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sy是由两个在普林斯顿新生棒球赛上相遇的小伙子创办的,去年一月曾在众筹网站Indiegogo上面筹得过7000多美元。正如当初的Facebook,它只接受有.edu尾巴,也就是学校邮箱注册的用户。但他们不是什么复古版Facebook,而是在学校范围内的陌生人社交应用,也可以理解成校内版Tinder+Yik Yak。
Tinder最典型的场景就是看陌生人照片然后决定是否与其约会。这里Friendsy把功能细化,如果看到本校或外校的妹子/汉子照片没有到想“date”约会的地步,也可以选择“friend”交个朋友或者“hook up”先勾搭一下。除了Tinder的典型场景,Friendsy把Secret或Yikyak的典型场景也搬到了校园里,加了匿名吐槽灌水区。最近还有一个叫ChitChat的新功能上线,帮用户随机匹配在线的人聊天。
校园搭讪这个刚需也是Friendsy瞄准的,不敢直接走上前去搭讪的用户可以通过LBS功能完成勾搭。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有趣的“hint”暗示功能,收到暗示的对方只会看到比如“哈佛12级计算机系有一个帅哥对你有兴趣”,而不会显示发信方的姓名,如果收信方有兴趣,可以给出积极反馈,从而获取更确切的信息;不禁让人想起人人网曾经推出的“暗恋”功能,由于操作有些复杂导致大量用户“暗恋”失败变成明恋。
Friendsy在分类上做得比较细致,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交友选择上比较保守。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学校、性别、年龄、专业或者社团来筛选人,也可以选择只允许被校友搜索到。其“高度纯洁性”可能是广受学生用户喜爱的原因之一。2013年五月上线,迅速席卷40所大学,用户增至24000人。本周一,正式扩张到全美1600所高校,两天内新增了12000个新用户。
想到曾经红得发紫现在一落千丈的Secret和最近频频爆出丑闻的Yik Yak,或许使用校内邮箱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限制用户的不良行为。但Friendsy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学生成批毕业后,他们会不会面临大量的用户流失,当然另一方面也有新生不断加入。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一旦脱离了校园这个地理上高度集中的环境,他们更需要的可能是有目的性的社交,不过校友圈依然有一定价值。
就在前几天3.15的时候,Facebook更新了它的用户行为标准,其中有一点是关于用户是否必须使用真名的规定,玩了个文字游戏,将真名定义为“人们想继续用下去的名字”,而不是身份证或者驾照上的。网络上的实名社交,大概只有在校园里才找得到了吧。不过,想想你的下一个搭讪对象可能是曾经把你挂了的物理老师,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