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芳说职场”(ID:XF-SZC),作者:晓芳,36氪经授权发布。
以前,在总裁培训班上,我有一个学员,他个人能力非常强,创业第一年就拿到了投资,但创业6年后,公司宣布了破产。
那时,他非常想不通,公司明明越做越大,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为什么也逃离不了破产的命运。
后来,他反思到公司是在接连走了几个核心员工后,开始走下坡路的。
这些核心员工的离职,其原因都是因为不满公司的待遇。而我这位学员老板,却认为自己已经给他们足够多了。培养他们,给他们这么好的平台和资源,是员工不知足。最后一拍两散,各奔前程。
当时的他不明白,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人才是最关键的。能用钱解决人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通过这次惨痛的教训后,按他的话说:
别以为公司强大了,就能离开人才。没有人才,再牛的公司,也能毁了。
别让你的功臣成为其他公司的“抢手货”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马云失声 31 天后,王健林清空海外资产:这人啊,别总以为自己稳了》,很多大号转载,阅读量都是10w+。
主要写的是,做人不能太把自己当会儿事儿,你以为的能力,只是平台在起作用。
这类文章,之前读过的有很多:
《人最大的悲哀,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别傻了,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别把公司影响力,错当自己的能力》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阅读,应该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对于公司的员工,应当反思自己离开了平台,还剩下什么真正的本事。
而作为一名公司的管理者要看到,一个平台的强大,是由一个个人才聚合而成的。
我那位学员老板,就是太把自己的平台当会儿事,觉得核心员工的离开,是他们的损失。
结果人家前脚刚出公司,后脚立马进入了一个更好的团队,甚至自己创业,而你不得不苦逼的继续招人、再培养人,更苦逼的是新来的能力不足,薪资还高。
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机会和平台比过去“铁饭碗”时代多太多了。
很多人才都是“此地不留爷,只有留爷处”,他们是有很多的选择的,不是一定要留在你公司的啊。
所以,不要等你的功臣成为其他团队的抢手货时,而你迟迟招不到合适的人时,再来后悔反思,也是于事无补。
阿里能够如此成功,除了马云独特的见识和格局之外,还因为他非常爱才,公司真的是人才辈出。
马云爱才到什么程度呢?
就算一位优秀的前台,为了留下她,也不惜拿出股份去挽留。
2000年,一个叫董文红的女人加入阿里,任职前台。 这时的她已过而立之年,不懂互联网,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
但经过几年在阿里的磨炼,几场硬仗打下来,董文红的个人能力迅速提升起来,成为阿里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有一次董文红觉得这份工作压力太大了,想要离职。但马云怎能让这样的人才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走呢?
于是,为了留住董文红,马云拿出了0.2%的股份来留住她。最终董文红被马云感动,也就留了下来。直到现在,董文红依然在阿里,且早已成为公司内的一名高管,忠心辅佐马云。
马云曾说:我们的第一的产品是我们的员工,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员工强大了,我们的产品自然会强大,我们的服务会做好,客户才会满意。
阿里平台的强大,不光是马云的付出,还有这一大群人才的努力。马云深知公司越强大,越离不开人才,所以,在招人才、留住人才这块儿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小米刚起步的时候,很难吸引到人才。据雷军回顾,当时为了招一个优秀的人才,在两个月里,和这个人谈了17次,而且平均每次都要谈10个小时。
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加入小米的过程也是十分有趣和值得学习:
这位负责人,第一次去雷军办公室面试,从下午1点聊到5点,实在憋不住,出去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军说我把饭定好了,我们继续聊。
后来聊到晚上11点多,他终于答应加入小米。
之后,这位负责人半开玩笑的说:答应下来,不是因为那时多激动,而是实在体力不支了。
直到现在小米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后,雷军依然认为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人。且找人不是三顾茅庐,而是三十次顾茅庐。
为了招到适合的人才,不要在乎脸面不脸面的问题。只要诚意到了,这个事情一定搞得定。
一个优秀的员工,能加入到你的平台,多么不容易啊。这是他的本事,也是公司对他的欣赏和期待。
但现实有很多创业老板,辛辛苦苦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过了几年后,宁愿月薪1万招新人,也不愿给月薪5千的优秀老员工涨薪。
更多的原因是——舍不得。舍不得为这一个人才付出更多。
但真正的大平台之所以越来越强大,就是懂得如何识别人才、培养人才、拉拢人才和不惜一切的留住人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人是最重要的。认识到人才的价值,也要给人才合理的回报,合适的价值空间,给适合的工作环境。
意思是,如果你认可一个人才,并肯定他的价值,就要付出相应的属于他的回报。
在一次世界浙商高峰论坛上,陈春花教授和任正非讨论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时,任正非说了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
“如果员工感恩华为,我相信华为是做错了,那一定是我(华为)给他多了”
言下之意是,员工拿到这份待遇是他劳动所得,企业理应给予报酬,这是一种价值交换。
企业管理不是行善,员工不需要感恩。有的是积极工作,彼此成就。
企业和员工的最好关系,应该像华为一样。公司得到员工创造的价值,员工获得公司优越的报酬。没有人对公司感激涕零,也没有人叫嚣着公司的不公。
这是一场职场成年人的交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各取所需,相互成就。
现在,依然有多管理者一听见员工要涨薪,就觉得员工不知好歹,认为他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平台的功劳,员工应该知足、感恩。
这样的管理思维,我不相信,这样的平台日后会成为一个好的平台。
我们应该想到,敢于提涨薪的员工,一定是对公司有所贡献的。一定是公司欠了他。
董明珠曾说过,不要等员工来要求涨工资,要主动为他们加工资,而且要超越员工的期望。
只有满足员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忠于公司,积极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任正非曾在一次会议中说到。
如果没有这一群人才的辅助,企业则永远追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没有企业这个平台,这一群人才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所以,越是优秀的企业,大家越是彼此成就;越是愚蠢的公司,大家越是互相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