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陈邓新,编辑:孟会缘,36氪经授权发布。
在赴港二次上市的盛宴上,华住的投资者们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如今场面却似乎冷下来了。
作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九大连锁酒店集团,二次赴港上市的华住,以汉庭起家,迄今仍以经济型酒店为根基,旗下拥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汉庭、全季、桔子等酒店。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华住计划发行2042万股普通股,其中公开发售204.2万股,剩余进行国际配售,最高公开发售价为每股368港元,若以36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扣除发行费用,全球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3.35亿港元,招股期限为9月11日至9月16日,预期于9月22日上午九时在港交所交易。
截至9月14日,华住认购保证金仅为1.22亿元,尚未足额认购。
这意味着剩下的两天之中,华住在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招股阶段“遇冷”的现状恐难以改变,这与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赴港二次上市超额认购数十倍、上百倍的火爆景象相去甚远。
是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号召力下降?还是华住本身不受香港投资者待见?此番募资之后,华住未来要走向何方?
“多数情况下,香港市场招股阶段呈现中前期认购积极性较高,中后期递减的趋势。”某国际投行工作人士彭少新如是说。
彭少新告诉锌刻度,香港资本市场头部效应明显,当下更为青睐互联网公司,譬如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京东、网易、美团等为中坚力量,而华住的互联网属性并不重。
“连锁酒店虽然与OTA(在线旅游)有紧密的联系,但终究是传统企业。”彭少新表示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号召力没有下降,“假如是百度、携程等互联网公司招股,超额认购的盛景又会重现。”
除了噱头不足之外,行业暂时未完全摆脱低迷是另外一个令投资者望而却步的因素。
疫情之下,人们一度圈足在家,令酒店业遭遇重创。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第一季度85.3%的酒店下降幅度巨大,仅有1.4%的酒店业务量上升,其中经济连锁酒店、中高端酒店在入住率方面均受较大影响,同比下降幅度在35个百分点上下。
而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6月之后,中国连锁酒店三强华住、锦江之星、首旅集团的入住率均恢复到70%以上的水平。
尽管如此,艾媒咨询认为2020年酒店的间夜量只有6.77亿间,而2019年该数据为8.08亿间,这意味着行业短时间内恐难恢复到全盛状态以及增长态势。
更为糟糕的是,华住的国际化战略也被蒙上一层阴影。
华住创始人季琦2019年公开表示,要在未来五年建立一个全球酒店网络,开启华住的国际化之路,于是10月1日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全季酒店,11月14日耗资7亿欧元收购德意志酒店,后者是德国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团,在欧洲、非洲和中东有118家中高档品牌酒店。
不曾想,疫情在国内已退潮,但在国外仍然如火如荼,迄今国际酒店业依然难以脱困,譬如2020年第二季度,大名鼎鼎的洲际酒店集团入住率只有25%,
此背景下,华住于2020年5月调整组织架构,更侧重中国业务。
行业受挫之下,华住的业绩也难有起色,自然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
2020年第一季度,华住净收入为20亿元同比下降15.7%,净亏损为11亿元,到了第二季度净收入下滑至19.53亿元,同比下降31.6%,净亏损为5.54亿元,究其原因为海外业务拖累了净收入,好在国内入住率回升令净亏损收窄。
而2017~2019年,华住集团的净收入分别为82.29亿元、100.63亿元与112.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28亿元、7.27亿元与17.61亿元。
其次,负债高企。
华住早期的打法是以重资产的直营店为主,这个打法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开店速度较慢,从2012年调整了打法,更为侧重轻资产的加盟方式,如此就可以减少前期成本、提升开店速度,譬如2014年~2018年华住的直营店数量从611家增长至700家,但占比却从44%下降到20%。
规模迅速做大的一个后果是,负债不可避免陡增,而在国际化战略之下,华住的负债水平有进一步提升。
华住的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的30%上涨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92%,这意味着偿债压力陡增、风险在聚集。
再次,资金链紧张。
华住手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50.67亿,而现阶段短期债务为58.21亿元,这意味着现金储备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债务,那么对业务线的支撑也可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对此,华住在招股说明书中也坦承,约40%将用于支持公司的资本支出及开支,约30%将用于偿还公司于2019年12月提取的5亿美元循环信贷融资的一部分。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公开表示:“华住二次上市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现金流,分散风险,但是至于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融资情况则要视企业自身的能力和其所在行业的情况而定。”
事实上,不仅华住在向资本市场求援,9月初锦江之星就通过旗下上述平台称拟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50亿元,而首旅集团则在7月发行了30亿元的债券。
认购不踊跃,影响的是募资资金的多寡,对登陆港交所其实影响不大,外界更感兴趣的是募资之后,华住攻略下沉市场的主战略能有多大进展。
据《中国酒店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单体酒店数量约占全国住宿业80%的市场规模,连锁化比例不足10%,它们更多的分布在下沉市场。
一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这类酒店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偏弱、服务满意度偏低、揽客效率不高等问题。”
OYO进入中国之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问题,才得以抓住下沉市场迅速崛起。
不过,OYO却无法独享下沉市场,不但传统连锁酒店下场,就连互联网巨头也在入局,令经济型酒店的下沉市场战火四起。
譬如华住借助你好、海友等品牌攻略下沉市场,再譬如阿里巴巴飞猪推出品牌“菲住”、携程推出品牌索性、同程艺龙推出品牌OYU等都剑指下沉市场。
上述品牌的定位,有不少业务重叠之处,华住又凭什么与各方势力角斗呢?从现有趋势来看,华住的打法有了新的变化:渴望下沉的更深。
一是,下沉到县域城市。
季琦公开表示:“中国有2000多个县城,我们下一步计划是把汉庭开到中国的每一个县城。”,试图扎根更为广阔的县域市场,挖掘“小镇青年”的消费需求。
华住酒店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
二是,率先入驻拼多多,汉庭、全季、桔子等酒店参与其“百亿补贴”计划,试图从拼多多庞大的用户群中寻求转化率。
上述调整后的打法能否取得预期结果,仍是未知数,有待持续观察。
不过,国内酒店业正在复苏却是不争的事实,毕竟疫情不会常态化,短期虽然有企业倒闭、调整与转型,但长期来看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美国酒店业连锁化率超过70%,而中国连锁化率不足20%。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住依然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