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曾谈到过Mark Suster的“
怎样更好的接近VC”,刚刚在搜索风险投资机构DCM的资料的时候在百度百科发现了一篇DCM合伙人林欣禾(新浪共同创始人)谈项目来源的
文章,觉得会是一个很好的延伸阅读,推荐给大家:
DCM
大致有三种渠道拿到项目。
一种是企业将商业计划书通过我们的网站发给我们或者直接寄给我们。一种是同行之间的交流。一种是亲朋好友的推荐
。对项目的来源,DCM的合伙人林欣禾先生做了这样的归纳。
对于企业直接发送的商业计划书,在送达这些合伙人之前,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筛选。DCM的8个合伙人很忙,每个人身兼8、9家企业的董事,要帮助已经投资的企业确定技术发展方向,要帮助完善财务,甚至帮助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此外,他们每人每年还要决定投资2、3个企业。但是希望得到风险资金的企业太多了。林欣禾先生估算了一下:一年收到的商业计划书,那就很多了。
我想一个月收到100多个是绝对跑不掉的。大多数项目我是不会碰的。所以100多个计划书的话,我看的不多,会真正深入下去看的,不会很多的
。我看的计划书基本上是很简单的,是很快的,就像看一篇文章一样,10分钟、20分钟就可以了。
虽然
看商业计划书不花时间,但是开始考虑投资,需要调查了,那才花时间。所以要调查的时候,请我以前的朋友、同事或者其它地方不同的资源来帮助进行调查。记得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的时候,信贷负责人问我们怎样避免风险?我们的回答各异。但是信贷负责人说预防风险最重要的就是事前调查。看来,即使是时髦的风险投资(其实也是金融资本的一种,按照美国维基百科的定义,风险投资家就是金融家)避免风险的方法,也是事前做足调查,将可预见的风险降到最小。
在风险投资界,同行之间的交流非常多,相互推荐项目的机会也非常多
。由于这些风险投资者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人术业有专攻。因此,当投资一个项目由于不熟悉这个项目所在的行业时,可以方便的在风险投资业内找到行家,向行家了解项目的背景,和行家联手投资这个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进入陌生领域的风险,也防止同行因为没有利益联系而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至于亲戚、朋友、校友推荐的项目,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按照林欣禾先生的说法:
你找到一些合作的人,他跟我比较熟,或者跟一些VC比较熟悉,通过他们的推荐,大家会比较信任。靠你自己打广告,会打一个折扣
。
怎样
去找这些VC的熟人呢?
可以看看那些VC以前投资了哪些公司。VC可能认识了里头的一些人,去找那些人也是一个好办法
。
当一个合伙人认定一个项目很好的时候,他需要将这个项目交给其他合伙人讨论。根据美国的法律,合伙人风险共担。因此,投资事项需要全体合伙人共同签字同意。这与股份制公司不同,普通股东不必为管理层、经营层的失败负无限连带责任(虽然股东因为管理层经营不善或者蓄意侵害遭受了损失)。所以,不论合伙人在非洲、欧洲还是美洲,都要在项目上签字确认同意投资。
近些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很大,很多企业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风险投资商的机会非常多。一些风险投资机构改变了投资策略,将投资权下放到中国地区合伙人手中。比如大名鼎鼎的红杉资本,就在中国设立了中国区合伙人,独立运作,由他们自行决定投资,但是要自负盈亏。
林欣禾
认为,风险投资本土化的好处,是不需要美国的合伙人同意就可以自行决定项目投资,因此投资决策快。在快速变动的市场中,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收益。但是在经济衰退阶段,可能就要亏损。另外,本土化可能导致美国的合伙人不愿意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经验和精力帮助中国区合伙人发展业务,更有甚者,美国本土的合伙人可能会在中国引进美国的企业来和中国区的合伙人竞争,比如将My Space引入中国,和做类似网站投资的同伴竞争。像DCM这类有合伙人常驻中国的方式,可能在投资的选择与决策上更好。一方面有本土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得到全球伙伴的鼎力支持。据林欣禾介绍,DCM8个合伙人中有4人负责中国区,把家庭安置在中国的只有林欣禾一人,其他人主要是空中飞人,在中国、美国之间穿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