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代理记账 > 13年36家:地标之外,地标酒店拿什么搏未来? >

13年36家:地标之外,地标酒店拿什么搏未来?

转载时间:2021.11.07(原文发布时间:2021.06.29)
5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5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李荇,36氪经授权发布。原标题:《地标酒店:城市的“美丽与哀愁”》

前不久开业的上海中心J酒店,因为位居上海新晋地标上海中心的顶部,成为了地标酒店的一员。无独有偶,雅高集团旗下酒店,平湖卓越铂尔曼酒店也于近日开业。凭借着平湖当地首家国际高端酒店的身份,平湖卓越铂尔曼成为了当地的地标酒店。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酒店乐于冠上“地标酒店”的头衔。

地标酒店成绩单,13年36家

凭借着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中国中心大厦,以及超556米的垂直高度,上海中心J酒店成为了全球垂直高度最高的酒店,并成为了上海新晋地标酒店。不仅如此,酒店还提供了一系列云端体验,例如拥有迄今全球最高餐厅,垂直高度达556米的天之锦餐厅,以及垂直高度近400米,位于84层的游泳池,系全球最高游泳池等等。

开业仅一天之隔的平湖卓越铂尔曼酒店,成为地标酒店的理由是,这是平湖当地首家国际高端酒店。此外,酒店还拥有当地最大的无柱式宴会厅,以及当地最潮餐厅蓝·中餐厅等硬件设施。

近年以来,地标酒店的队列不断扩张。据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统计,2008年至今中国共有36家地标酒店诞生。其中万豪国际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以及凯悦酒店集团分别拥有8家、6家、5家地标酒店,位列前三甲。

13年36家:地标之外,地标酒店拿什么搏未来?

按下当下的成绩不表,回顾地标酒店的过往,实际上难以厘清地标是何时与酒店之间产生联系的,但是可以分享两则小史。

在上世纪60年代,海口华侨大厦正式落成。作为海南唯一的一家涉外酒店,海口华侨大厦凭借着其高度夺走了海南第一高楼的称号,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尽管这家酒店的条件,在如今看来都称不上是“酒店”。据曾在华侨大厦工作过的老人回忆,“跟现在的标准间和套间不同的是,那时侯的华侨大厦都是大通铺,一个房间里能住20—30人,连卫生间也是公用的。”即便如此,华侨大厦在当时的海口也是最高档的酒店。自此,地标与酒店之间的联系顺势发生了,地标酒店的雏形也逐渐显露,建筑的高度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

到了八十年代,金陵饭店将地标酒店正式推入了大众视野。凭借着37层、110米的高度,金陵饭店在当时稳坐“中国第一高楼”的交椅。不仅是南京的地标,金陵饭店更是中国的地标建筑之一。加上酒店内国内第一个高层旋转餐厅,国内第一部高速电梯,让金陵饭店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此时,地标酒店有了更清晰的释义,需要突破天际线的不仅是建筑的高度,还有酒店配建的设施以及服务。

此后,随着城市建设浪潮的袭来,传统的地标酒店“慢工磨细活”式的生长速度,已经赶不上城市地标的涌现速度了。与此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酒店集团在不断跑马圈地,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与国际高端酒店牵手。久而久之,国际酒店集团就占据了地标酒店的大半江山,遂出现了当下地标酒店拥有者前三甲都是国际品牌的局面。

为什么酒店“沉迷”地标?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地标酒店的出现,酒店对地标的“沉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推动力。从上文中的地标酒店盘点一表中可以看到,从国际集团到国内新秀,几乎没有品牌能够抵抗“地标”的魅力。而国际集团在地标酒店上的突出表现,甚至称得上有“地标收集癖”。

为什么酒店品牌们会如此“沉迷”地标?

一是品牌“高度”能随地标“提升”。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从区域位置、周边资源、开发商到配套商业等环节,有着近乎“梦幻”般的配置。最终打造而成的城市地标,才能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以上海中心J酒店所在的上海中心大厦为例,这座中国第一高楼建设周期长达8年,修建耗资148亿元。J酒店作为世界级民族酒店品牌旗下的一员,得以在632米的高空中实现“绽放”,于其品牌“高度”而言,无论是物理层面或是精神层面,都是一次强有效的提升。而上海中心大厦,也因为J酒店的到来,让更多客人可以“食宿在云端“。

类似这样的共赢式合作在地标酒店中频频出现。对于品牌而言,一来可以借助地标本身自带的流量,在地标酒店亮相之际便引发媒体及舆论的关注;二来在与城市地标的合作中,酒店的品牌“高度”会因为地标的助推,实现进一步的拔高。

二是借地标之力敲开区域市场大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国际酒店集团在选择入驻新区域市场时,尤其是一些非一线城市时,第一家酒店更倾向与地标合作。

2014年,福州世茂洲际酒店作为洲际进驻福州的首个作品,正式亮相。这家酒店坐落于274.48米的福州世茂中心,后者是当时福州的第一高楼。开业之初,业主世茂就表示要将福州世茂洲际酒店打造成为福州乃至福建地区全新地标式建筑。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希尔顿。希尔顿在2015年首次入驻河北时,选择的是位于石家庄的开元金融中心,当时开元金融中心不仅是石家庄第一高楼,还是河北省的最高建筑。而594间客房、套房和酒店式公寓的体量,让石家庄希尔顿酒店成为了当时希尔顿在中国客房最多的酒店。

这样的选择,可以看出品牌的两个出发点。一方面,借助地标之力,首家酒店一经推出便能给当地市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成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清晰认知。另一方面,这类优质的标杆项目的存在,为品牌后续在该区域实现轻资产规模拓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需要肯定的是,酒店与地标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诸多商业业态之中,地标同样主动选择了酒店。当下,在不少城市的地标建设过程中,配建高端酒店已然成为“刚需”。

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高松元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包括国际酒店品牌在内的高端酒店,是地方政府在建设城市地标中有所“偏爱”的第三产业商业配套,能够起到“赋能”地方城市的功效。其二是地标还承担着产业导入的责任。尤其是对于部分三四线城市而言,普通建筑难以吸引高端酒店的驻足,而自身具备多重城市文化标签的地标建筑,才是最强的推介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城市会在出让建设城市地标的土地时,明文规定配建酒店引入的品牌、高度、面积等等。这不仅是对开发商的要求,更是地方政府对城市地标品质的把控。

这些年的地标酒店之变

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地标与酒店的故事依旧在不同的城市与品牌中持续上演。看似不变的篇章续写中,实际上地标酒店中已经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

01 地标选择,不再唯高是从

从地标酒店的盘点表格中可以发现,25家地标酒店所处的是当地高度名列前茅的摩天大楼,其中有12家酒店所在的建筑是当地高度排名第一的摩天大楼。

但是在近3年的地标酒店中,一些新的地标开始现身,如重庆来福士洲际酒店坐落于重庆来福士,后者被视为重庆城市更新的新地标;预计今年开业的上海罗克福特西岸酒店,因为栖身在上海艺术新地标,也被冠上了地标酒店的头衔;以及同样预计今年开业的诗莉莉漫戈塔·天池酒店,入驻了杭州地标级建筑——杭州印。自此,成为了这个“城市封面”的地标酒店。

这样的变化,反映出地标酒店对地标的择取,在保持对天际线向往的同时,不断开拓各种新维度的地标,如景区地标、艺术地标、区域地标等。尤其是一些文化地标的选择,让人看到了地标酒店文化内涵的日渐丰厚。

02 城市入驻,不再唯“一线”

以第一财经发布的《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准,36家地标酒店中,8家位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13家位于新一线城市(杭州、成都、苏州、青岛、重庆、沈阳、长沙、南京),12家位于二线城市(石家庄、福州、无锡、厦门、烟台、珠海、温州、徐州、南宁、济南)。

这样的布局并非自始至终便是如此。在2008年-2012年,地标酒店大多选择的城市是一线城市,转变发生在2013年,新增地标酒店的城市名单中开始出现了石家庄、郑州等城市。而到了近2年,地标酒店愈发“下沉”,开始出现在嘉兴平湖这类地级市之中。

这样的变化,既离不开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新一线城市的成长,推动酒店在当地寻找地标并入驻。同时,也离不开近几年酒店品牌对下沉市场价值的重视。不仅如此,随着地标配建酒店成为“惯例”,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地标酒店在非一线城市中陆续登场。

03 品牌择取,不再唯“国际”

过往的地标酒店名单中,国际酒店集团往往独领风骚。不过近几年这一现状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国内酒店品牌甚至是部分小众奢华酒店业相继推出了地标酒店,甚至以更强势的姿态,立于潮头。

上海中心J酒店,以及被誉为“中国水乡新艺术地标”良壤酒店的出现,于地标酒店市场而言,都是值得庆贺的信号。这意味着国内的酒店品牌,同样具备在地标之上呈现高品质酒店的实力,甚至能将酒店打造成为一处独一无二的地标建筑。

不仅在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中同样如此,由民族酒店品牌打造的宣城·金陵大饭店,将会成为安徽宣城的地标酒店。假以时日,民族酒店品牌将用实力说服更多的地标做出新的选择。

地标之外,地标酒店拿什么搏未来?

当然,在不断更新的故事篇章中,地标酒店拥有的不止是美好,也有一些地标酒店陷入了没落的境遇,面临改造或是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艰难抉择。有些地标酒店,正在经历着城市的“美丽和哀愁”。

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南大酒店,地处繁华的中南路商圈,曾经是武汉武昌的地标酒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2011年中南大酒店暂停营业。今年年初,中南大酒店由凯悦旗下的逸扉酒店品牌正式接手,拟更名中南逸扉酒店。

而厦门昔日地标酒店闽南大酒店,则境遇更为艰难。自2019年起,闽南大酒店先后经历了3次转让无果。今年4月,酒店持有方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再降1.35亿元,以2.15亿元的价格转让,同样没有结果。

从这些老牌地标酒店身上所发生的变故来看,“地标”不足以支撑酒店实现长红。尤其是随着城市摩天大楼的更迭加快,一些地标酒店面世之初“傍身”的当地第一高楼,若干年之后会被新的摩天大楼所顶替。所以,地标之外,地标酒店必须为未来寻找更强劲的原力。

01 学会“俯身”

于地标酒店而言,地标作为一个天然的人流“引擎”,对大众存在较强的吸引力和吸附性,具备的价值传播及活动交流等优势。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日参观游客量达到了3万人。地标酒店,可以从中享受到巨量客流所带来的诸多红利,例如可以借助地标提升线下营销的效果。但是这也就造成了部分地标酒店“居高不下”的姿态,最终陷入了与城市发展渐行渐远的困境。即便是有着曾风靡一时的旋转餐厅,一些地标酒店也难逃关门大吉的命运。

因此,地标酒店需要学会“俯身”,与城市同呼吸,共生长。一方面,酒店可以为住客提供“云端上的服务”,确保酒店产品与服务的完美呈现。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知名景点抱团发展打造热门观光路线。这样一来,地标酒店于住客而言,就不仅仅是一处城市打卡点,更是一个能够开启一座城的文旅原点。

02 成为地标

实际上,宏大的地标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地表景象。地标酒店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其运用不同的物,通过不同的组合秩序,提供特有的场所感和时空记忆,达到地标与人的协调。

一些酒店就此已经给出了完美的演绎。坐落在天津的天津丽思卡尔顿,凭借着彰显了欧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以及酒店内部一如既往的高标准服务,已经成为了不少游客想要参观的打卡地。与天津丽思卡尔顿相似,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则选择的是独特的择址,然后以地理条件为基础,打造出一处独一无二的深坑景致,为住客带来特有的场所感和是时间记忆。

实际上地标酒店在蝶变成为地标的路上,已经有了成功的实例。无论是成为“中国水乡艺术新地标”的西塘良壤酒店,或是正对珠海大桥,成为海边一道亮丽风景线的珠海仁恒洲际酒店。因此,地标酒店式是有能力成为地标的,最终化身为城市长期历史记忆的加强音,成为城市历史华章书写的着重号。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地标,无疑是城市这本书的关键文化注脚之一。酒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与地标交融,以地标酒店的身份传唱着城市发展的激荡。在这之中,有过风光无限,也经历过困顿潦倒。至于未来,地标酒店们会选择何种姿态以不断延续酒店品牌的新故事,或许得交给时间了,毕竟“在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13年36家:地标之外,地标酒店拿什么搏未来?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代理记账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代理记账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