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公众号ID:auto-time),作者:李凌峰。
作者丨李凌峰
编辑丨曹默涵
继取代了现金、门禁、公交卡之后,智能手机想让你把车钥匙也“扔”了。
日前,苹果发布了iOS 13.4的第一个测试版,亮点在于出现了一个“CarKey”的接口,意味着用户有望使用iPhone和Apple Watch来解锁、锁定和启动汽车。
苹果不是第一个想“革车钥匙命”的玩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消费电子巨头想要抢滩智能汽车的市场,而汽车制造商们也不想把这块蛋糕拱手让人。看上去,在万物智能的时代,车钥匙的形态似乎要迎来终局。
苹果入局车钥匙,刷iPhone上车的日子似乎不远了 来源:Tech in news
而过去的100多年间,它的诞生和演变,彻底改变了人类出行的同时,也丰富了未来汽车的打开方式,称得上是一部微缩版的工业文明史。
我们一起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 Benz)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但现代车钥匙最主要的两大功能——点火和防盗,在最初的汽车上面都没有用武之地。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发动车辆?靠我们陌生又熟悉的手摇把手。陌生是因为它早就被现代乘用车淘汰,熟悉是一些农用拖拉机还是会用如此复古的方式启动。
100多年前的手摇把手弯折为三段,中间和两边均呈90度垂直,重量不轻。要想启动汽车,得先 把汽油倒进汽车,然后使劲转动插入车头的手摇把手,借此让发动机开始工作。整个过程相当费劲,对臂力不足的女性驾驶者尤其不友好。
手摇把手充当了早期的车钥匙角色 来源:Autohome
不方便还是其次,不安全却是致命缺陷。
190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女士驾驶汽车,在底特律河的百丽岛通往市区的桥上抛锚。她没有足够的力气转动把手启动发动机,只能在路边等待帮助。恰好,凯迪拉克总裁亨利·利兰(Henry Leland)的好友拜伦·卡特(Byron Carter)开车路过,他向女士伸出了援手。
然后不幸发生了。因为点火装置没有放好,卡特摇动把手时,发动机产生回火,引得把手突然反转冲出,重重地打在了他的下颌上。突然受到严重撞击加上出现了并发症,卡特失去了生命。
听闻好友死讯的利兰悲伤难抑。因为出事车辆也是凯迪拉克生产的,作为总裁的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找出更安全的启动方式。
他找到了名声在外的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Charles Kettering),希望后者能帮他实现愿望。用电动发动机代替手摇把手,凯特林早有考虑,但马力足够大、体积又可以装进汽车引擎内的电动机,在当时被认为几乎没有可能造出来。
但凯特林还是答应了下来,双方约好1911年2月底之前拿出样品。最终在那年2月17日,凯特林和他的同事们交出了第一台货,同时向美国国家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名称为“引擎启动装置(engine start device)”。
凯特林和他发明的引擎启动装置 来源:Cadillac Motor Car Division
进展非常顺利。利兰试驾了装上电动启动器的汽车之后,感觉良好,立即向凯特林所在的公司订货12000台,并用于凯迪拉克1912年的新车上。凯特林的专利也在1911年6月15日通过申请,得以公布。
此时距离现代意义上车钥匙的诞生,还有一段时间。
在利兰决定改进汽车启动方式的同时,另一场事关汽车命运的变革也在酝酿。
1908年9月27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产品T型车。它价格低廉、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开进了寻常百姓家,美国也从那时开始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
汽车最开始是富贵人家的玩具,后来逐渐成为了大众的工具 来源:pixabay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上了汽车,原先点火方式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发明家们绞尽脑汁,终于在上世纪20年代创造出了刀片式车钥匙,小小的一片金属插入、旋转便可完成点火过程。
但当时钥匙的功能还只限于点火。到了1949年,美国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打算做点与众不同的“大动作”。后来人们看到,那一年出产的克莱斯勒汽车都装上了新的钥匙启动系统,点火钥匙的开关嵌入了美丽的木纹仪表盘中。第一次,车钥匙集点火、启动于一身,还附带了锁定方向盘的功能。
克莱斯勒汽车上的点火装置 来源:Classic NOS Parts
只是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精明的盗车贼发现,车钥匙薄薄的一片复制起来太容易了,同一辆车可以被多把钥匙开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汽车盗窃犯罪的发生率在美国达到高峰,引得人心惶惶。
心系销量和口碑的制造商们,不得不开始在加强防盗上下功夫。1986年,为了让旗下的高端跑车科尔维特更难被盗,雪佛兰在钥匙内增加了编码电阻器,没有它就不能启动汽车。这也标志着汽车防盗系统的开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通用公司的汽车都配备上了经过特殊改造的钥匙。
其他车企也纷纷铆足了劲,推出了各自的车辆防盗方案。
1990年,雷克萨斯LS400率先使用激光切割钥匙,这个新设计足够稀缺、难以复制,因此也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性。同一年,捷豹则开发出了提布钥匙(Tibbe Key),同样也是为了车辆安全考虑。
捷豹的Tibbe钥匙 来源:keylessshop
就这样,汽车防盗的努力和窃贼作案的手段一直呈现左右互搏的状态。但人类的警戒心,在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总是懒洋洋的。
据美国国家保险犯罪调查局的调查数据,整个美国2000年共有116万辆汽车被盗,这个数字背后是大多数美国车主防盗意识的缺乏。尽管61%接受调查的的人听说过汽车被盗的事情,但多数人依然不会采取任何防盗措施,55%接受调查的人不给汽车上锁,34%的人让汽车的窗子开着,6%的人甚至在离开汽车去办事时将车钥匙留在车上。
优秀的产品总是在不断自我迭代,因为它们知道用户本性贪婪。除了增加安全性之外,汽车工程师们开始对车钥匙动起了别的心思。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便携式的信息终端(Key Fob)当属其一。这个可以遥控解锁车辆的小玩意是独立的个体,避免了把车钥匙交给陌生人的担心,助推了泊车业务的诞生与发展。
但也有人觉得点火启动和遥控用两个钥匙有点麻烦。于是1990年,梅赛德斯-奔驰SL系列决定让它俩“合体”——弹簧刀(Switchblade)钥匙出现了,点火启动的钥匙齿片藏在Key Fob里面,按一下按钮便会“咻”的一下弹出来,就像弹簧一样。
就这样,车钥匙完成了从机械钥匙到芯片钥匙,再到遥控钥匙的转身,有了那么一点点智能的味道。但还不够,它还能更酷一点。
201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2016款宝马7系首发亮相。手势控制、健身按摩、离子香氛……这款新车在当时亮点满满,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车钥匙”,或者可以称呼它为智能触控屏幕。
宝马7系的触控屏钥匙科技感十足 来源:carscoops
手里拿着触屏钥匙,车主在距离车辆300米以内的地方都能遥控解锁或者锁定车门, 设置车内的温度以及打开行李箱。通过触摸屏幕,即使车内没有驾驶员也能实现遥控停车。显示屏还会提示汽车各个部位的状态信息:哪里的灯亮着,油箱里还有多少油,下一次保养在什么时候等等问题一目了然。
宝马可以把车钥匙变成小型的手机屏幕,别人为什么不能把手机屏幕变成车钥匙?对科技进步敏感的汽车行业,认出了消费电子全面革新的风暴。
在Model 3横空出世之前,特斯拉旗下各款车的车钥匙是一个黑色的迷你汽车模型,当它靠近汽车时,车门接收到信号后会自动打开。但2017年Model3全球首发交付的时候,实体车钥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蓝牙解锁车辆,而手机没电的时候,可以用备用的NFC卡片进行解锁。
特斯拉Model 3的黑色NFC卡片可以用来开启车门 来源:Tesla YouTube
在那之后,“无钥匙”技术成了各品牌新车发布会上炫耀的标配。汽车制造商们要么潜心钻研,开发自己的手机应用;要么选择和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大厂合作,联合发布“黑科技”。
林肯汽车于2019年推出了“手机即钥匙(Phone as a key)”功能,算是很好地点了题。林肯总裁乔伊·法洛蒂克说,这是为了让你更轻松,你不必再记得钥匙到底放在哪儿了。
对汽车行业来说,苹果在手机、手表等终端设备上引入车钥匙功能是一则信号。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生产商,会陆续加入争夺“无钥匙进入”市场的行列。
过去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在慢慢变得真实可感。车钥匙实体的消失是一个几无可辩的趋势。目前我们还需要借助手机交换信息,未来是不是冲着车门眨眨眼,它就能知道你是想打开还是锁上,也未可知。
正如线上支付慢慢杀死了钱包,车钥匙的消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那些过去习惯把豪车钥匙拍在聚会桌上的朋友,可能得想想今后怎么不露痕迹地秀出手机APP的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