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作者:孙不熟,36氪经授权发布。
就在昨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等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提及广州的次数多达四次,而且每一次都有干货:
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也就是说港澳保险机构可到南沙直接营业,广州人有望到南沙直接购买外资控股的保险产品,而不需要再像以前前往港澳了。在此意义上,南沙在广州又多了一项排他性的独特资源,有利于推动南沙打造特色金融中心。
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工作机制。
说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家都知道,但说起绿色金融试验区很多人不知道,但其实它发布规格很高:
2016年2月,由中国主导的G20金融研究小组,推动绿色金融一体写入G20公报之中,促其达成了国际共识。
2016年10月,由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批准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五省(自治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全国唯五、华南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定在了广州花都。
在定义上,绿色金融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金融业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环境恶化,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注定难以为继,寻找新的经济模式迫在眉睫。
二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引导资金流向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金融”则明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机行为。
相比传统金融,绿色金融因为更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可以说,作为华南唯一的绿色金融试验区,广州花都被赋予了国家级的功能。
充分发挥广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台功能,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允许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资格审查的境外投资者(境外机构及个人),以外汇或人民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交易所其实和前面的绿色金融试验区,是一体的,或者说是实现绿色金融试验区的一个工具。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很多企业都被设定了碳排放指标,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的企业指标过剩,有的企业指标不足,于是就有了交易“指标”的需求。
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既控制了全社会的碳排放总量,也盘活了那些被闲置的碳排放权,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了经济增长,而拥有这样一个交易所,对提升广州资源配置能力、巩固其国家中心城市都大有益处。
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相关标准。鼓励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利用港澳平台为绿色项目融资及认证,支持广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香港、澳门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及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企业、项目。
期货交易所是最多人关心的,因为它的含金量最高。众所周知,广州金融业不缺经济腹地,也不缺优秀的从业者,最缺的是全国性的交易平台。
广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GDP超过10万亿元,有世界工厂之称,制造业体量庞大,对金融的需求巨大,这是广州发展金融的腹地支撑。
另外,广州也不乏优秀的金融企业,以下是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募基金的TOP20榜:
如上所示,全国最大的基金公司易方达就位于广州,而且排名前5的基金公司,有2家位于广州,易方达和广发也被称为基金行业的“广州双雄”。
数据还显示,“广州双雄”是基金行业一季度规模增长最猛的两家公司。其中,易方达基金规模增长高达1225.25亿元,是一季度规模增长最多的基金公司。广发基金一季度月均规模也大增也超千亿,达到1128.25亿元。
除了基金,广州在券商行业也有龙头企业,以下是部分券商企业的业绩排名,虽然数据不全,但广发证券排名华南地区第一,问题不大。
数据来自易简财经
在此意义上,期交所对广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央行等四部委此次发文再次提出要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说明这个进程有望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此前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广州期货交易所”是证监会26年来首次设立新的期货交易所——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交易所。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这个期货交易所会放在南沙,而且就很有可能是位于明珠湾核心区的灵山岛尖或者横沥岛尖。
南沙的可塑性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