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转载时间:2022.03.11(原文发布时间:2017.11.03)
4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0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读重洋”(ID:readabroad),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早上,一则番茄炒鸡蛋的广告刷遍了整个朋友圈。广告里,伊恩是一名刚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第八天,他去参加同学聚餐。每个人做一道属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菜。伊恩选择了中国的家常菜——番茄炒蛋。但其实他并不会做菜。

是先放鸡蛋,还是先放番茄?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毫无头绪的他向远在中国的妈妈求助。凌晨 4 点,爸爸和妈妈从床上爬起来,来到厨房为他录制了番茄炒蛋的视频。教完后,妈妈还一直等待着伊恩的回复。最后男孩做出了满意的番茄炒蛋,聚会很成功,朋友们也深深地被中华美食吸引了。

这其实是一则招商银行留学专用信用卡的宣传广告。但许多网友仍然表示感动得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条母亲教儿子如何做番茄炒鸡蛋的故事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共鸣?背后的秘密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书中提到的“圈内感”。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圈内感是什么?卡罗琳·韦伯(Caroline Webb)她的书《如何拥有美好的一天:运用行为科学改变你的工作生活(How to Have a Good Day: Harness the Power of Behavioral Science to Transform Your Working Life)》中解释了这个概念,并告诉你如何利用这种圈内感。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他说,“‘美好、高效的一天’和‘乏味、平淡的一天’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卡罗琳告诉了我们如何拥有前者。”在这本书中,卡罗琳用自己在麦肯锡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对许多知名公司 CEO 的交谈,告诉我们工作中那些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以及如何让你一天的工作更加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卡罗琳提到的这个“圈内感”。

什么是圈内感?

“圈内感”,俗话说就是“把别人当做自己人,我们是一个小圈子共同体”。通常来说,你在两种情况下会感触到圈内感:一种是你遇到熟悉的东西时,就会感到亲切、拉近距离;另一种是当你感觉到与某人拥有共同的属性,这种共性会引发你的从属感,减少自我孤立和焦虑。

这则番茄炒鸡蛋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源于我们都熟知的事物:海外留学时,父母对学子的爱,是人之常情。而加了一道番茄炒鸡蛋,这种爱就更亲切而深远。

番茄炒鸡蛋,是我们国人都熟知的一道中国菜,虽然简单,却蕴含中国美食文化的温度。正是这道番茄炒鸡蛋触发了我们国人的团体圈内感。

再举个例子来说,麦当劳为什么能够如此俘获全球消费者?乔治·瑞泽尔曾经在《汉堡统治世界:社会的麦当劳化》中讨论过这个问题,除了指出麦当劳高度的流水线专业化生产和不断转变策略以外,他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麦当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点。而当你坐飞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在机场休息时,看到一家麦当劳,于是掏出银联卡去刷了一个麦香堡,你顺便还连上了wifi查看当地的新闻和气候。这会使陌生的不安感瞬间消失。“这和家门口的那家一模一样”。

至于共同属性感,The Information 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科技媒体,创始人杰西卡·林希(Jessica Lessin)毕业于哈佛。这家媒体除了日更、注重内容质量等以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订阅价格 399 美元。相比国内的数十元到 199 的栏目,是十倍以上的差距,iPhone SE 在美售价也只不过 349 美元。我们不禁思考,一份知识简报的年订阅价格为何能够比手机还贵。

这天价的订阅费之上,背后隐藏这什么样的秘密吗?其实,The Information 做到了很多知识平台没有做到的东西:打造“圈内感”,形成共同的身份认同。The Information 非常强调用户的团体属性,加之对内容的精品运营,让用户产生带有准神秘色彩的“圈内感”。

早期的用户可能的确是忠实的粉丝,但如今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圈内”身份。用户订阅的不仅仅是一份知识简报,更多如同加入组织的从属感。

为什么人会去追求“圈内感”

为什么我们总害怕不属于任何圈子,总渴望“圈内感”,而害怕承受一个人的孤独?其实,这种圈内感来源于人的自我防御心理。人对于所接触一切信息,会有一个“是敌是友”认知判断,并对判断进行反馈。老鼠遇到猫会逃跑,而人遇到到危险也会躲避。这在神经心理学中被成为:生存回路。

是敌是友?科幻小说巨匠刘慈欣在《三体》中的一些假想,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学认知。他在黑暗森林法则里有一个概念叫做“猜疑链”:在宇宙这个黑暗森林里,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必须努力隐藏不被别的文明发现。一旦发现,能生存下来的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文明在无法判断对方是敌是友的情况,会优先选择抹掉对方文明,以免遭受潜在威胁。《三体》所描述的宇宙,是一个非常残酷乃至黑暗的宇宙,各种文明之间互相猜疑、残杀,带有达尔文主义的色彩。有人总结为 16 个字:伪装自己,保护自我;发现目标,干掉对手。

这种猜疑本质上就是自我防御心理的体现。不是一个圈子,我就无法判断你的身份。我也没有精力在去判断,因为成本太高:那么我只能假设你是敌人,毕竟我先灭掉你,你就无法在下一刻毁灭掉我。乱世枭雄曹操有两句天下皆知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当然这是一种圈内感的最高度体现,上升到了宇宙文明的层次。那么我们生活中可以如何创造这种圈内感,来增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呢?

第一步:找到共同的话题,建立圈内感

在工作中,当你遇到一个经常挑你毛病的上司,你就会觉得,对方是你的“敌方”。在此之后,你只能选择避而远之,或者碍于情面主动打招呼。于是每次你见到对方,你的心情是非常遭的,甚至会影响你一天的心情。

其实当你仔细思考一些你与他的共性,你首先知道你们是同事关系,然后你可能还会发现那位上司来自同样的家乡,或者都曾去过某个地方旅游,甚至你们都喜欢棒球,看暴走大事件,甚至还是王者荣耀的死粉。

当你发现你们越来越多的共性的时候,你与他的“圈内感”便无形之中建立起来,这种共性的认知,逐渐增加了你们之间的话题,忽略掉那些你所认为的“毛病”。

反过来,如果你是上司,如何去和一位和你关系不和的下属?同样,构建“圈内感”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西奥迪尼曾在《预先说服术》提到一个说服人的统一性(Unity)原则。如果双方在信仰、国籍、族裔、组织方面有相似之处,则更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西北大学社会学家劳伦·里韦拉(Lauren Rivera)在对一些知名企业的调查中发现,74% 的招聘经理倾向于招聘和自己有相似特征的人。共性,并不是说一定是相同的思想信念、思维方法,也可以是很简单的因素:共同的休闲爱好。你很难想象一位足球迷在面试谈到自己的爱好时,对面同样的皇马球迷面试官会让他在这一轮挂掉。

我们会对同样爱好的人抱有好感,也会对与自己遭遇的人而心上同情。英雄之所以惺惺相惜,也正是因为能从对方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圈内感受”的魔力。

寻找任何一个可能引起你们共鸣的东西,无论多小。可以是音乐、小玩意、衣服、喜好等等。表现出你的兴趣,分享你自己的经验。

第二步:营造团体圈内感

在创业大潮的今天,相比于关心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创业者更应该注意的是发展自己、修炼内功。而内功中有一条看起来很“虚”、却极为重要的内容,叫作公司文化。

为什么公司必须要创造良好的公司文化,为什么公司要让每名员工相信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拥抱变革》(点击阅读)这本书里讲述了微软印度裔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如何带领公司逆境重生的故事。当苹果、谷歌等不断崛起之下,微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机。而纳德拉接任微软 CEO 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认为一样,急于在产品或者战略上下刀子,相反,他目光长远,直接从根基处重塑了微软的公司文化。

他深知,造成微软疲软的根本原因是员工失去了当年微软“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一台电脑”这个口号背后的使命感。而他真正做到了让微软重获使命感。

首先,纳德拉改变了微软曾备受诟病的“不开源”状态,通过全面支持开源和跨平台开发,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和应用空间。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之后,他将同理心带入微软企业文化。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心,不是居高临下式的价值判断,而是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去理解对方的动机和心情,并不判断谁对谁错。“同情”心让人与人之间疏远,“同理心”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让公司内部能构建良好的内部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加了解客户需求,推出更好的产品。

微软的新企业文化带给员工的正是一种团体“圈内感”。使命感是一种带有能量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它本身超出了个人目标的范围,像是物理学中的向心力,让每一个成员产生往中间靠拢的力量。作为团体的一员,你会感受到一种自己价值实现的快感。而每个成员“圈内感”,最终将汇聚成一种团体“圈内感”。

无论是公司的创始人、主管还是员工,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都需要注意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端正、出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调整。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司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进而影响团队作战的团体“圈内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跑得快才能活下去,速度是一切的前提。

第三步:寻找真正属于你的“核心圈层”

当你夜晚一个人站在天桥上,看着脚底来来往往的车辆时,你不禁会思考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做什么,未来将怎么样?那些听着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一个个冒出你的脑海。没有归属,没有去向,我到底是谁?

是你社交处理不好么?你看着你微信里,数十个微信群上冒着小红点,但你并不想打开它们。

现代文明的信息化,让人们的社交关系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社交开始变得广泛化,微信好友并不一定是朋友,我们也用“赞”来归纳一切暧昧。更广的交际范围,时常让我们陷入一种“伪圈内感”中。当你以为是自己的圈子时,但其实那些都不是真实的圈子。

加为好友,不意味着成为朋友。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因为在社交扩大化的今天,无数的社交软件,让陌生人越来越“可视化”。但他们依旧是陌生人,你也还是你。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着微信里的上千人,却不知道找谁谈心,而日常焦虑。

真正的圈内感,是当处在那个圈内时,感到欣喜,而当你处于困境之时,你仍旧愿意去向那个圈内求助,这就是你的“核心圈层”。

前两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实业公司老板都在四处参加总裁班。其中,几乎所有总裁班、领袖班、MBA 班之类的课程中,都能看到建材行业老板的身影。除了希望提高管理、营销本领,他们更多的是想结识各界大佬,提升人脉资源,而这也看似乎合情合理。

但结果是,老板读完总裁班就破产了,而那些曾经构建的“圈子”也四散离去。这种伪圈内感,其实也广泛地存在我们的身边。

心理学家凯萨琳说,存在焦虑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和他们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如今大多的年轻人都是 80、90 后的一代,正是寻找自己社会定位的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才能找到更好地去追求自己的价值,找到圈内感。

小结

我们回顾一下如何营造圈内感的三个核心方法论:

1. 找到共性,建立圈内感,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2. 注重企业文化,营造团体圈内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3. 寻找真正的圈内感,减少焦虑,提高自我获得感。

对于圈内感的追寻,换句说,其实是我们对自我从属的追寻。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真的重要么?我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问题伴随着我们从课本,到职场社会,甚至其实整个人类文明都一直探索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因为寻找不到归属,不要焦虑,因为这并不是你一个人在思考。

雨果说: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你要做的是去寻找真正带给你快乐,给你“圈内感”的生活方式。可以去参加一个你热爱的运动团体,或者和身边的人聊聊天,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自己。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番茄炒蛋刷屏背后,你缺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