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转型,硬科技和高端智能制造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科技实力强的企业在加速提升科技含量,传统企业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更多的场景在于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相比较而言,技术的转型难度远不及意识的转型。如果没有数字化意识,可能速度和力度都会大打折扣。
那么,如今的传统大型制造企业在如何做转型升级呢?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和顶层架构有哪些思考呢?36氪近日深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一线进行了调研感知,并和多位一线员工、中高管理层进行了深入交流,期望能回答这些疑问。
柳钢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柳州本部、防城港钢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三大生产区域。全球钢企50强、中国企业500强,员工超3万人,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均超1000亿元。事实上,钉钉很早期就进入柳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企业运用钉钉的开放能力,把自身业务系统与钉钉集成,一起做好移动端的业务数字化。
国内大型制造企业虽然有强大的IT部门做信息化支撑,也有资金实力采买各类业务系统,但在精益生产的要求下,各类业务系统带来的“信息烟囱”亟待破壁,让业务数据能在充分流动中产生价值,中国工厂也更需要拥有能贴近自身业务特点的个性化系统,让工厂产线真正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红利。
钉钉的开放性,就能够集成工厂的业务系统,低代码工具让个性化系统的搭建更高效、便捷。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在钉钉上创新出贴合生产的数字化,把人从危险、枯燥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工人在手机端就可以实时掌握产线状况。外表看似传统的工厂,通过创新运用数字化工具,有了新的内核。
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甘贵平
以下为36氪等媒体和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甘贵平的采访实录(经编辑):
36氪:请简单介绍一下柳钢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做法?
甘贵平: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作为传统钢铁企业的柳钢,也在逐步迈向智能化。近年来,柳钢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集团集中管控、多基地协同,构建IT治理、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等三大保障体系,未来逐步向业务伙伴转型,打造“统分结合”“管服分离”和“资源共享”的IT组织架构。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柳钢以“数字柳钢”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了钢铁主业的信息化五层架构及强相关多元产业供应链的智慧运营应用体系,推动实现了一贯制管理。
近年来,柳钢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规划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钢铁主业方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
一是推广基于5G技术、工业传感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在工业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如:5G智慧工厂、无人行车、料场盘库、堆取料机无人操控、机器人巡检、传送带的机器视觉质检预警等场景应用,实现工艺过程、产线管控和生产经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生产作业环节及时精准地获取数据、传递信息,建模和分析数据、科学决策、实施管控,进一步提升公司智能化水平。
二是构建以广西钢铁智慧园区为试点的云平台,实现园区可视、可管、可控,业务全数字化、系统全联接、数据全融合,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各种互连,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及运营方式的转变,并以园区为核心形成产业链的有效聚合。
柳钢冷轧厂工人坐在操作室里远程操控轧辊装载机
36氪:怎么看待智能化、数字化和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数字工厂,对于柳钢的人才建设会有怎样的影响?
甘贵平:我们优先考虑用数字化,把人从相对艰苦、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让机器、系统来完成这部分工作。比如,我们每一块钢板都有编号,以前都是靠员工手抄,这个环节的工作劳动强度大,靠手抄还容易出错,现在这部分工作靠数字化流程来代替了,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准确度。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数字化能力,减少艰苦的岗位,减少因人为操作带来的良品率问题。
但这不意味减少整体岗位,我们鼓励员工有更多精力钻研专业技术和技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我们每年都会投入一笔费用,用来鼓励科技创新,颁发科技标兵奖。也会定期给员工做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只是一种工具,数字工厂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员工有了更好的工具,来推动柳钢发展。
36氪:柳钢对行业周期的判断很准,这些判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什么地方?
甘贵平:钢铁行业是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准确分析市场动态,把需求分析做在市场前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钢企里,存在重生产,轻协同的现象,不同系统、不同岗位,对市场的判断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销售部门卖了很好的价格,但如果原燃料采购成本高于行业,其实很难看出销售成果,过去我们主要是人为通过各种信息来综合判断市场行情,这其中个人经验的影响因素很大。
但如果数字化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行情判断,效果会更好。比如说,来自市场的信息是最准的,那些来自经销商提货员的一手信息,反映的是需求端信息,如果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结合原料价格变化,那就可以灵活组织不同钢材产品的生产,最终获得较好的效益。
36氪:如果钉钉是一个端,怎么让这个端发挥更大优势?后续集团有哪些策略提升运营效率?
甘贵平:就柳钢目前而言,钉钉主要在协同办公方面运用较多,如简单的视频会议,在冷轧厂运用得更深,产线流程都搬到了钉钉上。生产、物资采购等方面的数字化会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只要能提升效率、提升安全、提升质量,有能应用上的场景,柳钢会尽可能地引入使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在提升运营效率上,柳钢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在“事”上提效率。进一步深化“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继续在流程再造、制度建设、精文减会、高效服务、绩效考核等10大方面再下功夫。
二是在“物”上更智能。着力推进ERP项目整体上线运行,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和智能制造发展。
三是在“人”上提素能。着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完善跨基地人力资源调配机制,创新内训师素质培训,推进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工作,为企业发展储备坚实人力支撑。
柳钢冷轧厂低代码搭出来的数字驾驶舱
36氪:我们看到柳钢冷轧厂在云钉基础上建起了一个透明工厂,有了相对领先的数字化底座,让生产效率、工人工作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柳钢来说,您对未来工厂的数字化有哪些计划和考虑?
甘贵平:钢铁行业是传统行业,随着国家“两化融合”进程加速,数字化对生产效率大幅提速,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专业机构能够参与进来,给柳钢更多支持。对钢铁企业来说,如何用数字化工具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稳定性,是我们今天很重要的一项课题。哪些场景可以用到新技术、新能力,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尝试,这期间会和有相关经验、技术的单位进行合作,逐步提升智能化能力。
今年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计划投入34亿元左右,随着柳钢柳州本部、防城港钢铁基地、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三大基地逐步实现规模化效益,我们也还会继续加码科技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