、一塌糊涂,只要从现在开始,以身作则,就能觉醒自我。

觉醒了自我,经营者的心里就有底了,就能在光明大道上迈步前进。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稻盛和夫到底在讲什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