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企业培训平台 >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转载时间:2022.03.14(原文发布时间:2017.07.11)
16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2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文 | 编辑部爱的使者,校对 | 刘而江,编辑 | 董露茜

《中国有嘻哈》模仿韩国《Show Me The Money》制造“地下”和“偶像”之间的两大派别冲突,这背后,是节目组缺乏对内地Underground(蓄势多年)与Idol们(刚刚起步)的常识性认识。与韩国两大势力因“旗鼓相当”而所能制造的戏剧性精彩程度而言,“差了很多”的中国Idol们还需要时间练习内功,中国的“百团大战”不过是浮躁资本推动下的“虚火”而已。

最近最热门的综艺就是《中国有嘻哈》了,从海选开始到上个月底每播出一期都能引起话题,甚至有不少不同领域的音乐人也都在关注和讨论这个首次面向全国播出的嘻哈综艺节目。这种面向细分音乐类型的节目和其他老牌的国内选秀节目不同,因为音乐性质的关系,参赛选手大多数是在国内小有名气的地下艺人和有相关积累的爱好者,而在赛制设计上更加具有专业竞技性质,这些特点也让参加这档节目的“偶像派”出身的选手受到了许多诟病。

有嘻哈节目组为了综艺效果,将选手们分类为地下Rapper组和练习生/Idol组,制造双方的冲突与分歧——其实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甚至在原版的《Show Me The Money》(SMTM)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节目开赛以来也不断有各类正当红或者过气的偶像参加选拔以期获得新的发展或转型,其第三季的冠军Bobby和第四季的亚军宋闵浩还都是韩国大公司偶像出身。

虽然SMTM在海选阶段也有不少只有脸的艺人参赛,不过能走到最后的宋闵浩等人顶着“内定”嘘声,每一场的技术表现都受到了其他选手的肯定,连叛逆如Black Nut(在比赛中一直针对宋闵浩偶像身份的地下Rapper)也都在赛后对其演出大加称赞,表示叹服。但是在有嘻哈的节目里,中国的偶像组和韩国的偶像组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 黄薏帆

比如微博下已经被骂得不行的FFC组合成员黄薏帆,在第二轮60秒的限时演出比赛时就因为表现不佳还过关被观众和其他选手质疑“中国有内幕”,其他表现尚可的周艺轩和朱星杰等偶像出身的选手也被说是有后台,是找了制作人帮他们写歌,用选手GAI的话来说,“他们都是Fake”,其实并不服气偶像组的表现。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 GAI

在节目播出后,也很多人(甚至很多是不了解嘻哈的普通人)向编辑部表示了困惑,“明显就能看得出来(偶像和其他选手之间的水准)是差了很多”。这也让很多担心有内幕的观众放话称,“要是节目组最后选个什么偶像当冠军,那就真的等着被骂吧”。

观众的反映其实表达了中国偶像团体现在面临的两个方面问题:没有时间积累实力和缺乏正确运营。

限娱令给了中国男团女团发展空间,“百团大战”即将爆发?然而......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限娱令”将最主力的偶像输出国韩国挡在门外,“韩流”的削弱让从业者和资本纷纷认为正是发展国内团体的大好时机,音乐财经也曾针对此问题做过许多观察(《20支男团跃跃欲试,2017将迎来一场“美少年之战”?》),就行业整体来说,除了“限娱令”之外,偶像团体发展的背后其实也是国内大IP的“水涨船高”和“后劲不足”,娱乐市场供求失衡,团体的人海战术有利于在充分竞争中培养优秀的新人,在保持新鲜度的同时降低邀请热门流量艺人的成本;而团体内各有所长的个体又能将不同偏好的受众集中到一起,形成大规模的粉丝效应。养成的乐趣也会让粉丝们产生更多的黏性。

这样来看,国内偶像团体市场的兴起其实是件好事,故如今2017年已经过半,这股欣欣向荣的偶像团体风潮也在各个环节引起了联动,不仅是娱乐经纪公司签约和推出了大量的女团男团,各类噱头层出不穷,连直播平台也开始着手“打造MCN环境下的养成系团体”,行业评论者们都认为最近几年肯定将进入继SNH48和TFBOYS之后的偶像团体2.0时代,掀起国内团体的“百团大战”。

国内SNH48伯乐、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也在各个偶像经纪相关的论坛上表示:“偶像产业很像五六年前的电影工业,处于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刚开始有陆续进入的技术和人才,本土化才刚刚开始。从人均占有率上看,中国的是日韩的五分之一还不到,说明本土的(团体)还有5倍的成长空间。”

然而,有成长空间是一回事,国内资本焦虑大环境下对偶像团体“揠苗助长”的培养方式很可能会让好事变坏事。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首先谈谈没时间积累实力的问题。就拿这次有嘻哈的节目来说,从观众和选手对于偶像组选手的评价里普遍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偶像”实力的不信任,这种偏见比起偶像产业发达的日本和韩国来说更加根深蒂固(无论何地的观众们对于偶像都是有不同程度实力偏见的)。究其原因,就是“偶像团体的整体实力上不来”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中国的男团女团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流水线粗制滥造的圈钱代表。

因此,偶像组和地下组的冲突并不如SMTM中那样富有张力和噱头,其核心就在于双方实力的不对等:中国偶像选手并不像韩国偶像出身的Bobby等人能够在面对地下Rapper时依旧展现出过人的实力,所以这个设计在中国的节目中,特别是对于没有看过SMTM节目的观众来说,偶像选手凭借展现出的与地下选手完全不对等的实力,能够不被淘汰进入下一轮的剧情在逻辑上就显得十分令人困惑。

以SMTM发源地、偶像团体产业链成熟的韩国来说,从签约成为练习生到成为偶像出道的条件十分严苛,在教育阶段,练习生们要接受从外形到音乐舞蹈等全面技巧都有大强度和长时间的培训,期间会有定期的考核对他们中的不合格人员进行淘汰,在这之后能够通过最终考核的练习生才能顺利出道成为艺人,而且因为韩国偶像团体发展成熟,竞争激烈,往往很多经历过残酷练习生培训的艺人也无法跟上市场的脚步。(韩国有一个叫做《清潭洞111》的节目,涉及到FNC练习生的训练状况,值得一观。)

而处于偶像团体发展早期阶段的中国,在互联网思维与风口炒作的推动下,虽然已经开始形成招募练习生的制度,却只是学到了皮毛,并没有太多公司对练习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和系统,而是稍加培训就拉出来卖人设、到公共场合混脸熟、走包装、参加节目,然而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多元化偏好的发展和更加刁钻的全球眼光,偶像团体的人海战术虽然迷惑性强,但是有没有实力能不能出彩依旧显而易见,靠脸吃饭已经越来越成为行业伪命题。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 《清潭洞111》

然后再来说说缺乏正确运营的问题。刚才提到了偶像团体需要卖人设、走包装的问题,然而这方面现阶段在国内对市场展现出的情况依旧并不乐观,许多偶像团体的宣发团队是曾经做国内娱乐明星的团队,并没有针对“人海战术”偶像团体相对成熟的宣发模式,这种搭配下的偶像运营很容易出现“不合适”甚至事倍功半的状况。

有宣发行业的内部人士对音乐财经表示,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偶像团体的成熟宣发团队的原因有二。一是按照国内娱乐模式运营预算不够,根据娱乐明星针对各种相关性的包装和宣传方式,人数众多的偶像团体要运营起来成本太高,“一个团几十个人,你要运营这个人和其他人的关系,进行包装炒作,这些的难度都太高了,涉及到的成本也太大了,经纪公司根本出不起这个钱。”所以现在的状况都是经纪公司自己“试水”,摸索着进行偶像经营;二是和国外成熟市场的盲目学习按图索骥,不考虑国内大环境。这就是有嘻哈节目面临的问题,按照SMTM剧本制造偶像和地下Rapper冲突,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双方实力的一边倒,噱头力度弱甚至会产生黑幕阴谋论的状况。

日韩团体“套路深”,中国偶像的未来在哪?

偶像文化是亚洲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走得比较超前的就是日韩两国。而二者又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偶像发展流派:

韩国以严苛训练著称,用精密的流水线商业培训流程花费时间培养练习生,打造男女团体,审美面向全球市场,美国已经成为其男女团的第三大主流输出市场;

日本则是以养成为主的偶像发展模式,练习生从签约初始就开始进入市场,让观众们参与到其“培养”过程,享受陪伴偶像成长的乐趣,相比韩国的内部考核淘汰机制,日本是在用市场选择偶像团体中的佼佼者。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或许以上观点会让人觉得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凭什么中国就不能有自己的偶像模式?当然,要是能够克服那些粗制滥造、揠苗助长的风气,最终形成独有风格的中国范儿偶像团体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不过基于目前市场想要赶上趟儿的浮躁氛围,已经有很多从业者开始对其他偶像文化进行模仿与参考,许多日韩的艺人团队也已经从幕后渗透进了中国市场,这看似不失为一条发展捷径。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受到韩流的冲击远胜于日本对国内审美的影响,然而目前就开始学习韩国的偶像培养模式太花时间和精力,想要抢占市场先机有一定难度,所以参考日本的养成方式进行发展会比较容易。事实上SNH48和TFBOYS就正是借鉴了日本AKB48和杰尼斯事务所的女团男团培养路径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从另一方面看,进入偶像团体2.0时代以后,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是中国偶像团体市场已经开始具备竞争氛围,百花齐放之际也正是个脱颖而出的好机会,千锤百炼的优秀头部团体一定会通过差异化比较在茫茫众星里慢慢凸显。

就像日本现任国民团体ARASHI“岚”里的二宫和也在日本纪录片《情热大陆》中所展现的,他如何在做偶像的过程中一步步积累自己,由最初在偶像电视剧中演技稚嫩的花瓶成为第89届电影旬报十佳奖和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男主角得主,并且在2006年以主要角色参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好莱坞电影《硫磺岛的来信》。他一直面对的是“被世上和我差不多年龄或者比我年轻的人瞧不起”,杰尼斯就是个偶像帝国,那个光环过于耀眼和树大招风,大家都在背后说坏话,他也明白要让那些人“支持”自己有多难,所以他表示自己要做的就是用努力和成绩证明“偶像不是绣花枕头”。

《有嘻哈》没逻辑,资本烹油下,偶像们的“百团大战”如何会死掉绝大多数?

△ 二宫和也和北野武主演的电影《红鱂鱼》,曾获得第42届放送文化基金赏最优秀赏

这其实就是成功的偶像能够让人体会到的事:偶像就是别人的梦想——偶像的本初就是让观众们感受到团队互助、化茧成蝶蜕变成为明星的梦想力量,但是这种梦想的基础是需要“努力然后得到成果”的逻辑支撑的,而非有后台和不劳而获。

(本文为编辑计划中偶像团体系列报道之一)

36氪企服点评

企业培训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企业培训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