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至少要融资100亿(元)。”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刚给出了这样一个数字。而完成这个工作的重任,则交给了新任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
顾宏地是投资圈的红人。在转投新造车企业之前,他已经是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全球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参与阿里巴巴IPO以及小米、携程、百度、盛大集团等企业的资本融资、并购或企业重组交易,交易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
他加入后,小鹏汽车也有了“双总裁”设置。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
顾宏地出任副董事长兼总裁,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汇报,主持企业在全球战略、财务、融资以及国际合作与并购等方面的工作,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则负责产品、技术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在顾宏地加盟的信息发出将近半个月后,同是新造车企业的拜腾汽车(BYTON)宣布,原高盛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成长青正式加入并任联席总裁,负责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甚至更巧合的是,二人还是邻居。
在争分夺秒抢夺窗口期的今日,新造车企业们招徕投资人加盟,则意图明显。顾宏地也很坦诚:将花50%以上的精力在融资上。
走马上任10天,顾宏地开始以新身份接受采访。“这是我发出的第一张名片。” 4月4日上午,广州小鹏汽车的总部,他用这句话做了专访的开场白。
随后,他开始滴水不漏地回答抛给他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带着投行人身上的特质。
从投资人到创业者
顾宏地与何小鹏相识在冰岛。那是2015年9月,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组了个局”,带着一干未上市公司的创业者和大佬们去冰岛交流旅行。在那场活动里,顾宏地是唯一的“局外人”。
在冰岛开吉普、住小屋、睡通铺,让那场活动的参与者们有了非常深入的接触。当时的何小鹏还在阿里做高管,在小鹏汽车的身份是投资人,而没有如今日走上台前。
聪明、年轻、能干、有激情、很踏实、非常直爽、待人真诚——如今,顾宏地用这一连串的词来形容对何小鹏的第一印象。冰岛行结束后,二人的联络并没有断。2016年9月,小鹏汽车BETA版在北京发布,顾宏地也受邀出席。
顾宏地自称是个喜欢车的人,在美国十几岁就拿到了驾照,90年代买了第一辆车——300美金的二手车,1979年Toyota Tercel,开到“连消音器都掉了”才换掉。到香港后,他买了一辆特斯拉,“开着非常爽。”
以一个爱车人的视角,当看到小鹏汽车BETA版时,他认为这家企业很有潜力:“中国这样小而精的团队,也能造出这样的电动车。” 小鹏汽车G3
在那时,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新技术正在兴起、新玩家开始加入。而作为投资人的顾宏地,自然不会忽视这一巨大行业的变化。
过去3年,顾宏地每年都去CES,这个中文名叫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的展会每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虽然是“电子产品”展,但在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进场展示新产品与新技术。
“在这3年里,唯一热度不减的就是汽车。”特别是今年,让顾宏地的感触尤为深刻,“所有的硬件、软件、技术公司都在做汽车(相关的产品)。”也正是在CES过后的今年1月底,顾宏地正式向摩根大通提出了离职。
而至于为什么加入小鹏汽车,顾宏地讲了3点他考虑的因素。
第一,关于行业和风口。新能源汽车、新兴造车包括出行,是未来5-10年看到最清楚的一个风口,“变化已经开始了,而且变化是非常巨大的,涉及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二,是彼此认可的公司与团队。“我每年都接触很多创业公司、很多牛人,他们都非常厉害。但我真正愿意跟他一起去打造的公司,10个里面找不出1个。因为每个人的做法、价值观,和我的意见很难完全吻合。”
“这个行业大小公司我都见过,所有公司的CEO、团队都见过,车我都开过。所以风口决定了之后,我再看里面的公司,唯一我能够有强烈参与感的就是小鹏汽车。”
第三,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
“我以前见到很多公司,并不需要很复杂的金融体系,融资很简单。但新兴造车这个行业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它涉及的资金非常大,需要很大的资源。而且它有相对重的因素:它是一个制造业,有销售、有现金流,因此有很复杂的金融体系。这使得我以前所学和专长都能用到,这是让我非常有兴趣的。”
没有IPO时间点
顾宏地加入之前的2017年,是造车新势力企业们狂奔猛跑的一年。而小鹏与威马、蔚来则是最受关注的三家——都已经亮相或上市了量产车, BAT加持外,还有各大投资机构的输血。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说:“没有200亿,别想造车。”事实上,他也的确是按照这个金额找钱。
2017年11月初,蔚来汽车完成新一轮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由腾讯领投,Baillie Gifford、Lone Pine、中信资本和华夏基金等投资人跟投。至此,它的总融资额已经达到200亿元,也是目前融资最多的一家造车企业。
不看好者说它是“下一个乐视”,但目前来看,蔚来的确是新造车企业中的“头部公司”之一,以及最受关注的。
如果单纯“比钱”,小鹏汽车有压力。
1月29日香港融资发布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左二)
2018年1月29日,它完成了B轮22亿元融资,累计融资超过50亿元,B轮领投方3家,阿里巴巴、富士康、IDG资本。
对于某些行业的企业而言,几十亿可能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但在重模式的汽车行业,还不够烧出个声响。“需要的资源量肯定不只50个亿,可能几倍于这个数字,当然不需要同时到位。”顾宏地表示。
而加入后,他未来的工作有一半时间将在融资这件事情上,与何小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给出的数字一致,“今年至少会再融资十几亿美金。”
除了在融资方面,蔚来和威马都对IPO有所规划,但顾宏地却表示:小鹏汽车对IPO没有明确规划,“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第一,提前制定的时间点,90%是错的;第二,制定时间点以后,对公司文化带来的变化未必是非常正确的。”
他表示,小鹏汽车不排斥IPO,但更重要的是想清楚IPO的目的。“我觉得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为了IPO而去做公司——我看到过有的公司整个团队就是为了IPO而活着的,而有公司根本不考虑IPO。”
此外,政府的政策、世界资本市场的格局、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表现,都会影响小鹏汽车对IPO时间、地点的考量。“第一,根本不需要下定论,因为还太早了;第二,从公司角度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IPO会顺其自然。”
不为出行而出行
何小鹏曾对内说,顾宏地是来“画大图”的,包括为小鹏汽车进行全球战略、并购规划。
顾宏地的打法则是:先要画小圈、再画大圈。“小圈”是先自练内功,聚焦所有的资源和能力去做现在要做的事情;以及“打造特种兵式的队伍,团队要有国际视野、有国际操作能力”;此外,在全球一系列的战略关系上,小鹏汽车已经开始进行接触和布局。下一步,顾宏地会在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地区去寻找伙伴,“但是否要做大的投资和并购,现在没必要去预测,这是在企业自然竞争中会发生的。”
在这个蓝图中,出行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传统车企诸如丰田、福特都表示要“革自己的命”,做一个出行公司。而如今,初融资与IPO之外,出行也是了新造车企业领域里“很火”的话题。何小鹏也说过,“未来小鹏汽车是一家出行公司。”
“将来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出行可能是造车企业都需要面对的市场渠道,现在开始我们会在这方面进行深度思考。”顾宏地表示,“但我们要造有持续竞争力的车,而不是完全针对出行去打造企业、设计产品。”
对于现在与出行平台的合作,顾宏地言语中的透露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他认为,第一,如果现在针对出行特别打造一辆车的话,可能会失去真正把车造好、建立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机会;第二,如果把产品绑在一个出行的平台上,很多事情要去为它服务,“那么车辆的设计、诉求、未来的数据可能就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做了这事之后,就很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有取舍的,是文化和理念的抉择。到最后出行平台不会让车企赚钱,它会让你活着,但不会活的这么舒服。所以车企与出行平台合作之后,到底能获得什么,这是每个车企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切传统行业都在被技术搅动。”在摩根大通做了14年投资人,顾宏地说:“这是这个时代的趋势。”而他认为,传统的汽车企业也好,新造车企业也好,都只能剩下几家领先的品牌。
传统企业要脱胎换骨才能生存下来的;而新造车企业,要能得到足够的资本、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和支持,才能在寒风和波动能够撑下去的,“我认为不会超过三四家。”
新造车企业的窗口期是多久?有人说“5年”,也有人说“3年”,但总之,时间并不多。对于小鹏汽车而言,暂时位于第一梯队,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毕竟,比赛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