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保险平台“海绵保”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由海尔资本投资。
互联网保险概念的兴起,还要从眼前一些大趋势说起,随着几乎所有产业先后被卷入互联网重构的大潮中,丰富的新增“风险场景”产生,于是产生了“退运险”等一批新型保险。在这种背景下,更多原本低频次、非刚需、碎片化的保险需求变得显性,急需被满足。
海绵保作为平台,就是将B端企业这些场景化风险需求与保险公司对接,为B端定制保险方案,提供风控管理和理赔协助服务。目前,海绵保已与80多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拥有开放平台和SaaS平台两大平台,日均保单量已破万。
除了覆盖到家服务、快递配送、运动探险、旅游出行、长短租、母婴健康、食品安全等场景,海绵保还为宠物家庭寄养、服装定制、驾校、恋爱社交、智能自行车等平台分别设计出“宠乐保”、“身型保”、“驾考保过险”、“恋爱保”和“丢车保”等新产品。
接近本轮投资的业内人士向36氪透露,布局此类平台的逻辑在于,保险行业本身有着2.4万亿的保费市场规模和超过20%的增速,是很大的“风口”。
其次,保险行业目前还很传统,值得改造之处非常多,此类创业公司可从不同环节去切入,但直接TO C的方式比较难操作,涉及被动需求和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所以还是需要结合B端场景来入手。
并且,很多保险公司的IT信息化比较落后,而创业公司的强项就是信息化能力,当其把技术平台对接给保险公司,补足其信息化能力,就能把很多细碎的需求对接进去,扩大保险公司服务半径。
作为开放式平台,互联网保险公司上游对接保险公司端,下游对接的是保险产品需求方,包括企业级用户和其他中介机构。实际上,互联网保险创业团队从产品、精算等方面能力并不弱于传统保险公司,后者的主要优势还是拥有牌照、政策和投资能力。
而且,保险公司也需要中介平台的帮助,因为这个行业也受制于“二八法则”,小的保险公司也缺少优质客户源。在以后,行业的大趋势可能是,随着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的崛起,传统保险公司很可能沦为“贴牌商”,具体产品、服务将有可能由创业公司提供。
保险是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也很难理解复杂的保险条款,因此引入这类第三方机构极有必要。而且,个体用户在和保险公司博弈时力量对比太悬殊,也需要中介机构站在弱者这边,才能让生态变得更加良性发展。
此次融资的财务顾问由华兴资本独家担任,海绵保CEO 许贵生(Seb)表示:“海绵保在做的,是让共享经济中各个消费场景中各方资源的效率得到最优保障。”
海尔资本CEO李宝忠也表示:“海尔之所以选择投资,是因为在共享经济、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兴互联网企业的保险需求却和诸多保险公司、传统经纪公司、中介代理保险产品供给方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许贵生还表示,此次融资后,将会借助股东资源背景,更加深入分析消费金融需求,加快全行业的市场挖掘中,寻求更多、更大的企业客户;同时,也将更紧密对接各保险公司,通过专业精算能力,对场景、定价、体验、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
并且,海绵保还将基于最新健康智能设备和医疗技术新手段等,引导健康险的创新,让健康险保单智能化,成为用户管理健康的工具。未来,海绵保可以通过数据积累,根据企业动态数据来调整费率,在定价上能帮助企业获得主动权,控制风险,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