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代理记账 >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清盘狂潮、降息自保 >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清盘狂潮、降息自保

转载时间:2022.02.23(原文发布时间:2018.03.06)
15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8次

文 | 零和 戈森

P2P备案迫在眉睫。

给各家平台留下的时间,只有最后两个月。

平台们都在为最后的终极一战,加班加点:有些收购P2P平台,试图迂回获得备案;有些直接放弃,清盘退出市场;有些忙于处理不合规资产,手段百出,左腾右挪。

而在其中运作各种资源和渠道的中介和掮客上场,试图在备案浪潮中捞得一杯羹。

不少业内人士预计,行业最终只会剩下400多家平台。

这也意味这,还有两千多家平台,将面临清盘和退出。

这场终极战,大家走得步步惊心,但让人欣喜的是,他们离最后曙光,只有一步之遥……

01退场大潮

2月底,北京的一家小P2P平台正在清盘。

“员工辞退了三分之二,就留下十几个人,处理剩下的额度。投资人的钱,几乎都在3月初到期,那时平台就彻底下线了。”该平台的创始人何一贤称,清盘,是被迫之举,也是主动选择。

2017年12月,P2P整改验收“57号文”发布。

监管给P2P划出最后整改验收时间,止于2018年的6月。

这条生死线,明确而冷峻。

如果迈过去,就能获得一个合规的身份;如果迈不过去,就意味着直接退出离场。

实际上,从2016年8月开始,行业就已进去整改备案的高速跑道。

“要求找指定了几家律师事务所和会计所,让他们来公司内部调研。”北京一家P2P平台的创始人林炳业称,此时,淘汰大潮就已开始。

“调研的价格并不便宜,根据平台的大小,50万到80万不等。”林炳业称,律师和会计会来公司调研一天。

所有的合同文件、账目摆在了一个会议室,堆了半米高,供他们一一查阅。

“还打开看了后台系统,甚至查了每个标的的具体情况。”林炳业称,整个公司,一览无余。

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敢接受这种“扒了底裤”般的审视。

“进入调研阶段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放弃了,立即清盘。”何一贤毫不避讳地说,P2P的很多“潜规则”操作,根本见不了光。

“大标拆小、资金池、自融,这个行业问题太多,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干干净净。”何一贤称,真正敢接受调研的,都算正规的平台。

最近的网贷圈,退潮大戏已上场。

“每个月都在爆出清盘消息。”投资人华涛说,“起初提现变得艰难,对方称系统问题,不出一周便会看到某平台清盘公告”。

P2P投资群里,骂声一片。

据网贷之家统计,2018年1月,停业转型平台就有49家,是上个月的2倍。

“最终备案成功的平台不超过400家”,多位行业从业者都下了如此判断。

这意味着,有2000多家平台将消失。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清盘狂潮、降息自保

“2018年上半年,这一趋势还会加速,平台数量进一步萎缩的同时,强者恒强效应会凸显。”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称。

和信贷CEO周歆明认为,100亿,将成为一个分水岭。

“贷款100亿会成为2018年大家竞争的门槛。”他表示,“做5亿贷款能证明你的模式可行,10亿可以持平不缺钱,20亿可以赚点小钱,50亿能站住脚,100亿才能长大为一个大平台”。

在残酷的竞争下,小平台和不合规平台,只能成为洪流中的流沙,退出历史舞台。

02备案之战

小玩家离场,大玩家却在步步挺进。

林炳业参加调研后不久,就收到了《整改通知书》,上面列出了公司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份通知书可不是负面的否定,反而是第一关的通行证。

“就是告诉你,可以开始整改了,也能参与2018年的验收。”林炳业称。

但,能拿到这个通知书的公司,并不多。

“据称,北京市有200多家公司接到了整改通知书,这也意味着,没有拿到的,将在明年6月彻底关闭。”

就像是闯关游戏,这才刚过了第一关。

而后面的关卡,更加凶险。

首先,银行存管变得困难重重。

某P2P平台CEO大杨称:“现在是必须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测评的银行,才有存管资格”。

在此之前,已有48家城商行提供存管服务,但根据最新监管要求,首次获批达标的银行不过10家。

大杨公司存管的银行就不在此列。

也就是说,能够做存管的银行,越来越少,而规则越来越严。

紧接着,各地的自查条款也开始下发。

“北京这边最早是118条条款,每一条要对照整改,条条红线,不容触碰。”林炳业称。

很快,又出来一些补充条款。

“行业监管没有过往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又加上去。”林炳业称,最新的自查条款,已多达254条。

每次新的文件下发,林炳业就会召开紧急会议,高层全部到齐,大家针对新的条款,看是否符合。

“每条都还好,不会特别难,但要叠加在一起,工作量超大。”林炳业称,最要命的是,还有很多条款模拟两可。

“意思很模糊,看得我们一头雾水。”大杨称,整改的过程中,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发力。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清盘狂潮、降息自保

△某地的金融办内部流程和资料

去找知情人士打听?

为此,林炳业在公司特别设立的一个职位:政府关系总监。

而这个总监的工作,就是去各个部门找人聊天,得知更多一手消息,并掌握好方向。

“但每次拿回来的,都是无效信息。”林炳业想,大概所有的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方向。

就如在大海中盲航,林炳业陷入四面黑暗,难寻灯塔。

此外,一些新的人物开始上场。

2017年下半年,在各个P2P公司之间,流窜着一批高深莫测的人。

林炳业称,第一次,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

“往椅子里一陷,翘着二郎腿说,谁谁是他的好朋友,前天刚见过,谁谁和他是旧识,刚和他喝完茶回来。反复暗示,只要掏钱足够,他就可以搞定备案,报价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林炳业此时知道,对面坐着一位“掮客”。

要操作,也不能备案成功后再付款,前期就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运作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对于这样的人,林炳业会礼貌地“请”出去。

“大部分是骗子,可能部分靠谱点,但我不想靠这种方式通过备案。”林炳业坚信,如果条条合规,是可以拿到牌照的。

有人被“请”走时,嘲笑他“不懂行道”,林炳叶总是回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03合规之战

为了合规,整个市场都在发挥着斗争的智慧。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清盘狂潮、降息自保

林炳业发现,最近很多平台在频繁发声,宣称自己不是“P2P”。

比如说,物权众筹的平台,将自己划到了“众筹”,根本不是P2P,也不需要进行备案。

“大家生搬硬套,要撇开和P2P的关系。”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方式,林炳业实在很难认同。

逃得过一时,难道还能逃得了一世吗?

专门整合P2P资源的资深从业者老七称,现在就如一场猫鼠游戏,大家都在逃窜中寻找漏洞。

首要处理的,就是不合规标。

这里包括超过“20万和100万”硬性指标的大标,也包括监管严厉禁止的三种标的:现金贷、校园贷和房地产贷款。

公司操作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比如,一家公司旗下有4家P2P平台,他们只会拿一家平台去备案,先把上面不合规的资产,导到其他平台,等备案成功后,再融进来。

这相当于大家都获得了牌照。

“一个平台,投资人借了3个亿,其中两亿的标的合规,1个亿不合规,平台就自己拿了1个亿,将这1亿债权买断。”当然还有人自行消化不合规标的。

“这几个月,大家重点都是备案,不敢再做增量,甚至要刻意赶走用户。”林炳业称,行业也开始了降息大潮。

北京一家平台,一个月内降了2次,现在年化利率只有6%。

林炳业的平台,也降息了一次。

3年创业,林炳业觉得这条路实在太苦了。

流量费暴涨,只能不断降息,才能勉强盈利;监管严苛,为了合规他一路奔波,应对各种条款;行业恶名,时不时有跑路平台,让他都不敢告诉亲戚自己是做“P2P”的。

“利润越来越薄,合规越来越难。”林炳业再次降息后发现,现在P2P已然不再是一门好生意,甚至很多平台在贴钱来做。

因此,林炳业一度动了把公司卖掉之心。

“P2P行业是一个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的行业,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老七称,很多平台的业务在高的成本之下,难以为继。

P2P买卖市场,正在暗流涌动。

“很多人想买一个壳,让自己产业链中,能有资金端这一环。”老七称。

目前有3种平台。

一种是不管备案通不通过的,大概是待收额度的2-3折。

比如,一个平台还有1个亿的资金盘子,那售价就是2000到3000万。

还有一种是对赌可以备案的。

对赌之前,预付一些,备案成功,再付全款,一般是3-5折。

而有一些背景雄厚的网贷平台,承诺一定能完成备案,当然价格也最贵,是待收的5折以上。

最后一类,最为抢手。

“一家公司已拿到了备案回执,也就是说肯定可以备案,目前报价5000多万,买家们排队去尽调了。”老七称。

很多想卖的公司,都觉得这场长跑太漫长了,已不想运营,试图卖掉。

“2018年会是网贷行业并购重组集中爆发的一年。”银豆网CEO王鹏程称,“监管成为常态,容不得一丝侥幸”。

就像大雾中奔跑,终点若隐若现,却并不明晰。

林炳业也不知道,进入生死之门的终极条件,到底如何。

据称,北京的规则是,整改“一家一策”,验收备案只求质量,不求数量,对应着细则一一匹配;

而上海网贷备案的原则是“从严把控、不设指标、合规一家、确定备案一家”。

“会是合规了就过,还是会控制总量?我们都不知道。”林炳业说的,控制总量的意思是,比如只给P2P万亿的市场,放进相应数量玩家就可。

一路坎坷,行业终于只剩下临门一脚。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林炳业甚至会放声痛哭。

这一路,走得太艰难了,荆棘满生,鲜血淋漓。

行业在草莽中艰难爬行。此时,挣脱一身的野蛮和粗糙,终于要名正言顺,合规在即。

“熬到头了。”林炳业说,“终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P2P备案终极战:各路掮客上场,上演买壳大戏、清盘狂潮、降息自保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代理记账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代理记账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