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悠然,36氪经授权发布。
很多员工是直到当天,才知道老板张昭要离开影业。他们感到突然的是,在影业经历乐视危机时张昭没有走,反而在“和平时期”离开了。
6月24日乐创文娱发布公告表示,张昭因为个人原因,提出辞去董事长、CEO职务,公告并称“乐创文娱将继续秉承初心,以电影业务为基石,以电影衍生业务为阶梯,致力打造IP品牌,为中国家庭创造更多文化价值”。
张昭没有发声。但多方面信息表示其下一站将会是复星集团投资的影视内容公司,而这意味着在历经光线传媒、乐视生态之后,张昭即将开启其最新一轮“创业”。
前乐视影业CEO张昭
“行业最不容易的电影大佬”,张昭一手将乐视影业在短时间内做到了中国“五大”之列,却担任着乐视生态的“牺牲者”角色。本质上而言,这是其作为“职业经理人”无法掌握公司走向所带来的个人宿命,略带悲情色彩。
张昭以拼命、有韧劲著称于行业。这也是为何自2016年之后乐视影业已严重掉队的情况下,行业的一个感觉却是,只要张昭还在乐视影业,乐视影业就是第一梯队的玩家。
散落于行业各处的影业旧部,在知道张昭离开后,也只能在短时间遗憾后祝福前老板能够在“新东家”里,实现他未曾实现的影业上市梦、产业梦。
李杰是从朋友圈得知的张昭离职,他的前同事们的言语很简单,“遗憾”和祝福前老板是主要基调。
李杰此前在乐视影业是一名区域发行,见证了这家公司从初创、成为明星公司的辉煌再到暗淡无光的整个过程。得知张昭离开的时候,他满是惊诧,“想不到张昭总也离开了”。
过去几年在乐视危机爆发下,乐视影业的员工相继离职。李杰所在的发行部门原先是影业的核心战斗力所在,这也引出了圈内一句话,“乐视影业是整个发行圈的黄埔军校”。
一位乐视前员工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现在万达、影联等影业的很多发行端中高层很多是乐视影业出去的,“差不多都跳走了,英皇影业的发行区总就是先前影业的,阿里影业也有一位”。
“小时代”系列成就了乐视影业
李杰依然有底气说自己曾在乐视影业干过,“为什么影业能够在2011年,12年迅速起来,就是我们的地网系统,那个时候是黄紫燕带着一帮人全国打,给打了下来”,他补充道,“张昭总则是背后的总指挥”。
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相对于华谊、博纳和光线十几年的积淀,乐视影业是一个十足的后来者。而李杰认为最值得骄傲的正是,乐视影业在仅仅几年时间就挤入了行业第一梯队,数据显示乐视影业2014年的票房市场份额已是前三。
好运气是从2013年的《敢死队2》开始的。
这部“批片”,最终取得3.3亿票房,排在当年全国票房榜12名。有评论称,在批片普遍成本两三百万的时代,乐视影业敢于投入千万投资并发行,并获得高额回报,令人惊叹。
更重要的是《小时代》系列。虽然在口碑上遭遇巨大争议,但《小时代》系列电影带给了乐视影业巨大的经济回报,从2013年到2015年共有四部《小时代》影片相继上映,累计票房接近18亿元。
“《小时代》系列成就了乐视影业”,张昭曾表示,“小时代”系列的投资回报率大概在1:10,“小时代”也无疑成为了乐视影业发展的“黄金年代”。
在乐视影业辉煌时期,乐视影业先后与张艺谋、陆川、郭敬明等多位导演展开了合作,《归来》《九层妖塔》以及小时代系列都是话题之作。在这背后,张昭功不可没。
曾经的“新二张”组合
另一方面,乐视影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步于产业爆发式增长时期。2011年全年总票房为131亿,2014年总票房已达440亿元。“那个时候是电影行业正火的时候”,一位业内人士对娱乐资本论说到,乐视影业的发展也属于历史进程之中。
晓晓是2016年年初加入的乐视影业,这一年依然是乐视的好光景。那一年乐视影业的所有影片均实现了“片片过亿”。不过,影业的“下坡路”也是从这年年底开始的,晓晓记得当时年底已经有“裁员”声音,“但并没有明说”。
如今张昭的离开,曾经的乐视影业呈现如此的状况,你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李杰和晓晓的一致回答是,“当然是贾跃亭了,不是他的生态梦,影业可能就上市了”。
“乐视对影业抽血抽得太厉害了”,李杰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说到。《人物》详细讲述了贾跃亭2017年4月是如何“拿走”影业的一笔3亿元款项的,那是乐视影业账面上的最后一笔钱。
彼时张昭考虑的是,为了老板贾跃亭,要借,但影业下个月的正常运营也会受到影响。最后张昭还是借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这笔款项被质押后,证券公司并没有放贷。
李杰讲了一个小细节,也是在2017年年初,贾跃亭过来到影业说,“年终奖能不能不发”。“我们都说这是扯淡,我们一年发了十几部片子,成绩这么好,老贾竟然还惦记着我们的年终奖”。他称,张昭顶住压力还是给我们发了。
据悉,贾跃亭一共从影业拿走的钱数额共计17亿,在电影这个靠资本驱动的行业中,没有钱意味着项目的停工减产,由此带来人员流失等巨大公司危局。
乐视影业2017年上映作品《奇门遁甲》
在此后,影业的状况就是在走下坡路。一部春节档《熊出没》即占到2017年总票房的40%,其中有六部影片票房在千万以下,被寄予厚望的袁和平与徐克联手作品《奇门遁甲》也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乐视影业高级副总裁陈肃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年里,本来影业是可以有自己独立道路的,但那时候,我们说要和乐视生态一起”。
李杰的表述更加直白,“影业是为贾跃亭失败的生态梦埋单了”。
回忆起他们的老板张昭,李杰和晓晓无法用一个明确的词汇表达,“他不仅是一个电影商人,更有艺术气质,非常爱电影”。
晓晓时常能够被张昭的情绪感染到。他记的非常清楚,一次在电影《长城》的讨论会上,当讨论到电影的全球化时,“张总眼中放着光芒,感觉他真的对这件事非常得有信心”。这让晓晓也坚信《长城》是一部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
乐视影业参与出品的张艺谋作品《长城》
张昭很爱电影,这或许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一个常被拿出来说的事实是,不同于其他电影公司大佬,张昭经历过了专业的电影教育,在纽约大学读了一段哲学后,他转到了电影系。曾拍过短片《木与词》,导演了中美合拍影片《太空劫持》,中美合拍电视剧《情感签证》等作品。
“我还是一个文化人,影视产业的人”,面对自己的多重身份标签,张昭此前这样对媒体表述到。
电影《冈仁波齐》的主题曲本是由朴树演唱的《Fear In My Heart》,张昭建议将其改成《No Fear In My Heart》。他称这部电影就是力量,用以对抗焦虑的社会情绪。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为何很难从影业的整体作品“气质”来看张昭个人的“性格。在乐视影业的众多作品中,极有《长城》这样的国际化作品,有《小时代》这类饱受争议的影片,但也有文艺片《冈仁波齐》。
这也是大片场的特征,无法简单靠产出作品来判断高层的倾向性审美。
在行业媒体看来,张昭的一个巨大标签是其极其爱讲产业概念。起初,乐视影业从“蝴蝶理论”在到“一定三导”理论,2017年上影节,乐视影业又提出了“IP垂直生态战略”,一年之后,张昭将自己给影业带来新模式,称之为“IP品牌化”。
张昭认为的“品牌化”策略,是将电影打造为一个品牌,品牌可以同其他行业联营。当时其计划将《影》、《爵迹2》、《刺局》和《生死语者-秦明》都打造为品牌。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到,其对张昭的很多概念厌烦,“电影行业没有那么复杂,最本质的一条是你首先要把内容做好”,这不过为媒体话术而已。一位影业公关曾经对张昭表示过外宣概念过于虚的问题,被张昭直接怼到,“你什么也不懂”。
一个行业共识是,张昭很拼很有韧劲。采访过张昭的行业媒体经常获得的采访时间是晚上九、十点钟,这是为数不多张昭可以闲下来的时间,而在此之后又是张昭的一轮到夜晚两三点的工作时间。
张昭也经常用抽烟、咖啡这类方法让自己保持工作状态。
乐视影业有几次大的“失误”。其一是2014年乐视影业宣布保底吴宇森的《太平轮》,保底金额高达8亿元。但最终这部影片也称为彼时亏损最大的项目之一。
令业内惊奇的是,乐视影业并没有受到这部影片太多负面影响,张昭通过种种途径,将《太平轮》对乐视影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另外一次则是乐视生态梦的牵连。在乐视“极尽抽血”的状态下,张昭必须用自己的方法将其对业务展开的影响降到最低。事实上,在最艰难的时刻,乐视影业的员工也没出现薪资拖欠的状况。
《人物》曾写道这样一个例子,从2017年开始张昭每个星期都会和财务总监开会,看公司的流水情况,细到几万块钱都要追踪。而在几年前他和财务的开会频率是每个月。
2018年11月,乐视影业进行了新一轮融资。股东会上,孙宏斌率先表示支持,最后结果是90%的股东同意增资,与此同时影业估值降到了30亿。这是影业与乐视完成切割的关键时刻。
会议前后,张昭邀请包括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内的多家核心媒体参与其饭局,很明显地感觉到在这一场风波中张昭憔悴了很多,但精气神还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娱乐资本论说到,乐视发生这么多的事情,换做别的影业大佬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张昭,一一扛下来了”。
回看乐视影业,其一直宣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但外界更多认可的,其实是它对于传统影业发行营销的改造,以及IP系列化的思维。遗憾的是,唯一一次将电影《消失的凶手》放置在乐视视频上提前点映,以失败告终。
“乐视影业是非常提倡创新的”,一位影业前员工表示,业内的提前点映,到后期的异业合作、客厅娱乐、场景营销都是乐视影业最先搞的。在他看来,乐视影业的互联网角色虽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新鲜,能够带来‘裂变’式影响的尝试”。
乐视危机时,乐视体育刘建宏、雷振剑离职,乐视致新梁军相继离职。张昭有很多机会,有业内资深人士对娱乐资本论表示,有家互联网影业巨头在成立时想邀请张昭过去担任负责人,很多人劝张昭离开,但他始终没有走。
“当时我们做这个公司立下过宏愿,为了这个宏愿,不管多困难,也要坚持。你作为一个公司的领袖,到底要为这个宏愿负多少责任,就是这些事”,张昭接受《人物》采访时,这样解释没有走的原因。
在乐视影业最难的时候张昭坚持奋战,反而在已经脱离“泥沼”之后选择了离开。尽管张昭不认为自己是“职业经理人”,但事实上,他并非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见证乐视影业“成长”的IP作品熊出没
在乐视时期,尽管张昭执掌的影业拥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在体系之下影业一直扮演着牺牲者的角色。
2014年年末乐视股价风雨飘摇,乐视随即宣布将乐视影业注入到乐视网中,两年之后才真正展开动作,乐视网作价98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于此同时乐视影业还背负了三年的业绩对赌。
2018年年末融创文化集团成立,乐创文娱(前身为乐视影业)成为其核心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张昭要接受来自文化集团的管理。事实上,张昭对于融创颇有好感,对于电影和文旅的融合,也很有想法。
在2018年上海电影节乐创文娱的发布会上,张昭发布了多个跟文旅相关的电影项目:
“融创在河北遵化有一个项目,就在清东陵旁边。我去参观的时候,当地关于‘东陵兽’的传说,一下子吸引了我——那些石兽,白天静默不动,夜间起身行走。”
在张昭的运作下,电影《东陵兽》浮出水面,将由陈嘉上导演。而当地也因守陵人“守信守义、一诺千金”的文化内涵,即将开启影旅联营项目“一诺小镇”。
尽管如此,张昭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乐创文娱的公告显示,张昭离职后,他的职位将由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接任。
对于张昭,行业内一直以来都存有疑问,为什么不自己创业成立一家影业公司,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自由度?
答案很早就有了,在2017年腾讯科技对张昭的一次采访中,张昭表示,“你没有听到好莱坞六大谁创业吧”,显而易见,张昭的大片场一直没有变,他想要做的电影公司是中国“六大”之一。
事实上,电影是一个大资本驱动的行业,习惯了一年做十个项目的张昭,已经很难再从创业公司起步了。
据多方面消息,张昭的下一步很有可能是复星集团,或为复星集团投资的一家影视公司。娱乐资本论向张昭求证时,其未置可否。但表示现在不适宜出来谈他的新工作。
作为国内综合类的民企企业,复星集团事实上文化产业领域早有布局。影视领域,复星动作最大的两笔投资分别是博纳影业和好莱坞的Studio 8。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李安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即由Studio 8投资制作,博纳影业参投25%。
复星与Studio 8深度合作了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右为郭广昌)
复星也有直接主导的文娱公司,除去复逸文化和复娱文化。2017年复星集团专门成立了复星影视,要在影视领域“大举进攻”。
此前这一职务由荣阳担任。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向荣阳求证,其表示自己离开复星影视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意味着这一职务已经空了一段时间。
2017年6月,娱乐资本论在上海对时任复星影视集团执行总裁荣阳进行乐采访,他表示复星影视要做成一家平台型的影视公司,“如果说做内容的话,我的对标是新丽和光线”。
彼时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荣阳表示复星初期的目标是编剧公司、文学IP公司和导演工作室,“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没有资金的限制。”不过他明确表示,复星影视不会选择控股,“只要参股就够了。”
做一家融入了投资基因的影视公司,是当时郭广昌对复星影视的期望。不过也有影视公司高管对娱乐资本论说到,“做惯了来钱快的财务投资,郭广昌对文娱业务并没有太好的耐心”。
复星集团近几年在电影领域的成绩并不好。2018年9月《阿尔法:狼伴归途》成为了其一张成绩单,郭广昌曾表示,“好的产品必须经历千锤百炼,《阿尔法:狼伴归途》对得起史诗大片这四个字”。
《阿尔法:狼伴归途》并不成功
但最终,这部影片上映期间正值《碟中谍6》大卖,其内地最终票房为1.14亿,这部由好莱坞参与的影片并不成功。
回到系列故事的原点。2011年光线酝酿上市时,张昭选择了离开,他表示这背离其想要将一家影视公司单独带上市的计划。
“当初我创建光线影业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这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是不跟光线传媒一起上市的,你并进去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按照产业的发展来进行布局了”,彼时张昭说到。
这一梦想在贾跃亭乐视时期已经梦碎,如果张昭的下一站是复星,他的产业梦、上市愿望会实现吗?
只能说目前而言,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