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短视频、直播、网红经济、知识付费、IP剧等等文化内容产业的新名词层出不穷,中国的文化产业似乎迎来了春天。风口下资本涌入,似乎只要沾上了内容产业,钱就不是问题。但热潮褪去,去年开始有人说文化产业似乎进入了瓶颈期。随着文化产业的消费升级,人们对于文化的消费更加挑剔、更加圈层化。
本次由中欧众创平台举办的中欧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沙龙上,邀请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中欧众创平台副主席张维炯,还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企业创新与转型课程主任陈威如教授,还有东方明珠副总裁、百视通总裁史支焱,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总裁王力为,开心麻花副总裁、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总制作人汪海刚;来自北京智明星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彬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彦,熊猫直播副总裁、前经纬创投、36氪「开氪」导师庄明浩等,来探讨一下在这一拨浪潮过去之后,我们到底还有哪些机会、挑战。
机会:内容IP化,场景为王,出海再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认为,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可以与人共享的价值观,它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接受度和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做文化的人,不能自娱自乐,不能做干巴巴的宣传,不能强行灌输,只能用引导、激发等方式去进行,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的文化产业中,核心的核心是IP,而一个由影响力的的IP,能够对受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张维炯教授认为,目前市场上影响力大的IP,大多数都是美国、欧洲的,我们自己国内的非常好的IP没有好好被利用、发掘。未来做文化的人,要能够想出、制造出有中国特色IP,利用现在的技术和平台,能够把中华文化做得更好,传播得更远。
文创产业是一种创意经济。中欧EMBA校友、东方明珠副总裁、百视通总裁史支焱认为创意经济实际上是通过技术革命带来的想象力的经济,是新发明的经济。支焱主要分析了自己所从事的视听产业,认为视听产业是用屏幕连接一切的场景经济。而这一场景可以从技术、生活和融合三个方面解读。
从有线网络、互联网视频网站到智能终端、VR,过去十几年视听产业的形态都是通过踩中了技术发展的步点来构建的,因此未来视听产业或者更广范围的创意经济,都要放到整个技术革命的场景中来进行关照、思考,用非常开放的技术思维去思考问题。
其次,从生活场景的角度来看,新技术革命实际上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图景,它创造了全新的360行,甚至它带来了整个社会分工的改变。因为这个生活场景的改变,我们要将所有的需求,通过视频连接起来,去创造新的生活场景,这将是这是一个机遇。
最后,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不只是媒体,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线上和线下都在讲融合。融合会带来新的火花,产生新的价值。所以在新技术革命时代,可以互联网+我,也可以我+互联网,这是一个造就我的时代,无论是渠道性融合、自愿性融合还是产业的跨界融合,都是非常好的机会。
文化产业不仅仅在本土化市场大有发展前景,致力于游戏海外市场的智明星通首席执行官唐彬森(中欧创业营第五期学员)认为,好的本地化,一定是全球化的。现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平,全世界的痛点和需求其实都是类似的。企业要走出去,就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比如美国企业,他们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到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标配的可口可乐、脸书、谷歌…….他们没有哪家公司做本地化的产品。
而我们的产品也应该是全世界统一定价、统一版本,全世界人民在一起玩我们的游戏。我们就是要输出我们认可的价值观,“一个伟大的公司应该要创造自己的价值观。”中国的企业出海,唐彬森认为一定要明白你作为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在哪,如果能够发挥这个优势,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风口:只有娱乐才能称之为产业
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总裁王力为从兴格自身发展出发,分享了内容创业的经验。王力为认为,IP,不能只是单一的故事本身,而是需要有一个很强的延展性,即具备世界观,可以形成长期开发的格局。同时,每一个IP需要通过多种娱乐形式来呈现。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兴格传媒主打头部内容,形成了影视剧、综艺、现场娱乐和PGC等四大板块,多管齐下,全面布局。
此外,王力为表示所谓文化产业,实际上只有娱乐才能称之为产业。因为,能称之为产业的,必须有很大的市场规模,很强的商业模型以及用户付费意愿,同是还要具备相当的毛利率,这都是构成一个产业的重要条件。因此纵观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娱乐产业能够规模化。
开心麻花副总裁、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总制作人汪海刚对王力为的观点表示认可,娱乐才有产业,文化娱乐,前面的文化是很难成为产业的。这也就奠定了开心麻花是一家生产原创喜剧内容的公司。
都说内容是风口上的猪,但汪海认为内容本身没有风口,因为你不知道什么东西真的会火。过去我们说古装的、言情的题材会火,但是今天《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反腐题材大火是很难预料到的。因此,对内容创业者来说,你只能选择做你会做的、你擅长的东西。
作为一线的内容创业者,汪海坦言,做内容最难的地方在于人,“内容之难难在育人,内容之殇,殇于遇人不淑”。汪海认为好的内容是好团伙做的,好团队未必出好作品。好团伙和团队的区别是什么?团伙是自主建成的,叫意气相投,团队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大家捏在一起叫团队。但是做内容这件事,捏在一起的团队很难做出东西来。好内容需要由一群意气相投,有着共同目标的人做出来的,因为创作本身需要思想、情感和个人认识上的共鸣。
挑战:缴械还是整合,直播向何处去
曾经有一张很火的图,一个手机上满屏都是各类直播应用,可见直播的火热。但问题是,现在进入直播来得及么?熊猫直播副总裁、前经纬创投、36氪「开氪」导师庄明浩认为直播不再是风口,直播行业在过去1-2年里面,走到了视频行业10年的路。目前市场上的直播基本上是巨头入局、大佬瓜分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直播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庄明浩认为主要有两个门槛制约了直播行业的发展,一是10亿人民币的资金,二是500万的DAU,少了这二者其中之一,都无法在直播行业立足。
谈及今年,庄明浩认为资本、政策和营利压力将会深刻影响这个行业。资本的量和资本的属性都会对行业产生影响。关于政策,从业者需要搞清楚在今天这个时间点,直播行业到底归谁管?最后你可能会发现,结论就是所有人都要管你,而你只能去适应这个环境。
直播行业会走向何处? 庄明浩认为整合和垂直是两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整合主要是同类整合,类似于滴滴uber或者单车行业的整合。垂直则是和垂直行业的结合,比如可以跟教育结合,可以跟旅游结合等等。
文化产业的蛋糕很大,但没有资本的支持,恐怕也难为无米之炊。本次文创沙龙,不少嘉宾也分享了其作为投资者的经验和看法,投资人到底喜欢什么项目
投资:目光长远、心态开放
除了创业者,陈威如也对投资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以李安导演人生经历为例,表示创意是一种极其纯粹,需要长时间沉淀,不以资本为主要驱动的产物。他建议作为创意产业的创业者或投资人需要有一种长期投资观,因为在这个产业里,要产生真正有影响力的创新,3-5年内是很难看到投资回报的。而资本在介入创意的时候,要有挑战边界的眼光和勇气。文化和商业模式本身是两套完全不同的逻辑,这需要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愿意开放性地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有时候,正是双方这种冲突才会产生新的有创造力的东西。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彦分享了他们在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案例。我们的方法论首先是针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全面的研究,进行行业扫描,寻找优质企业。接下来走到两边去,一部分企业,我们有合作的机会,我们可能会通过合作点的探讨,寻找合作的机会。另外可能会对新设公司进行孵化。我们投资的原则,除了判断它的成长空间怎么样、团队怎么样、基本面怎么样以外,我们特别希望我们能帮到企业,我们的资源能够跟我们被投企业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联动。现在市场给的钱太多了,我们没有什么优势,因此我们要将钱和帮助结合起来,与被投项目之间够有更好的联动。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