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代理记账 > 一二级资本市场边界,正在消失|2021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 >

一二级资本市场边界,正在消失|2021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

转载时间:2021.10.23(原文发布时间:2021.05.21)
15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1次

整理|任倩

2021注定会是创投业波诡云谲的一年。资本浪潮从国际涌向国内,一二级市场的分界正被打破,新的疆域正在形成。投资人们如何在变化中与不确定性共舞,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大陆?5月11日,36氪“2021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在深圳举行,百家主流投资机构齐聚一堂。这群身处流动盛宴中的“最强大脑”,将如何把握最新的机会?

过去两年,中国资本市场林林总总的变化有很多,但要说最突出的一点——退出。尤其是在过去一年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剧的情势下,这可能是中国VCPE们诞生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退出潮。过去一两年里,36氪探讨过很多次关于中国基金的界限之战,这曾经还是个非常新鲜、且无定论的话题。但现在这似乎是一个不太需要争辩的话题了——不仅是一级市场基金的轮次正在模糊,就连一二级市场这两个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领域,也在紧紧相连。

面对这些变化,一场名为“消失的结界”的圆桌论坛在36氪“2021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拉开,由富途高级合伙人邬必伟主持。参与本场论坛的嘉宾有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主管刘伯伟;花旗环球金融董事总经理&科技部门主管James Perry;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执行负责人蒋志巍;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高级副总裁韩颖姣;纳斯达克交易所全球资本市场主管及亚太区主席 Robert H. McCoey;瑞士信贷投资银行与中国市场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李宏贵。

以下是对话实录,经整理——

主持人邬必伟:大家好,我是富途的邬必伟。今天36氪请我来主持这个会议,我也觉得很荣幸,跟各位之前在有的项目上都有些合作。每位参加者都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从J.P.Morgan的David开始吧。

刘伯伟:大家好。我是刘伯伟,是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主管,谢谢。

蒋志巍:大家好!我是中金公司蒋志巍,我是中金TMT行业组的执行负责人,很高兴认识大家。谢谢。

李宏贵:我是瑞士信贷的中国投行部的负责人李宏贵,很高兴认识大家。

James Perry:大家好我是James Perry,我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担任中信集团亚太地区技术投资银行团队的联席主管一职,非常感谢。

韩颖姣: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在座的各位嘉宾一起交流,我是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的韩颖姣,谢谢。

Bob McCooey:我是Bob McCooey。我是纳斯达克的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主席,我已经在纳斯达克工作了16年,一直负责我们在整个亚太地区的所有上市和资本市场活动,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主方向是在中国的上市业务。

IPO大年

邬必伟:这场圆桌的第一个问题,想和大家交流关于2020年二级市场的一些情况。众所周知,2020年因疫情全球经济遭受非常大的影响,但对于中概股来说,实际上2020年是一个IPO大年,这似乎不太符合常规逻辑,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伯伟:虽然有疫情的冲击,但是市场确实是非常好的。第一,正因为疫情,让市场看得清楚TMT科技公司或者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大家对Healthcare也变得非常重视。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很多TMT和Healthcare的公司,尤其是在香港表现确实非常好。加上有很多流动性,无论是新股的上市或者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在这两个行业都是表现非常突出的,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在未来还会持续下去。

李宏贵:去年整个中国在海外IPO的公司的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从上市的数量还是融资额来看,都是创造了历史的一个新记录。我们觉得IPO市场之所以这么好,还是跟二级市场息息相关,一是流动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美国疫情严重的时候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控疫的政策在今天仍然持续,虽然现在通货膨胀已经有一定的趋势了。另外大家可以看到香港市场的流动性,2020年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今年的流动性更好,这是市场对一些新经济公司比较欢迎的基础。

去年中国大概有34家公司去美国上市,平均融资额大概4个亿左右,2019年平均的融资额可能1个多亿。虽然大家都说疫情很严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冲击很大,但是从2021年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实体经济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都是相当快的,刚刚过去的“五一”也再次印证了中国整体的经济能力和整体消费能力到底有多强,这些都是全球资本市场看好所谓的实体经济、看好中国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也同意刚才别的同事讲的这种趋势,如果从指数的角度看,纳斯达克跟去年最低点的时候相比已经涨了一倍,是不是有回调的可能,在未来什么时间点会有波动,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但是我们应该更加乐观。第一,实体经济是非常强劲的,无论是2021年整体的反弹还是大型科技公司的业绩表现都是非常亮眼的。第二,我们看到中国在整个全球经济体系、资本市场的体系当中的重要性——中国A股市场在过去10年外资的记录翻了十倍,目前大概也就是5%左右的一个占比,空间仍然很大。这些因素都能够支持资本市场之后有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尽管大家觉得从2018年开始美国市场就已经一直处在持续的牛市,除了去年疫情受影响在一个月期间暴跌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稳定向上的趋势。但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更多的是由经济、科技,是由新的技术、新的业态的发展来支持的。

邬必伟:非常感谢宏贵总,讲得非常好。接下来请CICC的蒋总谈谈看法。

蒋志巍:刚才David和宏贵讲的有些点我就不赘述了,因为其实从流动性的角度大家都已经可以看到有很多数据的支持。我可能就稍微补充几点,首先就是关于宏观经济的问题。去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一个衰退的情况,但是中国的整个GDP还是保持了2.3%的增速,所以说中国企业的IPO表现得很好,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宏观经济本身在全球范围之内的主要经济体当中都是表现最好的,这也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因素。

第二,回应一下刚才宏贵总讲到的关于一些新兴行业的问题。可以看到去年疫情以来,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随着疫情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消费互联网、企业服务、在线教育这些领域,原本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转型,在疫情之下加速完成了。

中国一些去年被压制得比较厉害的行业,比如航空、旅游业,最近一段时间也出现了反弹趋势,尤其是今年的五一期间,旅游业、消费行业都有爆发式的增长。对中国企业IPO来说,可能会实现一个所谓的“板块轮动”,一方面有些在去年疫情当中直接受益的公司可能它在去年、今年年初陆续完成了上市,另外一些随着疫情之后的快速反弹的这些行业的公司,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未来的一年到两年当中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这个是整体的行业、产业转型带来的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也看了去年全球主要交易所IPO的数据,整体来说主要的交易所A股、香港、美国和英国的IPO融资额都出现了同比的增长,当然增长最多是美国,增长超过150%,但其他几个交易所基本上也是从百分之二三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增长。可能全球主要交易所当中只有日本没有出现IPO融资额的增长。所以IPO市场本身的蓬勃发展可能在这个基础上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驱动因素,与之相应,IPO市场蓬勃发展,对于这些中国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邬必伟:谢谢蒋总,前面三位嘉宾都已经讲得非常全面了,最后我们看看CITI的James有什么补充。

James Perry:非常感谢。为避免重复刚才所说的一些事情,这里我谈几个稍微不同的主题。事实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持续对全世界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疫情下,在许多国家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与疫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是并行的。大家也许知道,在疫情非常严重的地区,例如印度,疫情加速恶化、社会承压,但资本活动依然活跃,很多新公司开始集资,数项IPO也即将启动。

因此,这个例子说明,即使在最严峻的情况下,目前的资本市场当然也具有相当的韧性,并且不会因为新冠疫情而萎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我也刚刚听到其他人谈论有某些特定行业依然能从疫情封锁中受益。但我认为也必须指出,在美国和欧洲以及其他地方,有大量的政府刺激措施,包括直接刺激措施和货币宽松政策,这极大地增加了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

因此,流动性的增加对市场的提振产生了整体影响,这实际上是由于我们所看到的市场与其他市场之间的差异而推动的。中国本身在持续增长,其他许多市场虽然未增长,但资本市场仍然表现良好。结果是,一方面,某些行业表现良好,但更重要的是,市场流动性继续增加。

主持人邬必伟:刚才四位投行的老总都讲得非常好,今天我们也请了两位交易所的同事,从交易所的角度看整个资本市场在这些新股的上市当中,有什么新的特点?包括上市以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Bob McCooey:谢谢,很高兴分享我对此的看法。众所周知,去年美国首次公开募股的市场非常强劲。我想到市场的一个有趣的属性是,如果您还记得去年5月8日,美国资本市场重新开启对中国企业的IPO之门。

就在大约1年前,金山云是美国采取封城措施后市场上出来的第一个IPO,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紧随云计算领域的抢先上市之后第一笔IPO的是达达集团,然后是声网。夏季,我们迎来强劲的电动汽车公司上市潮,其中有理想和小鹏来了美国,然后在当年晚些时候,又有了像秦淮数据这的优秀公司(赴美上市),所以这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一年。

对于中国企业赴美IPO,2021年即使无法超过去年,但从起步来看也是同样强劲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上市,而后续的2-3季度也会有新企业陆续上市。你提到整体市场活跃状况是由不同因素驱动的。消费是重大要素,因为美国投资者喜欢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潜在市场,他们致力于投资消费导向的企业。但是说到医疗保健,去年就有100多家医疗保健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今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有58家医疗保健公司IPO,其中包括诸多来自中国的公司,例如去年的泛生子、天境生物和燃石医学以及今年的亘喜生物、天演药业和康乃德生物医药,我这里仅列举一些在医疗保健领域,特别是生物科技领域的公司。

目前在美国有超过525起,其中不少是来自中国的SPAC,其中大多数总部都位于香港,你会发现大量的投资人和前企业高管正在建立这些SPAC,并且在中国寻找资产,以及与中国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公司进行业务合并的机会。

显然,不仅是该地区。而且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潜在融资方案,这些都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最近,Grab宣布将通过与 Altimeter业务合并来上市。尽管这不是一家中国公司,但它的确表明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已经重新投放至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

因此,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在不断增长的领域,我们当然会看到,由于各种原因SPAC市场已经有所放缓,当然这个我们今天不需要做详细讨论。但现实情况是,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SPAC并购会将一些公司推向持续增长的市场。

韩颖姣:疫情以来香港市场体现出了很强的韧性,其实今年正好是港交所自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以来的三周年。三年以来香港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我们的改革为这些新经济公司来到香港上市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

一级市场的发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新经济的公司在整个香港新股规模里面的结构性变化,新经济公司集资金额从2017年占比35%,2020年占比64%,到今年一季度以来达到了85%,一直在明显提升。

在二级市场方面,新经济公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渐在加强。从新规实施以来,2020年的交易额已经较2019年有很大提升,今年前三个月的日均交易额达到了2244亿,按年增加了85%。另外香港市场比较独特一点,是与内地A股市场的互联互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到1268亿和608亿,同属历来新高,债券通日均成交额也创新高。

除了刚才提到比例提升以外,从行业上来看我们发现了一个特色——有些热门行业板块发展迅速,特别是医疗健康领域,细分行业呈现出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了比较多的创新药公司,现在包括细胞治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等领域都涌现出来了不少的发行人,给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标的。

我们也看到一些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后表现得非常突出,也进一步吸引了类似行业的公司,形成了一些行业聚集的版块效应。比如TMT板块,三年时间以来,有不少高质量的科技类公司,像小米、美团、快手等等,在香港上市以后都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注意。

此外还有中概股回归热潮。2020年有9家公司来香港第二上市,今年前4个月份又陆续回来了4家,所以到目前为止香港已经有14家中概股回归,这个又从某种层面上体现出来现在上市的一个新的特色,就是上市公司的跨市场上市成为了一个新的常态,让发行人能够同时享受在两个市场交易的便利。

香港交易所在制度上不断创新,我们近期就优化和简化海外发行人来港上市制度的建议咨询市场意见,也是希望进一步从制度上简化海外发行人规定,使得在香港上市可以变得更加便利。我们除了跟美国市场通过第二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的联通以外,这两年来我们也明显看到港股跟A股的互通——就是A+H两地上市越来越普遍。不仅体现在医疗健康行业板块,其他行业的公司也陆续采取这样的方式。H股全流通的放开,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内资架构发行人。

尽管在疫情之下,资本市场对于这些新经济发行人的喜好程度还是非常强,这个不仅体现在新股IPO的方面,很多之前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在今年也有很活跃的再融资的举动。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些中概股公司在回归香港以后,不断有更多的美股ADR被转换成香港上市的股票来交易,体现了投资者希望把亚洲资产放在亚洲市场进行交易的心态。北水方面还有其他政策上的利好,包括社保基金投资范围也加入了港股标的。

主持人邬必伟: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今天我们这个Panel的主题叫“消失的结界”,实际上从我们熟悉的很多新经济公司的资本轨迹来看,现在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的边界正在慢慢的融合、消失,这里我想问一下CICC的蒋总跟CITI的James,你们作为市场一线的参与者,你们怎么看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在定价机制、融资效率,包括给公司带来的品牌的变化跟过去有什么不同?

一二级市场变迁

蒋志巍:我先说区别,我觉得是几方面。首先定价机制,的确一二级市场会有些差异,二级市场它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要形成一个共识,因为说到底定价就是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在正常的IPO当中参与者最少都有三四十名,多一些的可能有一两百家甚至三五百家投资者参与,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做过一级市场投资的人就知道,一级市场参与投资者的数量是不需要那么大的,很多时候可能在一轮融资的时候只要有一两名投资者形成共识,你就可以完成。同时二级市场是有很明确的一些限制,正常在做IPO的过程中你跟投资者有明确的指引,你也不可能说,除了招股书之外提供很多的资料,但是一级市场即使没有这方面限制,你可以配合投资者做更长时间的尽调,也有更多相应的数据和材料。所以整体来说二级市场其实对企业和对中介机构在定价方面的要求是更高的,因为它需要企业家在一个小时之内能够把这个故事讲清楚,后续它能配合提供的资料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对于形成共识的能力以及引导投资者形成共识的能力都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

第二方面就是融资效率,二级市场的融资效率是更高的,因为不能只单纯看IPO一个节点,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看到很多中国公司上市之后很快进行再融资和进一步其他的资本运作。在二级市场上市之后,后续的融资会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股债、可转债甚至可交换债等产品你都可以去采用,因此在未来融资效率方面其实是选择会比较多,同时你的每次融资也不需要像一级市场一样,就配一个投资人,可能做大量的尽调,请第三方公司,基本就是基于已有的公开披露的信息,可能稍微有些额外的补充,就可以很高效地完成后续的融资。

第三方面是关于品牌和团队。二级市场对你的品牌的溢价肯定帮助是更大的,同时有助于稳定团队的士气和吸引更好的人才。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对一些未上市公司有一些调研,其实很有趣。比如说在上海地区,大家都会发现好的员工基本都被拼多多和B站给挖走了,广州去年也开始说,很多创新企业的员工都被完美日记给挖走的情况。这个其实就很典型,有二级市场这个平台之后,你的品牌溢价以及对员工的影响力,还是会有挺明显的帮助。

再多说一句,刚才邬总也说到两个市场融合的问题,我有两点观察:第一点就是投资者的融合,现在越来越多出现了Crossover Fund的概念,也就是说有些基金它既可以参与一级市场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现在当然越来越多的亚洲基金和中资基金也在寻求成为Crossover Fund。一方面未来在二级市场它终归要买入这些公司,那不如及早去做一些布局。另一方面,一级市场资金也越来越关注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包括已有的股东在IPO当中继续加码,这些也是融合。有一句话说人不能赚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所以我们理解所有的基金现在都在积极拓展自己认知的范围。

第二个融合是估值的融合,我们看到一二级市场估值的传导效应越来越明显,二级市场有些赛道比较好的估值,它很快会传导到一级市场,比如说国内的科创板估值非常好,带动了整个半导体领域的活跃,可能前几年融资相对没这么顺利,最近一段时间估值都是水涨船高,一级市场一票难求的情况。同理,二级市场也在逐步接受一级市场的估值方式,可以接受一些更加远期的估值的倍数,包括更长期限比如像PS之类的。

邬必伟:蒋总讲得非常好,我自己也感同身受。这里也想听一听James有没有一起分享的。

James Perry:谢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趋势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我想说,在2020年之前的2-3年中,情况已经非常清晰了。实际上,市场动态说明更长时间地待在非公开市场会带来溢价。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非公开市场上筹集了大量资金,在许多情况下甚至筹集资金的估值比在公开市场上筹集资金时还高。但是,到2020年夏天,市场重新开放时,又出现了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市场中大量的新流动性。尽管已经是数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但对如苹果等已经公开上市的公司,估值不但翻倍还被以新的方式重新定价。

公开市场的这种上涨确实打开了IPO的闸门,并改变了我们过去3年看到的那种市场动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因更长时间地待在非公开市场而得到奖励。边界变得模糊,过去一直在追逐那些非公开交易的资金开始集中于公开市场,无论是IPO交易还是后市的二级市场交易。我认为,某种程度上,一两年前,许多公司在非公开市场筹集资金没有问题,虽然也需要付出努力获得他们所需的估值和融资规模。在IPO中,甚至包括那些通过SPAC方式进行的IPO,实际这些SPAC公司甚至根本还不是公司,而是那些计划购买公司的管理人团队,能够以更高的估值来筹集非常大量资金,并且在后期市场表现方面也很强劲。

因此,我们看到,不少过去耐心等待的公司正寻求加速的IPO计划。我认为,正如BOb和其他嘉宾说到的那样,SPAC的可用性正在使许多公司IPO变得现实,甚至一些公司可能还没有真正准备好进行IPO,或者有一些偏向于留在IPO徘徊的边缘,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在等待IPO。例如我们去年看到的爱彼迎,今年例如Grab是第一个真正非常大型的将要上市的公司,我们也看到还有更多中国公司已经处在上市队列,以及今年晚些时候在(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公司。真正的原因很多都来自这种所谓“消失的结界”理论带来的革新,即过去待在非公开市场能够获得溢价,而在目前的环境下,上市似乎也有溢价效应。

邬必伟:我接下来一个问题想问问宏贵总跟David总,我们从一级市场来看,除了传统一直很受欢迎的TMT公司,这两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生物医药、零售、消费也越来越成为一级市场受追捧的赛道。两位作为非常成功的投资银行家,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公司在接下来会是资本市场认为的比较好的公司?

李宏贵:二级市场比较喜欢的公司有几类,一个就是在特定的行业有特定的领导地位,已经证明了它这种特定的领导地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的茅台去美国市场、去香港市场,我想一定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第二我们这两年看到的趋势,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香港市场,无论是IPO的角度还是投资的角度都很喜欢这些所谓的新经济公司,这些公司在一个特定的行业、特定的赛道改变了一些业务模式,给很多人带来便利、价值,这些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这些新经济公司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它所在的赛道、行业,或者是子行业要足够的大,投资人要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第二,它在这个点上要相对证明在这个赛道上的一个头部公司的能力,不一定是说第一第二,就是一个头部公司的能力,刚才Robert也谈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现在明显能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头部三家,资本市场上都给予了很高的估值方面的认可。

如果讲得更细致、更技术,我个人觉得有几个角度:第一是新应用技术,在“新技术”前面加了两个字“应用”,为什么呢?就是这个技术的确是能够落地的,能够改变一些东西的,这个肯定投资者喜欢。第二个就是新价值业态,“新业态”前面加了两个字“价值”,就是你是一个新业态、新的模式都没问题,但是这个业态要给你的消费者、客户或者是市场带来相当的价值。第三是新大众品牌,新品牌肯定是好的,但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有“新大众”——大家所接受的这种品牌,像去年已经上市的完美日记,当然更老牌的比如农夫山泉。中国的新消费、新国产品牌,我们相信之后是一波能够起来的。

回到刚刚提到的一二级市场的结合,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因为二级市场比较好、IPO市场比较好,很多公司把IPO的计划都往前提了,所以一二级的融合是很常见的。特别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医疗领域,大多数医疗公司到香港18A上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说我做一个Pre-IPO,能跟IPO同时在做的,基本上都是说我需要6-8个月把这两个事都做完,这样一种融合的态势。我觉得这些都是好的,只要你的业务模式、你的特定领域有一定的竞争性,投资者都还是非常喜欢的。

刚才也讲到2020年是一个新经济的节点,我们觉得2020年可能是中国经济、中国这些新经济公司到海外市场、在本土市场让大家更多认知的一个元年,去年IPO市场中国公司已经占到40%,基本上现在全球两大市场就是美国和中国,中国的这个趋势还会往后延伸,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积极的一面。

主持人邬必伟:感谢宏贵总。接下来请J.P.的David总也来发表一下高见吧。

刘伯伟:好,谢谢邬总。首先非常同意宏贵总刚才提的几点,我就不重复了。我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怎么看一个好公司、好机会,我说三点。

第一点,创新科技是很重要的,有一个新的技术,有一个可能跟其他已经上市的公司不一样的地方。第二,让投资人看到这家公司可以高速发展的原因,比方说有一种技术或者是一种Business Model已经在另外一个市场非常成功的,把它搬到国内也会给投资人一个信心。第三点是行内比较领先的企业,也是投资人兴趣很大的。

主持人邬必伟:好的,谢谢David总。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是问我们两位交易所的领导,展望一下2021年全球二级市场发展的情况。

2021,二级市场这样发展

韩颖姣:其实作为交易所我们一般不去评论市场的。我觉得现在的二级市场实际上是体现了投资者对于最新经济发展形势或者是行业的一些偏好,目前打算来港上市的公司很多都是新兴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在香港市场上,除了上市制度的变革,在二级市场上有很多具体的配套的生态建设。比如恒生指数公司在持续地优化香港的标志性指数——包括允许上市制度新章节的企业纳入恒生指数选股范畴,推出恒生科技指数和生物科技指数聚焦新经济和医疗健康板块,跟着市场很快有多个发行商推出挂钩指数的衍生产品,如ETF,期货期权等,充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与风险管理需要。

此外,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政策利好都在路上。比如今年初外汇局将研究论证允许境内个人在年度5万美元便利化额度内开展境外证券、保险等投资的可行性。5月初,“跨境理财通”的推出,在目前沪深港通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内地与港澳投资者投资异地金融市场的门槛,便利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投资,内地居民也可以实现个人资产配置多元化,扩展境外投资渠道,也给市场的增量资金打开通道。

交易所的层面,我们也在持续优化各项举措,比如缩短新股结算流程,我们希望能够把IPO的定价到上市的时间从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目标是缩短到1个工作日,实现“头一天定价,第二天就能上市”的过程,尽可能减少市场窗口的风险所以不管是资金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有很多的好消息。

Bob McCooey:我认为James谈到过去几年市场发生的变化时概述得很好。但是,对我们而言,确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未上市公司的这种加速增长,而我们可能从现在起的三到五年内,由于疫情的影响而成为了IPO的候选人,因为一些公司采用了产品服务的新科技,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而且,我们在美国看到投资者(参与市场)的兴趣大大增加,我认为这也扩展到了中国,由于居家的状态,他们从过去通勤和正常地做其他活动的时间上拓展出了更多(投资)的兴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居家远程工作的环境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更多地了解市场,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也使人们发现有必要寻找健康有序增长和加快自己的个人避风港建设。

不仅要参与市场,而且要使自己处于最好的位置,以便将来有一天能成功退休——因为靠政府来支持个人养老人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我们只能专注于自己采取相应对策。对于美国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中国仍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即使不是唯一最重要的市场。这已经延续了30多年了。

我们需要的投资组合不仅要面向(美国)大型公司,而且要对全球不同地区的快速成长的公司采取更具全球化格局的判断。中国公司将继续成为刚刚提到的这类最重要的公司(配置)之一,它使美国的投资者能够利用局部地区的增长优势。我们还将看到医疗健康公司继续从中国涌现。我此前提到了其中一些今年和去年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医疗健康公司,但是这个赛道的pipeline看起来依然非常强劲,特别是在生物科技领域。

TMT预计仍将是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包括那些将美国作为目标上市地的科技公司,他们将会和全球最伟大的科技公司并驾齐驱,而这些公司碰巧都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们将继续看到那些正在寻找资本市场的公司的持续增长,资本市场将有利于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被更好地了解,也是自身获得增长所需的资本的来源。

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不仅因为2021年中国企业在持续思考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声音,而且到2022年,这样的pipeline看起来都非常强,我们目前没有看到任何变化。对我们而言,并不是每家中国公司都决定要在美国上市,但我们确实知道有一小部分公司会选择在本地市场以外的地方上市。

对我们而言,争取这些公司来纳斯达克上市,确保他们了解纳斯达克在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从非公开市场到公开市场,实现转型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上有巨大优势,并会在他们后市阶段提供每天持续的支持。这是我们真正关注的重点。我们认为,市场上这种商业模式将继续加速发展,这将使它们能够进入IPO市场;我也不会再深入分析之前提到的SPAC,虽然我们确实认为,SPAC市场以及其与中国公司的业务合并机会将在2021年接下来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主持人邬必伟:感谢各位的分享,我们今天一起在这里探讨了关于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的边界和变化,包括我们对未来市场的展望。今天的panel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一二级资本市场边界,正在消失|2021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代理记账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代理记账软件

限时免费的代理记账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