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当奇绩创坛临时通知5位非创业营的创业者来参加Group Office Hour时,这些科技圈年轻的CEO并不知道,他们仰慕的陆奇博士真的会花2个多小时,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用一句话讲清楚公司的核心价值、怎样制定3个月增长计划、怎样改变世界……
与其他创业加速器重视嘉宾讲座和培训课程不同,奇绩创坛把Office Hour作为创业营的最主要形式,因为陆奇认为,早期创业就像读博,光靠上课远远不够,更需要导师一对一指导。而指导的内容,重点围绕两件事:活着、快速迭代。
对初创公司来说,早期不可能有收入养活自己,“活着”的核心途径是融资。而“快速迭代”的目的,是找到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 market fit),因为技术驱动的早期创业“非确定性”非常高,唯一能提高成功概率的是快速迭代。
去年秋季,YC中国从1700多份申请中选出22家公司进入第一期创业营。同年11月,YC中国宣布独立运营,由奇绩创坛接棒,其第二期创业营在今年5月启动,入选项目数量尚未对外公布。但陆奇告诉36氪,第二期的申请数量比第一期增加了超过20%,申请团队的质量“整体与上一届相当,但在某些子领域,质量还更好”。
申请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对陆奇至关重要,因为第一期创业营是用YC中国的品牌来招生,但第二期是用奇绩创坛的名义。
脱离YC品牌之后的奇绩创坛,和它加速辅导的每一个初创公司一样,要用获客能力、客户满意度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验证自己的产品是否匹配市场需求。
而奇绩创坛精悍的内部组织架构,也与它要投资的初创公司极其相像:总共只有6名正式员工和数名兼职人员。每一个正式员工在技术、产品、销售、运营、财务、法律几个方面各有所长。
参加这次Goup Office Hour的5家公司主要做的是:1. 用TTS(Text To Speech)技术制作有声读物音频内容;2. 通过同声传译技术建立跨语言交友社区;3. 为建筑师提供施工图的搜索引擎和SaaS平台;4. 为私营中小型牙科诊所提供辅助诊疗设备和服务;5. 给瓜果生鲜上下游产业提供国产化分选设备和数字化服务。
这次Office Hour分为4个环节,前2个环节是让创业者分别用一分钟、一句话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公司做什么、提供什么价值,并让创业者互相点评;第3个环节是让创业者在2分钟内讲清楚公司3个月后要达成的目标,核心是找到产品市场匹配(PMF),要说明“我找到了一个好市场(需求是真的)”、“我开始在满足这个市场”、“我在高速增长”;第4个环节是活动总结。每个环节结束,陆奇(奇绩创坛CEO)、栾运明(奇绩创坛COO)和曹勖文(奇绩创业营合伙人)会对创业者的回答进行点评。
针对第一家音频制作公司的发言,陆奇的建议是,一定要想清楚这家企业到底是一家社区公司,一家内容工具公司,还是一家新媒体公司?服务对象是出版商还是用户?因为不同的公司定位,投资逻辑和价值不一样。
其次,在音频制作层面,要突出公司有哪些差异性,要阐释如何打破大公司的垄断。如果不是真正的AI企业,就不要讲AI,不是加分项。
此外,衡量PMF时,B端客户数和C端订阅数可以作为底层指标,但要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复购率。如果他们不满意,说明还没有找到PMF。另外,真正的PMF是能赚到钱,所以要描述B端的销售模式是否跑通、如何获客、收益模式是什么,以及C端如何获客、怎么转化和订阅、单价是多少、是不是都跑得通。同时,在技术上也要有量化和非量化目标,证明团队可以自我掌控产品的命运并支撑产品开发,打消投资人顾虑。
针对第二家跨语言交友社区公司的发言,陆奇表示,投资人会考虑风口,为什么现在是投资你的时间点,所以,要以风口为主要切入点来讲自己公司是做什么的。比如,这个项目对应的风口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主流经济体,会有越来越多母语不是中文的人来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成为这个跨语言社区的目标用户。
其次,早期的社区产品,要聚焦增长模式、获客渠道、活跃度和留存,未必要考虑变现方式,因为到了后期,自然会有广告等变现机会。社区产品,一般是生下来看终生。早期的留存,基本上就是未来的留存,很难改。所以一定要关注留存,包括次日和次月留存。好的留存,才能说明找到了产品市场匹配。
同时,AI领域的创业者,经常遇到某些技术严重依赖第三方,比如实时的自然语言翻译,全世界只有谷歌和微软等大公司能做。依赖第三方没问题,但要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把第三方的技术长期授权使用,让业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会被釜底抽薪。同时,保证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不要只绑定一家,防止以后公司业务做大了,供应商断供。
此外,AI目前有脆弱性、鲁棒性不够,所以要合理管理用户的预期,如果一开始给用户很高的预期,但体验不好,很可能影响留存。
针对第三家施工图搜索引擎和SaaS公司的发言,陆奇认为,对SaaS来说,最关键的往往不是产品问题,而是销售问题。要思考你采用bottom up还是top down的销售模式?到底谁买单?怎么触达这群人?
其次,创始人刚刚描述了公司长期的发展愿景,但目前的产品只提供了一部分功能,这会让投资人有很大的失望落差。所以,要把宏大愿景和产品现实有机结合。
描述公司时,可以用类比的技巧,比如用谷歌作类比——“建筑师的谷歌”,但必须具体地描述公司的价值,比如公司产品能节省用户多少时长的工作量、省下多少钱。
此外,如果做的是建筑等小众细分领域的创业,最好在一句话描述里把想象空间表达出来,因为投资者可能不熟悉这个领域,可能会觉得细分市场太小。
针对第四家口腔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的发言,陆奇表示,这家公司的产品形式是设备加软件,以后会有服务,其实是有阶段性目标的,但如果把这么多内容混在一起总结成“解决方案”,听上去就有点问题。所以,要多考虑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把阶段性价值想清楚。
同时,要考虑和其他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差异性是什么。这家公司的牙科诊疗设备是“国产替代进口”,从价值角度讲,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风口。如果有具体的业务数字,也要尽可能加进来。
此外,衡量PMF有几个维度。第一,硬件设备的每天使用次数、客户复购率,证明设备被用户采纳、带来价值了;第二,光拿到数据是不够的,还要强调数据模型已经开发好,服务产品已经有POC,要强调数据产生的价值,比如可以满足辅助诊断的服务需求;第三,要有明确的销售模式,建议加一个增长指标,可以是收入增长或设备使用增长。
针对第五家瓜果生鲜分选公司的发言,陆奇表示,创始人说去年有多少万的营收和多少万的利润,这样的数据很容易让人记住,是亮点,其他团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此外,这家公司可以对产业上下游都带来价值,但要把阶段性的价值讲清楚。公司的第一个指标是年底有一条国产设备的苹果分选产线可以落地,第二指标是果品分选效率提高多少、设备价格降低多少、分选准确度提高多少、人员成本降低多少,第三指标是下游开始买单,如果下游前10名的公司有3个都开始采购你们的产品,那就站住脚了,但可能的挑战是,投资人会担心公司对第三方技术的依赖程度,所以要保证能得到第三方技术的长期授权。
在此次交流中,奇绩创坛COO栾运明也分享了自己的建议:描述公司的时候,要提前预判投资人会顾虑的问题,并用证据来打消对方的顾虑,否则投资人会认为创始团队没有对自己的项目考虑周全。同时,对公司的描述要具体化,不要只谈概念。你做的是SaaS、果品检测设备、医疗设备,就说出来,不要担心投资人觉得这个东西不厉害。
在Office Hour的尾声,陆奇对5位创业者强调:要永远行动导向,永远快速解决问题,永远高速迭代。
“我们希望每一个创业团队都必须要有整齐的心跳率,建议两周做一个迭代。两周有足够的时间给你设目标、让你去执行和检验。任何一个重要的问题,永远不要超过一个礼拜去开始解决。再大的战略问题,永远可以把它拆解成子问题。”
参加这次Office Hour的5位创业者此前互不熟识。陆奇在这两个多小时的交流里,多次鼓励大家课后可以互加微信、给予反馈、对接资源。在他看来,创业是非常孤独的事业,而奇绩创坛可以建立一个活跃的创业者社区、长期陪伴每一个创业者。
奇绩创坛官网上有一则发布于2017年的文章《YC的创办原则》,里面提到,YC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批量制造公司”,“YC的价值等于我们帮助的创业企业数量乘以我们提供的帮助质量”。
毫无疑问,奇绩创坛也秉持这个理念而来。如果今后每期创业营能投资和加速辅导400个左右的项目(正如今天的美国YC),奇绩创坛一年就要投资近千个项目。这对一家基金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规模。而迅速累积的创业营校友可以凭借奇绩创坛这个纽带,成为彼此的客户、合作伙伴、同事和朋友。这种资源对接产生的化学反应,也将在未来反哺奇绩创坛本身。
去年11月,奇绩创坛开始独立运营时,陆奇曾说,他们要把YC美国过去15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全面本地化”,要做“中国早期创业生态里面的新物种”。
半年之后,关于“奇绩创坛要做什么、要提供什么价值”,逐渐在大众面前清晰起来。
YC中国的首届毕业生之一“CrediGO”是一家移动端电子账单管理工具公司。其创始人曾对“36氪出海”提到,他们一开始就挑中了YC中国,而不是YC,因为他们看重YC中国独有的“本地”基因:熟悉51信用卡和支付宝运作的中国投资者更容易理解 CrediGO 的商业模式;陆奇对海内外市场都很了解,又是做技术出身,与技术驱动、切入巴西市场的 CrediGO 十分契合;相比投资15万美元就要占股7%的 YC美国,YC 中国投资20万美元占股5%的条款也更为“大方”。
针对奇绩创坛的“本地化”策略、疫情对今年投资的影响等问题,陆奇在36氪的独家专访中做了进一步解释。以下是专访的主要内容:
陆奇(图源:奇绩创坛)
36氪:刚才的office hour里,你多次给创业者强调“风口”。你平常看项目,对风口和新概念有多大的热衷程度?或者你有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陆奇:好问题。奇绩创坛从筛选项目到最后决策,本质上是以人为主、以创始团队为主,因为我们的核心理念是,真正能看到未来非常好的创业机会的,永远是最好的创业者,而不是投资者。
举个简单例子,马云在种子期来找你融钱,你会不会投?谷歌来找你融钱,你会说“已经有五个搜索引擎了,一分钱也不赚”,你也不会投。贝索斯来找你融资,你也不会投,因为互联网本身没有商业模式,他还要卖书,还要造个仓库。
但是,如果你换个思路:这个人是不是一流的?他对未来是不是有独特的想法?他是不是有很大的能力和很强的驱动力?最终创造世界的是这群人。所以,我们主要观察和判断的还是人。
但是,我们也会关注赛道和风口。之所以强调风口,本质上是我们把YC模式本地化的一个环节。在YC美国,其实是不讲 Why Now 的,大家一上台就讲 What、Why、Why Us、How、Traction。但在中国的投资生态里,投资者和FA都清一色说 Why Now 特别重要,那我们也把它放在里面。当然,从我们的判断角度来讲,风口确实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主要观察的还是创始人团队。
36氪:从2019年秋季营到2020年春季营,你们是否调整了投资方向、运营模式、录取数量?为什么做出这些调整?
陆奇:由于疫情,中国整个投资圈做了一些系统化调整,比如,第一,他们会更关注已经投的企业,帮助他们更好应对目前的挑战;第二,短期可能会避免投一些受疫情直接影响的赛道;第三,在非确定性更大的赛道,有些投资机构把速度放慢,有些把门槛提高,对估值进行了调整等等。
奇绩创坛是在整个创投生态的早期环节,我们根据整个生态和我们的定位做了一些调整,比如,我们的运营活动、面试都搬到线上进行。我们必须适应中国整体生态,这是我们尽责的一部分,同时,保持和放大我们的核心价值。
36氪:去年很多国内基金投资的To B项目超过了To C。一些一线机构认为,未来10年的中国红利在企业服务。你怎么看?奇绩创坛看好什么样的To B项目?
陆奇:我们原则还是以创始人团队为主,以赛道为辅。如果从赛道的角度来看,根据我们对未来技术驱动创新的判断,To B是很自然的。
简单讲一下,数字化驱动的领域,目前主要是云和移动,加上人工智能的早期。云计算和移动端,本质上是让企业更深层次地数字化。如果没有云的计算、部署和开发,阻力会相当大。如果没有移动端,数字化也只能是坐在办公室里,拿着鼠标和键盘。所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自然带动了企业数字化的下沉。
另外,我们处于人工智能的早期,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因此获得更多机会,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会形成融合。所以,从技术驱动来讲,目前的技术进展状态更容易让企业端受益,在To B端会更明显地产生价值和机会。
36氪:你刚才提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在这次疫情期间,有明显的增长态势,包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在线招聘、机器替人等。这些风口里的新事物,哪些会成为未来的新常态,哪些会转瞬即逝?
陆奇:纵观人类历史,改变社会的重大因素是“黑天鹅事件”,它是小概率、高影响。黑天鹅事件起到的作用是“让新的习惯在短时间形成”。原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接受的概念,一下子就被大家接受了。
“养成习惯”,对创业和整体创新来讲,永远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它包含两个子部分:第一是改变旧习惯,同时替代一个新习惯。这个相当难。我们一般都不会建议创业公司去做,只有大公司,有大规模的资源,才可以做;第二,本来没有旧习惯,但因为疫情,而快速养成了一个新习惯,这对创业公司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疫情是百年未遇的,疫情会定义一个新的世界。这世界长得怎么样?本质上取决于今天年轻的一代,特别是年轻的创业者,他们决定做什么?
今天我们还没找到疫苗,还处在疫情期间,有前方和后方战场。你刚才提到的都属于后方。在打仗期间,医院、学校课程和零售都必须照常进行,不然人没法生活。远程工作、在线教育、即时配送等等,都是后方,都会获得加速的机会。
而前方战场,你刚才没提到,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高通量、即时的测试能力;第二是药物开发能力,包括抗体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第三是疫苗开发能力。现在大的经济体,不可能没有国防,只不过现在这个敌人是看不见的。我们会很关注这方面的新机会,都是跟生命科学有关的,创新机会非常多。中国有很非常好的创业者群体,我们也非常希望在以后的创业营里,有更多创业者找到类似这样的机会,来创造可以持续的价值。
36氪:疫情期间,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说自己的业务获得了刺激和增长。你曾经在百度负责过自动驾驶项目,在奇绩创坛会看自动驾驶领域的项目吗?在大公司云集、头部创业公司涌现的当下,自动驾驶还有哪些创业机会?
陆奇:首先,我们肯定看。每一期创业营都有非常多的自动驾驶相关创业公司来申请;第二,我们长期非常看好这个赛道,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创造商业价值非常大的赛道之一;第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不同的商业化形态来落地。疫情期间,早期可以落地的基本上是受限和低速场景。如果是在没有受限的情况下落地,那它是个“使命关键”的场景。真正商业化的落地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产品问题,而是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和其他社会基础、总体环境的改变,因为它是“使命关键”的。我们认为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需要时间。
在此期间,有些适合大企业来做,有些适合国家来投资,他们都有不同的考量。对创业公司来说,你在创业生态里,必须要考虑资本回报结构。机会永远有,我们也会一直看,这是未来非常有价值的大赛道。
「YC 中国」谢幕,陆奇回应独立始末 | 36氪专访
我是36氪记者王艺瑾,业务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请备注公司+姓名+职务+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