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蛰伏了将近一年的作业盒子正式对外亮相,发布了“作业盒子”和“速算总动员”两款产品,并宣布启动大规模推广。
我们之前报道过,作业盒子是一款面向K12公立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题库和课堂作业管理解决方案的产品。我们之前报道过,作业盒子早期注重积累题库资源,然后逐步提升老师和学生的效率:学生可以在产品上提交作业,老师则可以完成发放作业、批改作业、线上移动端答疑等工作。
而本次发布的产品,除了作业盒子之外,还增加了主要面向小学的产品“速算总动员”。老师可以向学生通过产品发送题目(在这个产品上主要是速算题目),学生完成提交之后,产品可以自动批改,老师可以看到诸如正确率等数据。
作业盒子CEO刘夜说,小学速算是师生互动这个场景下很有痛点的一个分支,产品在架构上与作业盒子相似,也符合公司的战略框架,所以就做了出来。但他表示,短期内作业盒子不会再做新的产品,会更关注现有产品的打磨。
去年年底上线到现在,作业盒子主要在哈尔滨进行推广,并进入了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些学校(发布会就在北京市二十二中举办),已经获得了大约4000个老师,使用学生数25万左右。COO王克用了一组暑假之前的数据作对比,今年6月,作业盒子平台上大约只有1000多个老师,十几万学生应用——这说明在暑假期间,虽然没有应用场景,但口碑传播效果很好。
作业盒子的团队认为,经过不断的验证、收集用户反馈和技术迭代,产品已经打磨的十有八九,是时候做推广了。但由于作业盒子是面向公立学校的,推广的第一步需要进入体制内。CMO贾晓明之前是英特尔中国区教育负责人,在行业中有超过20年的经验,这也是作业盒子的优势。
K12这个细分市场,课外教育早已是红海,但公立学校仍然是蓝海——就是因为进入门槛有些微妙——不过刘夜预测,未来半年之内也会成为红海。
贾晓明表示,进入体制内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得到主管部门(包括教委、学校)的支持,一个是产品过硬。因此在前期,作业盒子会更多的寻求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这一渠道更快的接触到教师。贾晓明举例说,行业中也有一些省级平台,作业盒子会依托平台更快速更直接的接触到老师,并借此开拓线下活动,例如为老师提供培训。另外,作业盒子还与那些为学校提供教学用电子产品的厂家合作,将产品预装进诸如清华同方和联想等厂家的PC和平板电脑中。
而中长期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的方式获取用户并增加用户粘性,例如通过老师之间的口碑传播。比如从9月起,教师注册认证就有话费奖励,推荐或者邀请,还有话费,使用起来每个月还有流量补助。
贾晓明说,之前一款信息化产品进入学校的障碍可能是收费问题,例如当年的收费校讯通被叫停,作业盒子完全免费就避免了这一障碍。在没有这个障碍之后,主管部门更多考虑的是这一款产品是不是能够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实现他们的业绩)。现在的情况是,在不少地区的主管部门都有信息化任务,所以这些部门也能够以开放的态度讨论这一类产品,他们更关注的可能是产品应用之后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贾晓明说,作业盒子可以为学校的信息化产品提供高效产出和强应用场景,这就会受到学校和主管部门的欢迎。
关于未来,作业盒子设想的是通过产品采集用户的行为习惯,对接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尝试一些盈利方式。
另外,他们希望依靠大数据,实现对未来学习的预测。刘夜说,通过产品自身积累的大量数据,配合上学校以及主管单位提供的数据,作业盒子未来能够挖掘出不同题目、不同学科,学生在同学科知识点或者跨学科知识点上的相关关系,然后将这种相关关系固定下来。例如他们能够预测,三角函数学得不好的学生,可能在解析几何的某个算法时会经常出错,或者牛顿力学动量守恒的学习上出现障碍,这样作业盒子也许能梳理一套新的知识框架和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