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36氪报道过一家康复领域的创业公司术康,想重点打造医生随访工具帮助病人做线上康复管理,同时配合线下康复医院打通闭环。
不过,术康创始人兼CEO雷震近日告诉36氪,经过近一年的摸索,术康在帮助病人做康复管理的实现路径上,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雷震表示,在线下机构开业前,术康做了很多调研工作。比如,去美国考察和拜访20多家康复医院和机构,看哪些模式适合中国,哪些机构是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应该引进些什么事儿。
他发现,美国的患者康复工作主要是EP(Exercise Physiologist,运动治疗师)和PT(Physical Therapist,物理治疗师)跟医生共同来完成的。医生完成院内治疗部分,包括诊断、手术、住院等,EP和PT则负责院前预防训练、早期院内保守训练(不需要手术)、术后训练等,具体内容包括身体状况评估、训练方案制定等,EP和PT的工作场景有例如医院康复科、健身房、运动队、社区等。不过国内康复体系还不完善,EP尚属空白,PT水平参差不齐,在医疗团队中几乎没有配置。
“对于EP和PT,美国在大学里设了相关专业,(PT甚至是大学四年加三年半的模式,即获得博士学位)的模式,也有相关协会和医学会来规定学生毕业之后如何训练、考试、认证,才能从事临床。而国内,只有少数几家有远见的医院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收费难等原因做得比较孤立。心血管协会这两年在着力推动心脏康复,其主要治疗方案就是做运动,不过运动治疗师即EP既没有培训,也没有认证,大部分人都没听过这个概念。PT呢,医院康复科有一些,也有PT的认证,但是针对三瘫一截(脑瘫、面瘫、截瘫、截肢)。”
于是,术康与美国Baylor大学医学中心达成了合作,主要是在心脏康复和骨科康复两个领域的培训体系建立、国内医生出国培训和国外专家赴华授课的资源共享等。国内的话,术康则与多家国内心血管和运动医学领域权威医院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招募EP和PT候选人,在国外专家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培训。
来自美国Baylor大学医学中心的资深康复医生Bryan做现场康复诊断和指导
“我们跟医生多次讨论后,发现他们关心的还是如何把患者治疗好。但由于国内EP和PT不完善,患者在院后是否锻炼、如何锻炼、效果怎么样,医生都不知道。实际上,国内医生对于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也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对于患者的预防康复和院后康复也爱莫能助。因此,即使做了再好的随访工具,对患者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引入国外康复体系中的EP和PT,术康的战略核心也已经从医生工具聚焦为患者服务,并做了一款患者端可以进行自主康复管理的“五大处方”:运动、营养(饮食)、精神(心理)、药物、以及戒烟。其中,运动、营养和精神是以课程的形式,让患者自主学习;药物是医生通过随访工具提醒患者服用;戒烟则是通过患教文章来科普教育。
术康APP患者端截图
雷震介绍,目前术康线上平台已经拥有6000多名医生,以心内科和骨科为主,患者注册用户则约3万名。
10月15日和10月16日,术康的两家康复中心分别在成都和上海陆续开业。它们以运动处方为主,围绕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心脏康复两大领域。
在线下康复中心的收费模式上,雷震透露,单次或者办卡消费都是可以的。“其实我们鼓励患者少来康复中心,根据线上课程在家训练。术康会为会员提供心率带,在家训练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率带观察训练效果,如果需要优化康复方案或者接受EP和PT更专业的训练指导,可以来康复中心。”
另外,比起一年前计划的大型康复医院,现在的术康康复中心在规模上则类似于小型门诊。
“就成都而言,市区已经没有足够大的地方来开医院。开在郊区的话,离病人居住的地方又很远,因为我们主要针对的是不需要住院或已出院的患者。康复这个事情,其实很高频。对我们的用户来说,10个靠近社区的300平米门诊比一个30000平米的医院更容易reach。”雷震说。
对于线下康复中心的获客,雷震则表示,还是回到EP和PT的工作场景,即前面提到的医院康复科、健身房、社区等,在这些地方进行宣传推广。至于运动队的话,术康也在考虑和一些马拉松、跑团单位联系合作。
术康康复中心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