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作者@第十四人 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们一直被一些直接影响结果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和其他公司的竞品是一样的功能,对方的竞价竟然比我们低,而且低的恰到好处?”
“为什么我们的软件设计完,项目经理的成本核算完成后发现,我们做的东西比买一个还贵?”
事实上这并非是产品经理职能上的失误,只能说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对于软件价值估算以及自身效能估算部分的缺失罢了,所以了解如何通过竞品的售价反向分析竞品的研发能力和构成,就成了让产品经理在软件制作之初就能更好的掌握项目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果一款软件的价格是100万的话,那么他的真实投入成本应该是多少呢?
我们在这里进行一个拆解:
首先要理解软件在研发阶段需要哪些投入:
调研投入
设计投入
研发投入
维护投入
管理投入
以上5点可以认为是一款软件产品的真实价值,所以我们一般会将费用进行拆分抛离掉税收等附属费用后再进行细化。
税金:其中包括营业税和交易税,一般在8%~15%
预期盈利:是指整个公司规划希望每售出一款这样的软件所产生的利润一般是10%~20%左右,具体视软件垄断程度而定
团队奖励分担:当软件团队完成验收后,一般会发布奖励,发布奖励一般在软件定价的4~7%左右给予团队
那么我们做出如下计算:
100*15%=15万(税收)
85/(1+10%)=77.27万(去除收益)
77.27*5%=3.86万(团队奖励分摊)
77.27-3.86=73.41万(软件实际成本)
那么我们继续进行那五种投入的计算和分析。
现在软件真实成本计为73.41万元,那么首先可以抛除的就是管理成本,因为在整个产品项目计划中,是不含有管理内容的。
按照行业习惯,我们一般将管理费用设定为20%。
那么软件的项目研发总费用是:
73.41/(1+20%)=61.175万
现在我们如果有这个公司的平均工资的话,我们就可以算出,这个软件是由多少工时完成的。
例如某单位,研发及产品岗位平均工资为0.8万/月,共有4人参加,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61.175/0.8/4=19.11个月
然后按照平均工作日22.5进行计算可以得出:
19.11*22.5=430.14天
然后按照一天8小时计算:
430.14*8*4=13764.375工时
有人会问这个工时有什么用啊,首先可以用以上的办法拆分竞品,分析对方产品研发价值和投入成本,用以定位自己的产品内容和覆盖,用以标定研发周期,拟定成本,。而且也是在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数值,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软件在研发过程中的进度和质量评估,因此意义重大。
那么这个工时是如何和产品质量及进度进行挂钩的呢?
事实上真的有一个突入口,那就是成本核算监控。
这里需要涉及到一些专业概念,我会一一进行详细描述:
ETC:完工尚需估算,一般包括两种可能:
假设工作可以按照计划进行,那么剩下的工作所需要的成本。
对于剩下的工作进行反向评估(复盘)。
当处于第一种情况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完工估算EAC减掉已经投入的成本AC(工时)得出结果,即:
ETC=EAC-AC
那么这其中的完工估算EAC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这里就涉及到了刚才我们计算过的软件成本了,如果成本低于或要求与其持平的话,那么个极具EAC可能存在的4种状态我们将得到如下:
如果剩余工作的CPI与当前的一致,则 EAC=BAC/CPI
如果剩余工作将以计划效率完成,则 EAC=BAC+AC-EV
如果原定计划不再有效,则EAC=AC+剩余工作复盘倒推工时
如果CPI和SPI同时影响剩余工作(即效率和质量都存在问题导致整体指标偏离严重),则EAC=AC=(BAC-EV)/(CPI*SPI)
看了一脑袋公式,想来大家都已经蒙了其中涉及到的英文到底是什么吧,那么我将一一介绍,并介绍各自关联的一些元素
PV:计划价值,一般定义为软件预计的价值,一般直接表现为预计投入的成本
EV:挣值,一般定义为当前完成的任务总数的价值成本(计划完成分区功能部分的工时总和)
AC:实际成本,较于EV进行关联,代表完成当前任务的实际时间,用以进行比较生成成本偏差
BAC:完工预算,就是我们之前估算并通过审核的成本(工时估值)
CV:成本偏差,用于计算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值,公式为:CV=EV-AC
SV:进度偏差,用于计算软件当前进度差距,公式为:SV=EV-PV
VAC:完工偏差,用于计算项目完工时的差异成本(工时),在项目进行中也用于估算完工阶段及程度的可行性,公式为:VAC=BAC-EAC
CPI:成本绩效指数,用于预算资源的成本效率,与挣值直接挂钩,用以反应整个项目的成本绩效,公式为:CPI=EV/AC
SPI:进度绩效指数,用于预算当前进度是否符合进度要求,公式为:SPI=EV/PV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可以评估当前绩效实际差距化的公式,由于属于QA和QM工作,这里便不进行详述。
那么说了这么多,究竟这些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那么我们现在将要通过模拟案例来进行整个算法的描述及应用:
项目名称:XXX宝P2P平台研发项目
竞品:XXX金服,XXX金融,XXX工厂
竞品研发报价:30万,45万,90万
涉及功能模块:7个,15个,33个
我方软件设计模块数:17个
首先需要判断软件价格是否受其他因素影响,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软件自身功能模块数量会严重影响研发周期,从而造成成本的不同,因此在考虑平均成本时,也应将这部分影响进行加权,因此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估价=(最高值+常见值*4+最低值)/6=(90+45*4+30)/6=300/6=50万
模块数量平均值=(7+15*4+33)/6=16.7
我方模块数量17,因此权重系数=17/16.7=1.017
因此我方预计成本应为50*1.017=50.85万元售价即可盈利。
然后开始计算对应的实际研发成本:
508500*15%=76275(税)
(508500-76275)/(1+10%)=392931(去除收益预期)
392931*5%=19646.55(团队奖励回值)
392931-19646.55=373284.45(成本)
去除管理费用:
373284.45/(1+20%管理成本)=311070.375(真实研发成本)
研发部门平均工资预计为8000,则:
311070.375/8000*22.5*8=6999.08(真实工时)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听到的业务方(客户)的要求都是,一个月之内必须完成。
那么我们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呢?
人力=真实工时*(预留安全工期)/月系数/真实每天工作小时数(需要项目经理评估自己的团队)=6999.08*(1+20%)/22.5/6.5=57.42
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么大的软件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全完工,至少需要58个人才能完成,那么就意味着,每个阶段必须严格把控,并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对于项目经理也是极具挑战的
于是,通过审批,确定调用如此高的人力进行开工于是产生了如下数据:
透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评估:
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分析出如下结果:
当前项目完成时,总消耗工时应该在7563.5064到8971.40768之间项目
完成风险一直减少,但依旧存在不能如期完成风险
当前效率可以完成任务
应尽量避免突发性风险,避免完工风险
当前效率符合要求,可以最高降低0.1个百分点的产出
如果你还有其余时间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计算出现在剩余的工作还需要进行多少个工作日。
以最后一天(2017-7-9)日为例,工作如果按照计划进行的话:
6397.486133/8/57=14.029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应该在15个工作日左右就可以完成了。
事实上,我们在整个项目的运作和研发过程中,通过一些数据的检索,就可以大体上看出一个项目产品的走向,是否可能延期,是否存在异常风险,都为我们做一个延展性的预判,帮助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更好的把控项目进度及质量,方便分配资源,调配人力,避免突击加班,增加工作效率和容错性,促进产品在行业中拥有更强的生存性。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社区。集媒体、社区、招聘 、教育、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