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 赵晓璃。36氪经授权转载。
写在前面的话:
世界经济论坛(WEF)研究报告17日指出,到了2025年底前,机器人将负担现有52%的工作任务,比例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尤其会计、客户管理、邮政及秘书等,会快速被机器取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危机和转机并存,作为个体的我们该如何准备,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呢?
早在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年底发布的报告里称,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
注:横坐标代表不同国家的2010年的GDP总值,纵坐标代表2030年各国目前的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比例。深蓝色圆圈代表中国,表示2030年,中国预计有1.112亿人的工作被自动化所取代 /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
到2030年,从数量上看,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预计将有1200万至1.02亿中国人需重新选择工作。
注:从左至右国家分别为: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浅蓝色方块表示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国分别将有5400万、6400万、1亿、7200万人需要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深蓝色方块表示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各国分别将有1600万、1700万、1200万、1000万人需重新就业/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
有人说,当自动化渐渐取代了流水线,那些只会机械化劳动的工人,只能默默卷铺盖回家。
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一线工人的起点低、动手能力强,只要肯吃苦,他们未来的路,远比职场里的“白领”要宽阔的多。
咨询者小林就是车间里的一名工人,因所在的工厂排污不达标,被环保部门下令停产,32岁的她尝到了“失业”的滋味儿。
但对于这位高中文化、肯吃苦耐劳的小林而言,未来的路比她想象的要宽阔的多。
据了解,小林家在农村,当地盛产柿子,她家祖传就做柿子饼,一场咨询下来,我建议小林与其在城里寻找本就不多的就业机会,不如回老家好好发展电商,将家乡的柿子饼生意做大做强。
之所以给小林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农商这个领域大有作为,而这个领域懂互联网的人非常少,与此同时,这个领域是少有的AI和大数据暂时无法到达的部分,这里蕴藏着大量的机会。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类似小林这种职业起步低的人,往往能放的下身段、拉的下面子,只要肯踏实做事,抓住时代机遇,前景并不比写字楼里的白领差。
而让人担忧的恰恰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他们中有不少只是“格子间里的机械工”。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以来,每一次的社会升级,都伴随着普遍的职业危机感。
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分析了300多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结果发现,具备以下特征的工作,都在淘汰的边缘: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手熟就行;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你不妨分析下,自己目前的工作是否符合上述特征呢?
如果符合,建议早做打算。
吴晓波说:“没有所谓的传统行业,也没有所谓的新兴行业,有的是你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变革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革命。”
举个例子来说。
类似于教师这样的职业,本质说来隶属于服务业:你光自己掌握一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通过课程设计,结合你的表达能力,施展你的个人魅力,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易于理解,方能获得不错的口碑,更能在职业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曾经有个中学老师李萍(化名)深陷苦恼,她觉得自己无法从这份职业中获得成就感,她给出的理由是,学生素质较差,对于很多知识无法理解。
事实上呢?
好的学校必然配置优秀的师资力量,例如很多有名的中学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最好是985院校毕业,而李萍显然达不上这样的要求,所以她的选择范围自然不多。
经过咨询发现,李萍对于“优秀”这个概念是这样理解的:能把专业知识学到100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我告诉她,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同于专家学者,更需要学会抓住核心内容,即掌握核心知识点,在专业上达到80分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应该用来研究如何设计好课程内容,如何调动好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让课程体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并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如此,班级成绩才有可能得以提高与改善——这才是作为老师真正的核心能力所在。
自我突破与成长的重要涵义就是,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那部分,更需要把不喜欢的部分做到平均水平以上,才不至于“拖后腿”。
我们以李萍为例。
如果李萍通过前期努力,慢慢在学校小有名气,再往前一步,获得“优秀老师”之类的荣誉,则她就渐渐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她不甘于平稳的工资,想要赚取更多的财富,则可以考虑寻找创造新的机会。
新机会往往存在于跨领域、人际交互、高复杂的事务中。
1)、跨领域
如果李萍在教育行业做的不错,后期可以考虑:
教育+推广=培训机构;
教育产品+推广=教育类网站或APP;
等等。
李萍可以加盟培训机构或等时机成熟自己创办培训机构,也可以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教育产品及APP等课程研发工作。
2)、人际交互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如果未来机器人参与教育领域,那么老师的工作重点将会偏重于前端工作,将直接面对客户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获得孩子家长的认可给学校带来生源。
而教学及课程研发工作交由机器人来做,老师则需要学会操作机器人,监督学生们的课堂状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及思想动态等等。
3)、高复杂领域
例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就属于“高复杂”领域,包括察觉孩子的情绪水平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孩子的情绪,根据孩子特性安排相关课程等工作,或将成为未来老师工作的重点。
也就意味着,在机器人的冲击下,老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将会发生一些转化,最终能留下来的,多半会是有爱心有耐心的愿意陪孩子成长的老师,而那些自冷若冰霜只把这份工作当做糊口工具的老师,或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
因此,任何职业的从业者,想要给自己创造新的机会,必然要在前面三点上下足功夫,方能有备无患。
当李萍通过前两步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匹配的资源和平台,进行持续地输出,从而打造自己的优势,建立所谓的“个人品牌”。
假如,多年后的李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在提升孩子专注力方面颇有心得,则可以对接一些活动或组织,做些分享,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
后期,李萍可以将自己打造为一名专注于儿童专注力的自由培训讲师,最好能出版作品,慢慢地获得更多的认可,再招募团队进行整体运作,从而将这件事做的更大。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找寻生命的意义所在并发自肺腑地热爱它。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任何人想要在任何职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苦练基本功,随着时代及很多行业的红利逐渐消退,“一步登天”的逆袭或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从我的判断来看,未来的职业趋势或会呈现至少三个特点:
机器人取代了机械重复的劳作部分,因此想混口饭吃的人将注定一路波折。
对于传统职业而言,高门槛高监管将是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局面:譬如心理咨询这个职业,随着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取消,想要从事这个职业的,就必须攻读相关专业,没有专业学历基础的,未来将很难从事这个职业。
再比如教师这个职业,目前只需要学历条件达标,通过考试并不难进入,但在未来,一旦机器人取代了基础教学工作,老师则需要肩负人际互动、关注学生心理成长等内容,则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会计、医生、律师等这些行业,其基础工作中琐碎而机械的部分未来完全可以交给AI完成,像是会计中的票据审核及录入工作、医生里的检查病人身体的工作、律师中写文书的工作等等。
但涉及到职业判断的部分还是离不开经验丰富的个人。
例如,医生这个职业里,根据体检报告做出相应的诊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的部分就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会计工作中,根据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工作,这也建立在对专业及行业充分了解及认知的基础上;而在律师这个职业中,对于案件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对一起案件的定性等工作,也是AI无法替代的。
因为这些工作内容,无一不需要精湛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而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并没有太多,而市场上此类高级人才,往往“供不应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行业的顶尖人士,都会有位置。
不论是工业革命,还是现在的AI兴起,事实上,这些事情的初衷,都是致力于一件事情,把人从机械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去做更高级的事情。
如果你的智商高,完全可以参与到这个历史性的进程中来,参与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优化等工作;
如果你的情商高,那就去做发挥人的“热情、和蔼、亲切”等特质的工作,例如陪护老人、一对一的健身私教、按摩师、育婴师等工作;
如果你很喜欢现在的行业,那就不断精进,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练就自己“职业判断”的能力,做到顶尖位置;
即便你资质平平,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只要你不懒,也会涌现出新的行业,自然也会有些相应的岗位提供。
我们再来回顾下本文的重点观念和思路:
1、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迎来大规模的职业变迁,机器人将首先取代“无脑”工作,将人从枯燥反复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就意味着,大批的从业者将面临重新找工作的局面;
2、想要顺利度过这次职业变迁,大体有两个方向,一是往大数据和AI无法到达的行业寻求庇护和发展,二是主动迎接挑战,按照时代趋势打造和要求自己;
3、个人想要获得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不妨考虑三个核心发力点,分别是跨领域、人际交互、高复杂;
4、未来,个人对组织的依赖性将逐渐削弱,有能力有想法的个体通过提前规划和布局,步步为营,逐渐成长为个人IP,不再受雇于组织,而是和组织缔结合作关系,实现财富和时间上的“相对自由”;
5、即便你资质平平,也不要过分恐慌,随着旧行业陆续被AI替代,新的职业将会兴起,能否顺利转岗则取决于个人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以上。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旦携手,可能很快就会让数十亿人失业。同时破坏‘自由’和‘平等’这两个概念。大数据算法可能导致数字独裁,也就是所有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数人不只是被剥削,还面临更糟的局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今日简史》