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群响刘老板”(ID:applemanliu641),作者:爱学习的刘思毅,36氪经授权发布。
昨天和一位群响私董会爸爸喝酒聊天,喝到高兴的地方突然讲到:
创业 6 年以来,自己的合伙人已经送走了 6 个,自己本来一开始大学生创业,非常非常非常多的合伙人。
早期加入的同学们都是合伙人,然后慢慢地走过来,发现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就走了。
我问他伤心吗,他说,走到第二个的时候,自己就知道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业,最终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就是自己而已,自己要学会与自己共处。
还有上周去北京,和我一位认识 5 年的创业盆友聊天,无独有偶地也聊到合伙人的离开,刚刚送走一位合伙人。然后从创业 6 年前,到现在,也累计送走了 5 位合伙人,每一位合伙人的离开都使自己变得更坚强。
我想简单说几句话,分享一下我对合伙人的浅薄认知。
我在创业早期一直在想,根据我之前看 VC 的模型,我是不是也需要一个背靠背的合伙人,帮我处理更多的事儿,或者和我一起商量着讨论。
也有很多创业的前辈提出过这样的意见,他们普遍的意见是创业很累,创业也需要陪伴和支撑,背靠背的合伙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核心原因是,创始人有没有合伙人。
特别是创始人有没有最早期的合伙人,真正决定的是之前的命运有没有给他这样的班子和选择。
有些时候不是纯粹的主观能力能改变的,你就是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些团队带领了某些人,或者和某些人走向了志同道合,或者是孤军奋战。
这些都是之前的既往轨迹,初期的创始人和合伙人的关系无论是怎样的架构,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创始团队一定相互信任,对吗?
不然为什么会牺牲自己安逸或者至少安全的环境和基础,来跟随创始人创业呢。
那么,这些相互信任的关系,是需要时间和特殊的轨迹赋予的,这就决定了创始人的合伙人到底是背靠背还是跟随,甚至是独身一人,都是不只由创始人决定的。
在创始人决定创业之前,创始人会有意思的搭班子、寻找合伙人吗?
可能会。
但是要是创始人是遇到了这个方向之后,才决定创业的呢?那他还会吗?
也许不会了吧。
所以我想说,无论是那种合伙人关系,都很好。
合伙人的离开,特别是早期,只有这两种原因。
饼不够大,有可能是做着做着发现的,有可能是一开始就知道,骑驴找马,有可能是最后发现,
然后最终决定的,无论怎样,饼不够大,是创始人的责任。
公司没有办法持续维持在一个状态的,因为货币在贬值啊,因为流量在变贵啊,因为用户在变化啊,公司的发展从来不可能静止不变。
一开始小蛋糕有可能通过务实的变化,变大、变得更大,变得越来越大,存乎一心,创始人决定。
分赃不均,这个从主动离开来说很好理解,基础的生活需求要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要满足。
另外,离开不一定是主动的,也可以是创始人发起的,在他者看起来,算是一种「背叛」的开除或者叫停合伙人关系,腾挪出位置。
这叫创始人视角的分赃不均,不适合在合伙人的位置,享受合伙人的利益分配。
不是所有人都有 CEO 的梦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一直当副手。
当自己已经在一个公司小有成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业务的负责人的时候,当自己通过一些业务得到信心、现金和行业资源的时候,大部分人也会掂量,我可以吗?我也可以成为 CEO 吗?我可以创业吗?
我觉得,到中后期之后的公司之后,合伙人的离开不一定是因为第二点原因,更可能是因为合伙人自己也希望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而在这个维度上看啊——
长期来看,合伙人的离开几乎是一种必然。
我认为,一种正确的、科学的、良性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直接了当地保持高频沟通。然后也告诉合伙人们,当你们想清楚了自己的方向,以及自己是否愿意出去当 CEO 的时候,告诉我,公司可以支持,创始人本人也可以支持。
这也是一种长期绑定。
既然合伙人长期就是要离开的,创始人必然要做好,创业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生的孤独的旅程,自己要扛下最终的结果,分享权利和权力,终归是分享。
自己是最大利益的受用者,也将是所有荣誉和侮辱,以及代价的最终承受者。
有这个觉悟之后,就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战术、战略和管理能力,勇敢地承担 CEO 的责任,带领团队不断往前。
这是我自己最近的心路历程。
就好像小时候想到表哥表姐来我家玩儿,最终会回他们家一样,我起初无限伤感,但是想清楚之后,只想用一句话结尾。
这句话,我离开北京去杭州的时候,我对我的好朋友也说过——
江湖儿女江湖老,江湖何处不相逢。
大家都要开心赚钱的奔跑在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