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代理记账 > 当代职场副业真相:主业做不好,副业不好做 >

当代职场副业真相:主业做不好,副业不好做

转载时间:2021.09.13(原文发布时间:2020.03.02)
20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1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Ray先森,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晚想和大家聊聊副业这个职场人绕不开的话题,有人搞副业胜过主业,有人搞副业拿钱倒贴,但这并不是副业的全部真相,正好索性借机聊聊我对副业的看法。

PS:这篇文章可算是九死一生极度凶险的来到这个世界,写了好几天,今天完稿结果电脑没保存,花了一晚上临时重写一篇,幸好文章大纲、论点论据、素材案例都做了备份,除了心情不好之外,其他并无太大影响。

可能谁也没能预料到,2020年居然是以大疫开局。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疫情迅速席卷整个中国,所有的职场人,实实在在过了一个家里蹲就能为防疫做贡献的春节。

除了何时开工、工资缩水、存款告急、现金流困难等问题,另一个让职场人更关注的问题也一直在朋友圈和微信公号频频刷屏:

你的存款能支撑你的生活多久?

在职场人的圈子里,长久流行着一个高频话题,也就是“副业刚需”。

副业已经成为很多职场人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了,不管做什么工作,永远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业是工资的几倍。

不得不说,副业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一部分人的职场生产力,也为他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创收,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对于副业的理解也渐渐出现误区:

为了搞副业,而耽误主业工作;

接了太多副业,而影响正常休息;

副业做了几天,不见成效又草草放弃。

总而言之一句话:

主业不做好,副业不好做。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职场副业的真相,并不是给想搞副业的人泼冷水,而是让你明白,

做好该做事情,找到该发展的方向,远远比搞副业更重要。

盲目追求副业的背后,是自我能力认知的错位和误判

在某招聘网站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43.9%的白领在当下有副业刚需,且随年龄增加,对副业的需求程度也在提升。

在95后、90后、80后、70后中,有副业刚需的占比分别达到了39.1%、43.5%、47%、47%,

“拿着3000元的工资,做着月薪三万的副业。”

或许,真的不是高不可攀的梦想。

所以,不管是刚进入职场的“萌新小白”,还是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职场老鸟”,都需要尽早看透,靠着死工资,别说财富自由,就连买一盒车厘子都要仔细掂量。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讲,

一个人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多维度竞争力,副业不仅可以让你多一份收入,也可以让你在失去工作后在失业人群中更加从容。

提起副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用时间和体力换钱。

比如,下班后去开滴滴,送外卖,做手工活,打零工。

这类工作如果想要多赚钱,就势必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但长久以来,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忙到没时间提高自己。

更惨的是,说不定会因为精力不够而懈怠了本职工作,得不偿失。

我曾经就遇到很多职场人,为了搞副业而盲目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看到市面上很多关于副业表现的课程,诸如“写作变现”“打造朋友圈变现”“0基础人脉变现”,一阵疯狂屯课之后,能产出效果并做成副业的寥寥无几,更别谈靠副业挣钱变现。

大多数人副业失败的背后,是自我能力认知的错位和误判。

一方面不清楚自己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不知道做什么好。

所以,最后出现的情况就是,很多人最初满满动力搞副业,最后全给别人交了学费,而自己能得到的就是满满一朋友圈的广告。

无论何时何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无疑是万事开头的重中之重。

以我自己为例,最开始开展副业计划的时候,就牢牢专注在“自媒体写作”这个赛道,与此同时在“职场写作”这个领域更进一步,通过长时间高质量高频率的输出,一方面通过内容给到读者可行的收获,一方面通过写作去提高自己的职场能见度,强化个人IP属性。

久而久之,渐渐获得了行业公号和平台认可,随之而来的邀约合作也源源不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主动找任何一家平台去申请要求合作,反而是专注在某个领域去深耕细作,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作品和实力就是最好的广告词。

这个世界确实有人主业副业双丰收,但也有很多人什么都想做最后却碌碌无为一场空。

找不到能力边界,又缺乏过人的核心技能,

这样的基础怎么拼得过别人?

都知道搞副业是刚需,但为什么总有人副业搞不起来?

吴军博士曾经在《格局》中写过一句话: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开始做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

很多人常常高估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办公效率,最开始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可以征服全世界,后来才发现自己连第一步往哪迈步都不知道。

这就解释了明明知道搞副业是职场刚需,但为什么总有人副业搞不起来?

因为输在:不专注、缺系统、无影响。

下面我从这个三个维度来尝试分析下为什么总有人副业搞不起来:

① 多任务并行的背后,可能是低水平兜圈子

很多人非常迷恋和追求多任务同时处理的方式,主业都没做完又接了一堆私活,看起来效率很高,但结果是专注度大打折扣,连一件事都做不好,时间一长,不过是低水平兜圈子。

有时候看起来以为自己能做完很多事情,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专注力,当脑子里的任务挤压过度,混乱和错误也就随之而来。

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过一个关于航空结安全飞行的法则——海恩法则。

微小而不确定变量的背后,实则是巨大的隐患。

海恩发现,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大约30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事件,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

有时候我们看起来高效率的完成了很多事项,但并不代表其中没有错误。

② 解决方式不系统,则做事效率难提高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在做事之前,会梳理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事情先处理好,至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直接从清单上删掉。

而没有经验的人则是什么事情都想做,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反而诸事无成,做了很多费力但是没有任何影响力的事情。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在流程上做出更系统的梳理,通过改进做事的方式方法去提高做事效率,让自己产出的结果提高一个数量级,而这才是整个差距的根本本质。

偶尔做成一件事情并不难,因为其中还有运气使然,难的是能否找到系统的方法,获得可复制可持续的成功。

很多所谓大神常常吹嘘自己靠副业月入5万,但是能不能做到每个月都月入5万?

做事数量多少不过是几倍差异,而做事质量以及产生的影响却可以达到量级之差。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单纯强调小概率事件,而不正面说明如何提高效率,实则不过是害人害己而已。

③ 成功者追求影响力,失败者追求完成率

吴军博士曾经在《格局》讲到过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发人深省:

他曾经对清华大学上一辈和同辈中的老师进行观察,发现其中一生做不出成就的人并不少,这并非是他们对自己要求低,只做简单的事情,反而是以为自视甚高,不愿意从小事踏踏实实做起。

要么渴望一举成名天下知,要么觉得怀才不遇无人问。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寻常规律:

能够带来量级变化的函数并非一开始都很大,而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大的。

任何人脚踏实地做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后,成功率都会提高,效率也会提高,接下来需要提高做每一件事的影响力,而不是继续沉醉在完成了多少件事情。

真正的影响力是取决于能够跃迁到更高的量级,而非努力多做两件事。

不能在专业上输出和建立影响力,就算有再大的本事和能力,也做不好副业。

韩愈在《师说》一文有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有些人是靠老天爷赏饭吃,有些人则是靠苦力讨饭吃,这世上确实有很多种发财致富的方式,但不是每条路都适合你。

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通过提高办事效率,产出优质结果并打造专业影响力。

或许,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职场正副业的态度和认知。 

副业成功背后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并做到最好

艾菲在《直击本质》这本书中提及过一个“甜蜜区”的思维模型,而这个思维模型的诞生源于一位美国棒球名将泰德·威廉斯,他曾经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并在《击打的科学》这本书里详细解释了高击打命中率的原因:

每次只打位于“甜蜜区”的球,而不是每个球都打。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很好的成绩。

这一策略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因为如果球员总不挥棒击球,就会让观众感到失望,而对球员而言不但要克服对击球的渴望,更要面对观众的失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这样的专注方式同样被巴菲特运用到股市投资中,他曾坦言:

“在投资领域,我就像在一个远不停歇的棒球场上,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没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

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在于看着那球一个个飞来,等着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

这正解释了“甜蜜区”模型真正的本质:

想要成功,就要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并把它做到最好,而这个能力范围是有明确边界的。

有人统计过,巴菲特从1955年至今,管理资金虽有千亿美元之多,但持有的股票只有78只,巴菲特至今任然可以纵横股市并成为其中执牛耳者,

这与他能够抵挡为了追逐更多利润而跨出能力圈的诱惑,是离不开关系的。

写到这里,聊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2019年,我渐渐婉拒了一些大平台和公号的邀稿合作,而专注在自己的职场写作上,恰恰就是因为这几年为其他平台写了太多文章,反而让自己陷入混乱失序的状态,有时候还要写些自己都不认可的观点和内容。

后来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便迅速抽离出来,专注在自己的职场写作领域上,并通过输出深度思考和具体可行的内容,去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职场人。

截止到目前为止,经过一年的时间公号关注量从800左右增长到今天的3300人,而这中间没有任何一个平台的资源互换和广告,都是通过长期专业的内容输出引流关注的。

与此同时,更多的文章也被许多职场公号转载分享,而我也成功入驻36氪APP职场版块,成为特邀专栏作者。

副业成功背后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并做到最好。

基于在这一点的认知和考虑上,我知道,和目前市面上的成功大号而言,以上种种根本不值一提甚至毫无成就可言,但是抛去平台聚合效应和品牌效应而言,我认为我的内容丝毫不比他们的要差多少。

因为,我并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就动摇长期选择,而足够专注的耐心和底气,又将支持我一直写下去。

罗振宇在2020年跨年演讲上提到过一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力不到,不为财。”

这是个人财富的基本盘,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挣到钱,特别是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得下地干苦活。

这也解释了很多人为什么副业做不好的原因:

想要得到的太多,而远远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之外,总想赚一笔快钱大钱。

结果就是抓的越多,丢的越多,最后一无所获。

真正的跨界,是在众多不同之中坚守本质

公号“张良计”的作者就曾在他的文章里分享过自己开展副业的故事:

我做公众号到第二年的时候,开始有人找我做在线直播授课。

这立马让我想到了什么呢?这就跟去客户公司做提案是一件事情。

它们都是通过语言(口头&肢体)和辅助道具(PPT&纸张讲义)来将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里,并且让对方愿意买单。

这之前我给客户做过无数次PPT提案,所以当我去做直播的时候丝毫不怯场,哪怕同时面对几万名听众,我也像在自己家里讲话一样游刃有余。

后来我的身份又逐渐延展到演讲嘉宾、专栏作者、内容创意者、PPT达人、行业观察家等等。每多出一项身份,我都会思考它和我之前的身份有哪些共通甚至重叠的地方。

在我看来,这才是开启副业自由之路的正确姿势。

它一定是从你擅长的事情出发,继而进入到一个更新的领域,而在这个新领域中,你一定是有某些技能根基在的,而不是完全从零开始。

不仅是我,我身边许多成功的斜杠青年,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比如我认识一位以前做房产置业顾问的朋友,他现在经营了一家线上房产咨询公司,同时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他的身份标签里,除了房产置业顾问,还有房地产行业观察者、地产营销操盘手,以及音频播客主持人(解答房产类相关问题)。

你看,他所有这些身份都没有脱离“房地产”这个基本盘,而是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外延伸,每一项身份职业追根溯源都能找到同一个起点。

所以,当你下定决心想当一名斜杠青年并希望以此变现时,就千万不要被表面眼花缭乱的标签所迷惑,诸如用“程序员里最会谈吉他”“文案编辑里最会心算”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自我标榜,而是沉下心来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基本盘在哪里。

真正的斜杠人生,不是这要做那也要做,而是在众多不同身份里找相同之处,最终你依然靠的是自己的专长。

无论是主业还是副业,其实都是我们职场生涯的一部分。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还是对职场副业认知有所模糊,不如从这三个维度去理性分析下:

1. 我的核心能力在哪里?

很多人开展副业之所以最后草草收场,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己能力定位的误判,也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

看着抖音带货赚钱,就去拍抖音。

看着朋友圈卖桔子赚钱,就去做微商。

看着新媒体写稿赚钱,就去买课学写作。

很多时候现实会告诉你,别拿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如果这一点上完全没有清晰而全面的认知,除了给别人交学费和浪费时间之外,

我想不到有更好的结局。

2. 如果要做是否能做到最好?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对标的领域,也深耕在自己垂直的细分领域,那么问题来了:

这条赛道上已经有很多人跑在前面了,你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去跟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如果你来做?你如何在自己设定的时间内,达到你认可的成绩?

是做100件毫无影响力的杂事?

还是通过做好一件事并扩大你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可重复的公式持续发展?

3. 如果做不到最好,是继续还是放弃?

如果你已经开始投入到副业之中,但又看不到明确结果的时候,又该如何?

是该继续无止境投入,还是半路直接甩掉换个副业继续开干?

这就要需要你思考,你真正搞副业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

如果单纯为了搞钱,那就天天想着怎么赚钱就行。

但如果是为了自我提升,想借此打造专业度和影响力甚至是提高职场能见度,那就需要更长久和深层次的考量和计划了。

总而言之,职场的打开方式并不是只有副业这一条路,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副业而做副业。

主业郁郁不得志的人不必惶恐,拯救你的不一定是副业,而是对自己更清晰的定位。

没有副业的更不必羡慕别人,有可能你在主业上取得的成功远胜于别人的两份副业。

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做到最大化去除不稳定性,

这才是我们真正抵抗职场不确定性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 吴军丨《格局: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2. 吴军丨《格局:成就的量级之差》

3. 艾菲丨《直击本质:如何用80到90个重要模型,解决90%的问题》

4. 张良计丨《深度干货:想实现副业自由,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当代职场副业真相:主业做不好,副业不好做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代理记账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代理记账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